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工程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

2019-09-10 15:49:32赵梁玉苗宁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物工程制药人力资源

赵梁玉 苗宁

摘 要:本文从产业发展角度和人才招聘层面分析我国生物工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从人才的年龄、学历、地域分布、知识构成等方面阐述现状,提出了应大力培养更多掌握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生物工程人才、熟悉知识产权法的生物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并设计企业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具体措施,以期解决目前生物工程领域的人力资源供需矛盾和存在的问题。

關键词:生物工程;制药;人力资源

1.从产业发展看人力资源需求

1.1从人力资源角度看美国目前产业化从业人员达15万人,但是我国目前还不足2万,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了缩短这个差距,我们必须紧跟国际研究开发的趋势,建立开发新一代基因工程产品的队伍和技术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高素质的研究开发人员,它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1.2从招聘情况看,本行业人才需求旺盛,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从2003年1月-2004年3月连续15个月招聘岗位数的统计,以月招聘数量计,总体上星逐月上升趋势。招聘岗位数量从2003年1月的5101个到2004年2月的10144个,15个月内增幅达1倍以上。在过去三年里,生物制药行业的招聘数量始终位于所有行业的第四到第六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物工程行业极好的成长性和对人才需求的急迫性。在这种旺盛需求情况下,生物工程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01至2003年间,对15家招聘人数20人以上的基因工程企业的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高级技术职位长期虚位待补,几乎无法招聘到学历、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达到要求的人员。有的职位竟然空缺2年以上,最终企业只好放弃原定目标,改为高职低聘,自己培养。尤其缺乏的是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重组蛋白大规模纯化工艺研究、新型基因工程药物上游开发研究、具有生命科学背景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货可居。

2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2.1从业人员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和地域分布情况是人力资源分析的基本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基因工程制药行业从业人员年龄偏低,20-30岁:工作经历很短的人员占据了大多数。这与该行业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积累的特点是不相符的。这与我国生物工程产业起步较晚、目前的企业规模都还比较小有关。

2.2从学历分布看,本科比例较高,硕士占相当数量,大专及以下比例超过半数,博士及以上只占4%左右。这与该行业对研究开发人员的学历和科学素养要求比较高,对生产及辅助人员的数量大、学历要求比较低有关系。人力资源地域分布从地域分布可以看出,我国生物工程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中心城市,特别是北京和上海等直辖市,中西部地区所占比例甚低。这与该行业对资金、信息、科研、原材料供应要求较高有密切关系,与其他高科技企业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3.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3.1掌握产业化关键技术的人才严重缺乏

我国的生物工程行业人才紧缺的现状与我国整个生物医药界的现状有关。目前30多万海外留学人才中,约有1/3分布在生物技术领域。而我国现有的生物技术开发人员对于科研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较差,不会用有效的方式来保护自已研究开发的成果,而对于如何将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为资本,让技术插.上资本的“翅膀”的意识还属于刚刚起步,发展空间也很大;此外,由于我国药品、生物产品的开发的步骤和国际标准有一定的出入,不懂国际规则就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种种原因造成目前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水平和研究环境都并不是处在一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高度,这也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相关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3.2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创建生物技术企业需要双向兼通的生物技术创业型人才。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技术门槛、人才门檻高,投资周期长。生物科学技术是一个典型的实验性学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只能算是刚刚入门,只有在研究生毕业5年甚至10年之后,才具有产品和技术的开发能力。因此通常情况下,在这个领域能够扮演创业者角色、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平均都在35岁至45岁之间,显然这将增加创业的周期和难度。在人才紧缺的生物医药行业内,生物工程、遗传工程、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工程、化学制药和中药研发是人才尤为稀少的工作岗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_上海需要的生物人才主要是指那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3-5年科研开发工作经历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所需要的基础专业背景有生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及工艺、中药制药及工艺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需要多年的努力方可完成。我国的大学教育仍主要为应试教育。由于受学科和学制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在目前体制下培养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更偏重于基础理论,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均存在着明显缺陷,培养出的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现代生物技术企业发展的需求。更何况在多数情况下,其中相当一些人又选择了出国深造和发展,这对于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缺少技术梯队的窘境更是“雪上加霜”。

3结论

我国生物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工程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显然,在目前情况下,需要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上“双管齐下”。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吸引海外生物技术学人才,尤其是在产业界具有工作经历的人才回国创业,成为产业的领导者、研发的主力军,这是各个新经济区域和各级科技、经济部门领导者的主要方法。与此同时,通过新的办学机制建立生物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造就大批一流产业技术和管理兼通的人才,已是我国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面临的紧迫任务。应该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便大面积、高效率、高质量地培养一~批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物工程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我国生物工程人力资源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尤其是兼具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目前归国留学人员在该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管理层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我国应该加大力度培养中高层技术和管理人才,以适应生物技术急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瑾琏等.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素质分析[J].上海综合经济,1995.12.

[2]罗瑾琏等.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成效[J].上海综合经济,1995.7.

[3]刘波,孙林岩,戴昭.企业家人力资源分析及其开发与利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猜你喜欢
生物工程制药人力资源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金桥(2022年5期)2022-08-24 01:41:16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29:27
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34:30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3:14
生物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56:14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