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华岚 孙瑶 白原
[内容提要] 国家发展的内在核心则民族文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必然导致一些弱小的民族文化的衰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趋于现代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必然要提高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现代化进程 少数民族 文化传承
自古以来,东北地区就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文化的发祥地,现阶段东北地区人口约有1.22亿,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现有的少数民族包括满、朝、蒙、回、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锡伯等40多个民族。其中,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赫哲族和鄂伦春族最具有代表性,这些少数民族在东北地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东北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国民族文化历史和现实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部分东北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许多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只有很少的本民族群众了解,正面临失传的风险,同时在当今日益发达的经济环境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探究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现状
我国由多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一直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科技的进步之快,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现代化的进程无疑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一次严重打击。少数民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方面与现代化的要求均有着不易解决的矛盾。因此,现代化进程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而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发展无疑成为了最厚重的几层茧之一。少数民族在科技发展中虽然也享受着其带来的便捷舒适,但也面临着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
从历史角度的大背景下看,弱势的少数文明与发达文明融合是必然的结果。一味的强调保护,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今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生活贫困、生产落后,其民族文化也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蒙昧和落后。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那么,找到少數民族文化传承和现代化发展的平衡点便成为了东北地区乃至我国发展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出现的主要矛盾
(一)民族文化独特性与民族大融合之间存在矛盾
一些少数民族是因为地理上的阻隔难以与外界持续的在经济、文化上进行交流而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文化,但这种独特的文化在受到其他文化持续、广泛地影响之下往往会丢失一部分自身独特的文化符号。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各地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这使得因地理限制而产生的具有鲜明独特性的民族开始逐渐接触大众文化,本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在此过程之中逐渐消退。因此,如何在民族大融合的总体趋势下,既要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又要在这一过程中保护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民族问题常常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宗教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使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近些年,境外的反动势力常常以宗教的名义扶植境内势力以达到其政治目的,在我国已经出现多起有境外资本支持的宗教人士涉黑、涉恐以及煽动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反动活动。有些地方政府在处理民族问题时会混淆民族与宗教的概念,思想上进行“族教捆绑”,对这些违法的行为无止境地进行让步。
目前,东北地区类似的现象还尚在少数,地方的司法机构能够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不过我们要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同时坚决贯彻相关法律,不向违法违规的行为妥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扶持。
三、如何发展与传承东北少数民族文化
(一)增加师资力量
民族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教育。民族地区的学校师资短缺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是学校中的任课教师短缺,另一方面是民族文化的继承人少。另外,增加师资不仅是增加基础教育中的师资,还要培养懂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人。
(二)少数民族地区增开民族语言课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具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为了保护民族语言,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虽然民族出版物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也成绩斐然,但在一些地方,民族语言的传承情况令人担忧,很多语言现在正在成为濒危语言。
(三)加大对民族地区以及民族学校的关注
学校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但在不少地方民族学校的发展非常艰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集中办学的推进,不少民族学校面临撤销的局面。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目前国家的政策倾斜性还不强,资金扶持的力度不够。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师资培训、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目前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做保障,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民族中小学还处于自发阶段,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再加上民族地区相对贫困,发展举步维艰。在很多地方,民族文化的学校传承缺乏整体规划。
(四)梳理传承困惑
在实现民族现代化上国家可以根据梳理的疑惑实施政策,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企业可以多和少数民族地区合作,形成稳定的产业链。服装、音乐可以加入少数民族的元素,同时学校也可以培训专业的老师进行教学。创业青年可以选择将少数民族的小吃移到其他地区发展,以拉动扩大少数民族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