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讨中国青年人语言态度的变化、原因和对本地方言的未来展望。调查结果表明,中国青年人对当地方言的语言态度变化较大,可归因于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即中国青年人的语言态度变化不仅受到全国整体范围内普通话的普及,还受到个人地理环境的迁移、个人开始使用普通话的时间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态度;当地方言;中国青年人
【作者简介】陈曲雯,女,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引言
语言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语言的价值评价及其行为倾向。语言态度有正负之分。虽然人们对某一语言所持的态度、看法相对稳定,但语言态度并不是长久固定不变的。正如李海英(2006:218)所说,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个人的语言态度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本研究以中国17-27岁的大学生和已毕业的青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最终收集了100份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中国青年人人生不同阶段的语言态度、语言态度变化的原因以及对方言的未来预测。访谈法主要是通过调查人员向五名参与者提问,以探究中国青年人语言态度变化的原因。
一、研究分析与讨论
语言态度变化的总体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中国青年人在习得普通话之前就已习得了当地方言。82%的中国青年人在小学之前就已习得当地方言,少数青年人(11%)在上学之前就已同时掌握了当地方言和普通话。调查结果显示,从小学到大学阶段,中国青年人当地方言的使用频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一半以上的青年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使用当地方言,且他们对本地方言的语言态度是积极满意的。然而,青年人在高中至大学这一阶段使用方言的人数明显减少。40%的青年人在高中阶段使用普通话,91%的青年人在大学阶段使用普通话。56%的青年人在大学阶段认为自己的方言悦耳好听,52%的青年人在高中阶段对当地的方言评价相当高。46%的中国青年人如今还能自如熟练地使用自己的本地方言。而51%的中国青年人对于熟练使用自己的本地方言不太有信心。他们其中一些人表示,自己的方言表达水平略有下降,有时不得不用普通话来代替方言表达。
二、语言态度变化的原因
1.普通话的普及。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使得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日益提高,地方方言的地位无形中随之下降。调查结果显示,那些儿时从未因为使用方言而受到批评的青年人大多对自己的地方方言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自己的方言母语比普通话更能充分、准确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当地文化。其中,49%的中国青年人表示自己仍能说一口流利的方言,49%的青年人略有退步,1%的青年人有明显退步。但仍有一些受访者因为使用方言而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64%被批评的受访者承认自己的方言水平有所退步。
2.个人地理环境的迁移。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中国青年人曾就读于家乡的小学和初中,85%的中国青年人都经历了地理环境的迁移,去另一地域接受大学教育,而在这一时期,青年人对当地方言持积极态度的比例高于初中和高中阶段。
3.电视媒体传播。如今,电视媒体已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宣传载体,又是信息传播的平台。近十年来,方言电视节目逐渐在各地流行起来。与普通话节目相比,方言电视节目更能吸引当地观众、调动热情。然而,只有19%的青年人接受并高度赞扬当地电视台的方言节目,并对当地方言持积极态度。54%的中国青年人不喜欢方言节目,其中约四分之三的人对地方方言持否定态度。由此可见,中国青年人对当地方言的语言态度受到电视媒体的影响,他们对方言节目的喜好可能影响他们对本地方言的评价。
4.个人开始使用普通话的时间。研究结果显示,较早使用普通话的青年人比较晚使用普通话的青年人对本地方言的态度更加积极。在小学就开始使用普通话的人群中,59%的人对自己的本地方言持积极态度。相比之下,在高中开始使用普通话的人群中,43%的人高度评价自己的方言。
5.青年人对地方方言的未来发展预测。问卷及訪谈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中国青年人对地方方言的未来发展持乐观积极态度。70%的青年人认为普通话不会取代地方方言。问卷及访谈中提及是否希望他人掌握自己的当地方言时,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66%的中国青年人对自己的下一代掌握当地方言的期望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对配偶的期望(占61%)。参与问卷调查的受访者中只有38%的青年人希望自己的朋友也一起学习当地方言。
三、结语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国青年人对当地方言的语言态度是不同的。总的来看,中国青年人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方言使用频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语言态度却略有提升。其中,普通话的普及是影响中国青年人方言使用和语言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个人地理环境的迁移是青年人转变对方言态度的积极推动力。此外,就方言的未来发展而言,大部分中国青年人对方言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另外,笔者建议在加快我国普通话推广的同时,有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强对方言的保护。在普及普通话之余,为方言的发展留出空间,做到不压抑、不歧视、不贬低方言。如此,我们的社会语言生活才能呈现出多样的统一性。
参考文献:
[1]李海英.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的社会语言学阐释[M].济南:齐鲁书社,2006.
[2]Garrett,P.&Williams,A.2003Investigating Language Attitudes: Social Meanings of Dialect,Ethnicity and Performance[M].Cardiff: 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