◎饶金涛 罗茜尹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18)
从文化和旅游的本质属性来看,文化是旅游的内涵,旅游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价值的实现途径之一。我国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时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契机。因此,探究并挖掘旅游中的文化元素,提升其外在价值,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已成为学术界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关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文献较少,本文拟在研究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文化和旅游研究的多学科性的特点,对国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进行归纳和述评[1],以期找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在该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寻找新路径。
图1 参考文献数量(篇)
图2 引证文献数量(篇)
截至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研究所取得的相关文献成果共32篇。其中,期刊论文27篇,硕博论文5篇。最早的文献出现于2010年。
从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的数量来看,呈上升的总体趋势,如图1、2所示。
为了有效地分析研究内容的具体情况,文章针对性地对检索到的16篇核心类期刊进行分析。文化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核心期刊数量占总数的50%,这说明关于文化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虽然开始较晚,但总体研究质量较高。这是因为耦合协调发展是建立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结合对所选核心类文献的进一步分析,本文从研究视角、研究区域、研究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四个发面展开梳理。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的相关研究不断升温,关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间关联性的研究也在增加,但关于两者之间耦合关系的研究不足,尚停留在理论验证阶段。结合文献,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从研究视角来看,基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创新、产业融合等理论来探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这在学界已经形成初步共识。但对文化旅游产业耦合的内在机理的分析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主要集中在概念的界定和特征分析,理论与实践研究尚显粗浅,或是将文化旅游混同于“旅游文化”进行研究,或是仅从产业融合角度描述某一类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创新。少有对两产业耦合发展的模式、演化机制、演化规律等从概念到理论基础,再到研究方法的深层次、系统性的研究[2]。
第二,从方法的选取来看,学者们对于模型的构建基本趋于一致,区别仅在于指标权重的确定。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主观赋权法(AHP、环比评分法等)和客观赋权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然而,不论采用哪一类方法均存在信息失真或丢失的风险,从而影响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为此,学者们提出了组合权重(如熵权法和AHP的组合)的概念,从而提高评价准确性。但用完全客观和主观的方法确定组合权重又不能够有效地减少权重确定过程中的误差。因此,如何选取有效、合理的权重确定方法是以后探究的重点问题。
第三,从指标体系的构建来看,由于对旅游产业的研究较早,且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的分类较明确,已经基本形成了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文化产业评价指标的选取,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分类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已有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由于分类标准的不科学导致类别之间的区分模棱两可;其次,类别之间存在重叠和交叉,如把“红色资源”等同于“历史资源”;最后,已有的划分类别时常无法涵盖所有的文化资源。由于文化形态有多元性的特征,难以将其归为具体的某一类,比如图书,它既被放在在图书馆供阅读,又被放在图书商城售卖。因此,现代文化产业是一种相互交织的混杂状态,关于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的分类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
第四,从研究的区域选择来看,目前对省域或者市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还很少[3]。结合文献,除河南、福建、江西、云南、甘肃、江西、湖南湘西、乌兰察布市外,鲜有对其他省域或者市域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方面的有价值的研究。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宽地域范围,从而探究不同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系统性因素和非系统性因素。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展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相关研究在未来可能的趋势。笔者认为,以下两个方面应当是研究的趋势。
第一,寻找新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保证其客观性、准确性。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分析原始数据来确定评价对象与最优对象的相似程度;主成分分析的特点是能够用有限个不可观察的潜在变量解释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变量进行归类处理,用抽象出来的少数指标来反映大部分信息量。因此,若评价对象的指标具有可测量性,则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准确性较大,但是若想确定具有概括性指标的权重,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较为合理。基于此,可以采用将灰色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合起来的方式确定指标权重。
第二,拓宽研究地域。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多民族交融共生,由于地域的不同,时间、空间等的差异造成不同地域文化各有特色、差异显著。这就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充分结合地域特征、民俗文化等要素,构建与之相适宜的评价体系,而不能“拿一把尺子量到底”。只有将地域这些元素的特征研究透彻,才能找到中国这个集合的文化、旅游耦合发展的特性和共性,从而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