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栋
目前国家就高校建立了以“奖、助、贷、补、减”为主体的学生资助体系,这种完善的资助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进入大学并无后顾之忧的接受高等教育,也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明确的提出高校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做好“资助育人”这一重要工作。因此,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独立学院,目前学院有来自全国的全日制本科生以及专升本学生近12000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在深入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和心理情况的基础上,学院努力构建以经济资助、励志强能与精神培养三位一体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为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水平,完善个人素质提供各种成长的发展资源。此外,學院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不仅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能够正常在校学习,更要使受资助的学生成长成才并心怀感恩,反馈社会。
目前的工作开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注重资助工作本身的开展,而忽视了将资助工作所蕴含的育人功能彰显出来。如在如何看待资助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关系这个问题上,根据省资助中心调查问卷,有26%的受访者认为二者之间没什么联系;有42%的受访者认为资助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的激励与引导作用;有9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资助工作更多的是对大学生物质上的帮扶,而对大学生精神及心理上的帮扶不够。以上数据说明,将资助工作与大学的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育人工作是有着巨大的空间的。
一、贯彻和树立资助工作新理念,实现育人功能
资助工作的直接作用在于“助人”,终极目的在于“育人”,二者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育人工作的实际效果,尤其是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意识教育的实际状况,对于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在资助中育人,以育人促资助,形成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的良性互动。
二、完善国家、学院奖助学金的评定,实现育人功能
1.考核制度一体化,使资助工作更具有鲜明的育人指向
将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学风建设目标责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等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融为一体;将国家、学院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与学生行为规范、学籍管理、违纪处分、课堂考试纪律、考勤管理、宿舍管理等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融为一体。通过一体化的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业情况、经济状态等实施全面的综合评价,让学生知道学校的期待和自己的努力方向,使学风建设更具有鲜明的指向性。
2.评定标准具体化,使资助工作更具有简便的育人控制
国家对评定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设定了较为原则和抽象的申请条件,为此,我们应当在正确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在不违背文件精神的前提下,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将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标准具体化。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例,将评定标准具体化为:
(1)学院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数据库学生。
(2)行为学分在90分及以上。
(3)上学年,学习成绩排名须在班级前50%且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无补考现象。
通过对评定标准的具体化,使得学生明白如何优秀怎样自强,使育人工作更具有简便的育人操控性。
3.评定结果榜样化,使中心工作更具有强烈的育人感染
对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和学院各类奖学金获得者,我们中心应将他们树立为大家学习的榜样,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感人行为,使评定结果样板化。并要求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发挥榜样的作用,引领全体同学立志成才、自强不息,以负责之心和感恩之情,发奋读书,报效祖国,使资助工作更具有强烈的育人感染。
三、整合资助资源,实现育人功能
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和开辟“绿色通道”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在政策安排上配备了以“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为主要形式的资助资源,尽管这几种资源的性质类别各自不同,但其育人功能却是显而易见的。合理整合配置各种资助资源,做到在经济上帮助学生,在精神上培育学生,在能力上锻炼学生,既在物质上保障学生的基本生存,也在精神上保障学生健康发展。
1.以奖学金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奖学金是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追求卓越,而由国家、学院出资设立的,是以学生本人追求卓越而形成的现状来获得社会公平覆盖。因此,应以奖学金为载体,引导学生遵纪守法,追求卓越,成绩优异,出类拔萃,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以助学金为载体,培养学生心怀感恩
助学金是为了帮助学生减少因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而设置的资助资源。它是以学生家庭历史原因而形成的现状来获得社会公平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了助学金便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以积极的心态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克服困难,以加倍的努力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应以助学金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吴丹,韩铖,张理航.提升高校资助育人时效性初探[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2]朱凌.创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