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懿
[摘 要:中国的古琴艺术,三千年来延绵不绝。大量的琴学文献以及百余种琴谱传世,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古琴音乐作品,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早在2001年就作为中国第一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传播是人们通过艺术系统来实现信息共享的社会交往过程。其中,艺术传播是连接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者的桥梁。随着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传播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传统形态到现代传统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变化过程,但其重要的中介地位始终未变。本文将以古琴音乐的现代传播为研究重点,主要阐述它的基本方式和主要特点,试图更好的了解古琴艺术现代传播的基本状况及其为当下和未来所带来的文化意味。
关键词:古琴艺术;传播方式;新媒体传播]
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故有“琴者,乐之统也”((汉)应劭《风俗通》)一说。古琴音乐不仅包括古琴本身,它是由琴制、琴弦、琴谱、琴曲、琴史、琴歌、琴社和琴派构成的一门中国古代艺术,在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和思想史等方面都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古琴艺术使得中国古代丰富的乐曲乐谱有赖它得以保存流传,自南北朝至清末,琴曲谱集现存者就有150多种。
本文主要阐述它现在传播基本方式和主要特点,试图更好的了解古琴艺术的现代传播为当下和未来所带来的文化意味。
一、古琴艺术现代传播的四种方式
古琴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将其大致分为四类:雅集演出式:乐器展览式:琴馆学院式、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式。
1.雅集演出式
是指古琴艺术通过雅集、音乐会等各种向大众表演的方式来进行传播。演出是人类社会对生活体验的一种艺术再现,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表现形式,说起古老是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说其年轻是因为在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今日的演出从内容到形式已非昨日。雅集演出式的特点是具有现场参与性,可以让受众最直观地感受到古琴艺术的魅力。
近年来古琴的演出繁多,面向各个社会阶层,从免费参与的雅集到票价高达数千元的高端音乐会,从学校到大型音乐厅,从教学成果展示到名家演奏,古琴艺术始终在以演出的方式传播。
[时间 音乐会名称 地点 演出者 2007—2018 北京高校古琴社联合演出 北师大、川大等 各高校优秀琴友 2008—20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周 恭王府大戏楼 吴钊、李祥霆等 2010.4—7 古琴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 清华、人大、中国音乐学院 老中青琴家及高校琴友 2012.10 中国龙人古琴艺术节 厦门 中青琴家 2016.10 忆往思来——陈长林古琴七十周年音乐会 国家图书馆 陈长林 2017.10 中国古琴艺术周暨弘琴杯古琴艺术展演 上海 李凤云、曾成伟等 2018.6 广陵与蜀派对谈 中山音乐堂 李凤云、曾成伟等 ]
2.乐器展览式
是指古琴艺术通过人们对乐器本身的相关研究、制作、宣传、营销等活动来进行传播的方式。正如著名琴家龚一所说:“首先古琴是一件乐器,它可以产生音乐,然后再说它可以升华到艺术,升华到文化。”从琴行对古琴的营销到古琴在大型乐器展里亮相,从博物馆里的名琴及其复制品的展览到拍卖会上价值连城的名琴拍卖,都是对古琴艺术的一种传播。
而琴行所采取的营销手段,如印制了介绍古琴艺术的传单和小册子并准备了古琴音乐音像制品可供消费者在店内欣赏,可见乐器市场上对古琴的营销活动也使古琴艺术得以传播。
嘉德公司2003秋季拍卖会上,由我国著名文物鉴定家王世襄收藏的一把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以891万元创造了新的中国古琴拍卖世界纪录,直至2016年著名斫琴家王鹏先生的琴斫的古琴已拍卖至300万元左右。从侧面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到古琴文化的厚重,同时也促进了古琴艺术的传播。
3.琴馆学院式
是指古琴艺术在教与学中得到传播。古琴艺术是活的遗产,它通过教育得以不停地再生,得以动态的继承。一些专业的琴家以及弹琴自娱的琴人都开始对社会公开招收学生,他们表示愿意给更多想要了解古琴的人们接触古琴的机会。各大琴社、古琴培训班都降低了人们学习古琴的门槛,最大程度地发挥着教育的传播力量。如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培训班,从2000年开始招生教学,是北京地区最早面向社会开展多人班教学的古琴培训班,培养了数百名古琴学习者。著名斫琴家王鹏先生自2008年后所创办的钧天坊,更是开启了新中式文化体验教学平台,让很多的人感受到了古琴的文化和内涵。
教育部门对古琴艺术也更加重视,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加入了古琴艺术的内容,艺术专业院校也更加重视对古琴专业的教育,中国多个音乐院校均招收古琴专业的学生,其中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更是于2017年起开始招收古琴艺术演奏研究的博士研究生。为古琴艺术培养出优秀的师资及艺术家。
4.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式
是指古琴艺术通过传统的报刊、杂志、电视和音像广播等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如微信微博平台的那个各种智能设备以及网站进行传播的方式。
新媒体式为古琴艺术搭建了全新的传播平台,也为古琴艺术的广大受众提供了便利的交流方式。共享网络上的古琴艺术资源,琴曲视听、琴谱下载、演出动态等资源一应俱全。传统媒介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方式,它拥有相当广泛的受众群,价格低廉,内容丰富。古琴艺术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来进行传播,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广泛的、有效的受众关注。其内容也相当丰富,涉及深浅不同的层面,可供不同需求的受众选择性阅读。
无论是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式共有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古琴音乐欣赏,古琴演出视频欣赏,访谈类节目对琴人的专访,文化专题纪录片对古琴文化的介绍,对古琴比賽、大型活动、研讨会的直播/转播及相关报道等等,给受众传达全面、立体的古琴艺术形象。
先将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式所涉及的古琴传播的文章、音像、电视节目、网站和新媒体的公众号、微博号分别列表如下:
近年来部分与古琴相关的报刊信息:
目前资源比较集中的古琴网站:
目前活跃度较高的新媒体公众号和微博号:
中国琴会、中国古琴艺术、古琴艺术、七弦古琴网、古琴微新闻、古琴笔记、古琴圈、琴之界、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虞山琴派、钧天坊、上海古琴研究会、琴家和琴馆的个体公众号和微博号。
二、古琴艺术现代传播的四个特点
1.传播环境双重性
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流动性不大,人们一般被限制在某个相对稳定和封闭的群体或地域里,交往的人数、规模都十分有限,这时人们对古琴艺术的认识和把握更多的是建立在“第一手信息”的基础上,古琴艺术的传播环境基本就是现实的客观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环境本身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文化思想、审美情趣都今非昔比。同时,当代社会还是一个以“媒介环境”为基础的社会,电视、报纸、图书、音像制品、现代交通工具、网络、电话、照相机等现代媒介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媒介带来的信息充满人们生活的空间,并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生活环境。处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中,人与艺术的互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古琴艺术也正是同时存活于客觀环境和这种全新的“媒介环境”中,因此其传播环境具有双重性。
2.感知方式多元性
传统社会里,人们对古琴艺术的感受和体验通常来自于个人亲临现场的真实感受,方式单一。而现代社会的传播媒介模糊了时间和空间,超越了过去地域的限制,人们对古琴艺术的感知方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通过音像制品、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介将信息再现,使得每一次古琴艺术活动都能得以完整保存。人们欣赏古琴艺术可以不用亲自参加雅集,但仍然可以清晰完整地感受到整个活动的过程,欣赏的人群也不再受到地域、身份等因素的限制。
3.传播对象广泛性
传统社会里,古琴艺术的传播更多的是在文人雅士之间小范围进行,正如著名琴家龚一所总结,古琴艺术的传播对象主要集中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些人群里。在信息时代,古琴艺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资源,需要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需要扩大自己的传播范围,需要更多的人来了解它喜爱它,这时其传播对象自然就发生了变化。可以说凡是媒介受众都可以成为古琴艺术的传播对象。
传统社会里,古琴艺术的传播通常是以自我或少数几个人的情感表达、自我表现、提高修养为基础的。而在现代社会中,古琴艺术传播者有了新的任务,肩负起了传承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努力让古琴艺术的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同时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古琴艺术,分享这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正如龚一所说:“既然我们站在职业工作者的角度,我们就要为这门艺术形态的生命发展持续性负责。这里面有我们的主导作用,也有社会对我们的激励和要求,这两者结合之后,古琴艺术就会更广泛地、更具有生命力地、更蓬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仁杰.古琴艺术——世界文化遗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12-17.
[2]李文婧,滕青.互联网与艺术传播革命[J].北方论丛,2003,2.
[3]张凤铸.现代传播发展趋势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J].当代电视,2004,9.
[4]庄晓东.文化传播论[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4.
[5]龚一.古琴比赛及其社会化发展[J].人民音乐,2005,6.
[6]孙信茹.互联网时代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播[J].民族艺术研究,2002,3.
[7]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3.
[8]许健,王迪.古琴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