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荣
摘要:在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全面创新背景下,积极重视做好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优化教学机制,回归审美本质的天然要求。结合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创新而言,实践培养是一种参与体验,而人文精神则是一种内涵认同,通过激发学生的审美认知和创造意识,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最佳创新效果。本文拟从高等美术教育的创新要求分析入手,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角度探究高等美术教育活动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实践培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提升;高等美术;教育创新
高校美术教育是现代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整体高校美术教育机制全面创新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注立足学生兴趣,优化美术教育实践机制,使学生在具体参与美术创作与表达过程中,形成新的实践理念和艺术修养。
一、高等美术教育的创新要求分析
美术教育是现代高等艺术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社会发展与时代创新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高等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素材和内容,同时也引导学生以创新思维和美学理念诠释自身理解。通过系统化的美学表达与艺术化创作,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让学生在具体学习和艺术欣赏中,实现自身美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當前大众审美水平与认知意识实现全面提升,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活动实现了全面提升与内涵创新。美术作为一项内涵高雅、文化丰富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其中所诠释的内容,不仅是一种艺术性,更是一种基于相关审美内涵的文化创造性。因此,在当前高校美术教学体系全面创新时,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全面、完善的绘画技术,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客观多样化的审美情趣。
总之,在当前创新高校美术教育时,要为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搭建实践性、参与性平台,通过学生综合参与和具体了解,从而实现理想的美术教学效果。结合高等美术教育的特点看,其中所包含的艺术理念与审美情趣,都需要通过实践参与来体验,通过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美术教育的真正创新。
二、基于审美情趣提升谈高等美术教育创新策略
情感是一种主观性理念,是人对客观事物或者相关事件所形成的意识反映或者理念认知。在具体情感理念中,审美情趣是极为重要的积极情绪,良好的审美情趣所诠释和表达的理念是一种基于真实情感的流露与表达,反映的是对于具体审美内容的认可与欣赏。在高校美术教育创新时,从审美情趣切入,注重做好美学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在欣赏和品味其他优美作品的同时,形成了新的审美理念和价值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美术创作和艺术表达的全面理解。
(一)立足美术品鉴与创作实践:在实践创新中创新美术教育
在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全面创新时,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就需要立足美术教学课堂载体,深度解析传统审美理念与艺术创作特征,实现美术创作与设计理念的全面融合。结合高校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诉求看,只有为学生搭建实践参与平台,融入美学品鉴理念,让学生在具体美术欣赏活动中,形成新的创作力量,尤其在绘画艺术创作实践中,感知美术艺术的生命力和人文价值。通过让学生参与具体美术实践,让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理解实现深化、提升。
(二)立足美术教学的人文精神:在内涵挖掘中创新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体系创新,不仅是美术创作技巧与方法的创新,更是从实践理念和人文精神培养出发的全面创新。在高等美术教育机制全面创新时,要坚持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集中营造学生为主的审美体系,通过丰富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美术教育与创作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审美,将美的学习、理解与创造作为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全面创新的核心目标。美术艺术是一种人文性艺术,任何有影响、有内涵的美术作品,都是以完善的文化内涵和创造性理念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新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既要注重构建完善的美术技巧与创作方法体系,也要注重文化内涵的充分融入。
三、结语
美术教育是以美学精神品鉴与应用的系统化教育活动,在当前人才培养理念全面创新时,要从实践引导与内涵教育“内外”角度出发,探究高校美术教育创新思路。因此,在当前高等美术教育时,既要充分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创作的具体技巧与方法,也要通过引导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和内容进行解析、理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念,上升为对自然生态的美好热爱,以及对未来世界的全面认知,构建完善的美术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邵子华,张绪平.高校艺术教育: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模式——以广东白云学院艺术教育实践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59-64.
[2]季芳,张静.实践美学视域中的深层审美心理学——评张玉能教授新作《深层审美心理学》[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17-120.
[3]贺朝无.中国传统审美意象在美术教育中的传达探究——评《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与美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