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影像分析、文献研究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第十九届CUBA男子四强球队中锋队员争抢篮板球起跳技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四强中锋球员在篮板争抢起跳方面也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清华大学的郭建在原地双脚起跳方面运用的次数最多,中南大学的程天豹和浙江大学的曹畅跨步单脚起跳的次数比较多;清华大学的万圣伟在跨步双脚起跳方面的次数最多。
关键词:球队;争抢篮板球;起跳技术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1-160-01
就目前CUBA联赛的整体竞赛现状来看,比赛激烈程度以及运动员的综合竞技水平在近年来都有了一个显著的提高,更加接近于职业篮球赛事。但是从比赛数据来看,目前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队伍的整体篮板球情况并不理想。目前CUBA赛事运动员总体能力相对于职业球员来说存在较大差距,进攻效率比较低,同时整个攻防转换的节奏也十分迅速,这就使得目前CUBA男子赛事的进攻机会不断增多,这也从另一方面提高了篮板球的数量。但是,即使在篮板球数量增加的情况下,CUBA男子运动员的篮板球数量在近年来也并没有出现一个显著的提升。因此,如何能够通过有效手段提升我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的篮板球能力,这对于提升我国高校篮球的综合竞技水平来说至关重要。就篮板球技术而言,其包含卡位、起跳、争抢等多个技术环节,其中起跳技术不仅影响到了球员是否能够获得理想的篮板球争抢位置,同时也从能够侧面反映出球员的力量素质、爆发力水平等争抢篮板球所必须的身体素质,因此对于CUBA球员篮板球争抢起跳技术的研究,对于了解和分析目前球员的抢篮板球能力至关重要。
起跳动作是篮板球技术的重要环节,起跳时不仅要求其腾空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且要根据球的反弹高度、方向和落点,选取合适的起跳蹬地用力方向,以便于腾空后抢球手有利于在空中接近球反弹的落点和方向。起跳动作可分为原地双脚起跳、跨步双脚起跳以及跨步单脚起跳三种。起跳动作的选择与个人的习惯、身体素质密切相关,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哪种起跳方法都应注意起跳时的快速、有力以及对起跳时机的准确把握。
1第十九届CUBA男子四强球队中锋队员争抢前场篮板球起跳动作特征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四名中锋球员在前场篮板球争抢起跳技术运用方面同前文的假设基本类似。双脚原地起跳的比例相对于全场篮板球来说大幅下降,而跨步双脚起跳的比例则比较高。从具体的比赛情况来看,北京大学的万圣伟和清华大学的郭建在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但是在进攻中由于对方对人包夹防守,两名中锋球员很难在进攻过程中始终处于篮下,同时面对2名中锋球员时,其他球队也往往会采用互助卡位的方式,因此两名球员虽然在身高体重和爆发力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离篮筐较远的情况下简单采用双脚原地起跳的话很难获得良好的前场篮板争抢位置,因此两名球员在前场篮板球的争抢过程中也会更多选择跨步双脚起跳的方式。对于中南大学的程天豹和浙江大学的曹畅来说,二位中锋球员在争抢篮板中本身就是依靠灵活的脚步移动能力和较快的速度优势来获得篮板球争抢空间,因此在争抢前场篮板球时也会更多依靠快速助跑下的跨步起跳来完成。
2 第十九届CUBA男子四强球队中锋队员争抢后场篮板球起跳动作特征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起跳动作选择方面,第19届CUBA男子四强球队中锋球员在后场篮板球的争抢上同前场篮板球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首先,四名中锋球员在原地双脚起跳上的运用数量都有了显著的增加,这同前文做出的假设基本吻合。四名中锋球员虽然在身高体重以及身体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防守篮板争抢时大多处于合理冲撞区之内,距离篮筐的距离较近,篮板球争抢位置相对比较理想,因此原地双脚起跳可以很好的满足位置理想状态下后场篮板球的争抢,同时原地双脚起跳也可以保证中锋球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后场篮板球。其次,通过统计可以看出,四名中锋球员在跨步双脚起跳上的运用次数也比较多,通过实际的比赛录像可以看出,虽然中锋球员在比赛防守中更多的会靠近本方篮筐,但是目前大多数CUBA球队都配置的是一些具有理想运动能力和良好速度素质的中锋球员,这些中锋球员在大多数的进攻中并不会过多的采用内线强大的方式,而是会选用目前国际篮球中锋策应以及外线持球进攻的打法,因此四名中锋球员为了更好的进行防守也会随着对方球员离开合理冲撞区,甚至在2分线外进行防守,因此在许多防守篮板争抢时,防守方的中锋球员并没有位于合理冲撞区内,在争抢后场篮板时也需要通过快速助跑下的跨步起跳来争抢后场篮板。总之,采用何种篮板球的起跳方式不仅仅取决于中锋球员的爆发力水平和身体形态,更需要根据具体的防守阵型的比赛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采取合适宜的起跳方式最快的获得理想的篮板球争抢位置。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2]成惜今,张钧庆.论篮球内线队员拼抢篮板球的能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1):63-65.
[3]刘岗,李颖川,刘明.第十一届全运会女篮篮板球统计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3(7):129-133.
[4]魏贤军.我国男子篮球队篮板球拼抢能力与世界强队差距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6):110-113.
[5]丁妮,李笋南,宋陆陆.大学生女子篮球攻转守中快速退防与防守成功率的关系分析——以第16届CUBA东北赛区8强队伍比赛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2):54-58.
作者簡介:
王鸿嗒(1993—),男,汉,吉林,硕士,方向是篮球训练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