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应用分析

2019-09-10 01:32林悦
大东方 2019年1期
关键词:应用分析

林悦

摘  要:我国既有建筑存量巨大,而绝大部分的非绿色“存量”建筑都存在资源消耗水平偏大、工作生活环境亟须改善、使用功能有待提高等方面的不足。绿色化改造是解决上述问题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尖锐化的利器。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可以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绿色办公;既有建筑;建筑改造;应用分析

1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的现状

勿容置疑,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最热门的话题,绿色建筑将成为下个阶段建筑发展的主导方向。建筑师们开始进行许多绿色建筑方面的嘗试与实践,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同时考虑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如何减少污染、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等问题,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就与经验,并制定了以上提出的各种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标准体系。

然而我们在现实研究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情况,许多业主出于各种考虑,并不想新建项目而只是希望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之满足新的功能需求。有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国内目前需要改造的既有建筑存量远远大于新建建筑量。为了适应既有建筑功能需求的转变,既有建筑往往面临着外形、热工性能及设备等方面的改造。然而,与新建建筑相比,我国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相关标准、技术、政策、产品、机制等各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推广任务比较艰巨。随着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的持续实践和积累,同时绿色建筑的发展模式也在逐渐回归到重视质量和实效的健康道路上,以上两个有利因素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提供了正确的指引。

2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流程

考虑到既有建筑的特异性和复杂性,传统的以弥补缺陷为主的改造策略,与绿色办公改造的目标相去甚远,通过软件模拟的方法筛选出针对特定单体的方法流程从而形成的定制化的整体策略,能够最大限度的取得绿色办公改造效益。

2.1建筑性能诊断

在性能评估这个阶段,针对既有建筑本体物理性能和能效表现的实测和模拟,将既有建筑环境因素(热工性能、通风、采光)作为制定策略的重要参考。这个过程旨在确认建筑对当地气候和环境的回应方式及能效状况。计算机软件模拟作为一种量化分析的方式介入:能耗模拟软件Designbuilder和PKPM预测热工性能和能耗数据;PHOENICS呈现风环境和室内外空气状况;Ecotect使室内照度可视化。

2.2改造策略设计

通过对实测数据和模拟文件的对比分析,筛选出适宜的改造措施,结合成本的估算,可以选择:以弥补短板为目的、经济实用的“单项改造;两到三项改造措施叠加的“复合改造,和通过多层面的深度改造优化建筑性能的“全项改造”。值得说明的是,适宜的单项改造有时会获得比复合措施更好的节能收益,而复合措施的合理使用也有可能降低成本。因此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有很多可能性,探索有针对性的适宜策略或策略组合,成为核心问题。

2.3建筑能耗监测

改造后方案与之前方案的对比分析,能够明确量化出不同措施在使用前后,带来的能效变化。择优筛选出最有效果的改造措施。

3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的相关技术

3.1既有建筑的绿色办公改造

绿色建筑是从项目前期就开始着手,在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竣工、运行各阶段均按照相关要求来加以控制。既有建筑的情况就不一样,其绿色办公改造受到建筑本身条件的约束,但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的核心思想、理念和新建绿色建筑应是一致的。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既有建筑的绿色办公改造: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通过多种绿色技术的合理构筑,使建筑在寿命周期内,改善室内外环境,提供健康、适用的使用空间,并达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必须依赖绿色技术体系的支撑,而绿色技术体系的建立又依赖诸多绿色技术的合理构筑。

3.2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耗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对建筑而言,绿色技术包括节能与能源合理利用技术、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技术、节水与水资源合理利用技术、节材与材料资源合理利用技术和室内环境质量控制技术。这些技术又包含许多具体的技术、措施。

3.3绿色改造技术选择原则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的《绿色建筑2008》曾提出,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应遵循因地制宜、全寿命周期分析评价、权衡优化和总量控制、全过程控制四个原则。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技术选择也应遵循此原则。但既有建筑与新建建筑情况不同,其绿色改造受到建筑本身条件的约束很强。对既有建筑,我们将上述原则进行了适当的拓展,总结如下:

(1)因地制宜、因建筑制宜,选择适宜技术。

(2)全寿命周期分析评价,增量成本回收期应短于建筑剩余寿命。

(3)权衡优化和总量控制,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运行、室内环境等多方面衡量技术的优劣。

(4)全过程控制,从改造设计、施工、运行多环节控制技术的选择、应用。

立足上述原则,应从技术适宜性、改造增量成本、运行经济效益(回收期)、环境社会效益等关键要素着手对绿色改造技术进行选择。

4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的措施

4.1加强基础工作的指导

我国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强对基础工作的建设与改革,加大基础工作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资与建设。尽量使用低能耗的材料和设备,研制出一套典型建筑改造的系统方案。

4.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广和宣传绿色理念

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应在我国开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上,对现有政策进一步整合、创新,并结合我国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发展路径及规律,阶段性地、适时地推动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的政策研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搜索建筑绿色改造遇到的法律漏缺,及时并积极的改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广绿色办公改造的理念,向社会各界普及。

4.3培养先进人才,推进技术创新

既有建筑改造远比新建建筑复杂,加之气候区和建筑类型的不同,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技术创新也就显得更加迫切。我国如今在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方面的人才比较紧缺,技术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为此,国家应积极的培养绿色环保方面的人才,多和世界先进的国家交流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信未来几年我国在这方面会有所突破。

4.4培育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产业链

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应充分重视培养绿色改造人才素质,提升绿色改造产品性能和质量,培育绿色改造基地建设,分别从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咨询设计、产品生产、施工、运行维护等全寿命期的产业链角度引导和布局,分步实施,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待条件全面成熟时即可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产业。

结语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已经逐步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将成为我国建筑绿色化道路上的“新常态”和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的实践工作也将逐渐拉开序幕。然而,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涉及多方利益和多种理论的复杂问题,对其的根本解答必须依靠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也只有通过这种综合性深入研究,才有可能对我国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实践产生更大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刘丛红,程兰,李长虹.天津大学既有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实践.建设科技,2013(13).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猜你喜欢
应用分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快乐教学法在提高少儿羽毛球启蒙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1)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