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艳
摘 要:突发性害虫草地螟和黏虫在我国部分省份时有发生,甚至有的省份会大范围发生,对种植业威胁极大,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草地螟和黏虫的迁飞性、突发性强,具有间歇性暴发、杂食、集中和迁徙危害的特点。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各地要做好预防突发性害虫为害的宣传,使广大农户掌握草地螟和黏虫突发防控技术措施,及时、主动、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关键词:草地螟;黏虫;突发;应急;防控技术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1-0081-02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志码: B
1 草地螟防控技术措施
1.1 确定防控区域
首先确定幼虫重点防控区域,以最初发现草地螟幼虫为害区域,向四周大范围进行排查,重点关注草荒严重地块,找准幼虫群集迁徙来向,关注周边省份害虫危害程度,以便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同时对上一年发生过草地螟危害、有越冬代成虫区域进行重点布控[1]。对于省界、市界等区域,启动多地联防机制。
1.2 确保防控效果
草地螟危害一旦发生,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确保草地螟危害不成灾、可控制,避免幼虫大规模群集迁徙危害的发生。对于危害重发生区,要及时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确保处置率在90%以上,草地螟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对于虫害发生较轻地区,确保处置率在70%以上,虫害损失控制到最低。
1.3 制定防控策略
动员各级农业部门与广大农户进行联防联动,应用或临时调用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各种农业机械和药械控制外来虫源,灭杀本地虫源,加强农田周边公共地带应急防控措施。采取以防治幼虫为主、诱杀成虫为辅的策略。
1.4 主要防控措施
1.4.1 整治草荒,中耕灭卵
草地螟喜欢在藜科和蓼科等草害严重的地块进行取食繁衍,危害发生后,为了避免草荒地幼虫向农作物集中转移危害,可通过破坏草地螟产卵取食的杂草环境和中耕灭卵的办法来减缓其对农田的危害。草地螟喜食豆类、麻类和向日葵等农作物,特别在草地螟产卵盛期,要根据作物田间长势及时进行中耕,注意清除农田之间夹荒地块的杂草,集中处理被铲掉的杂草,以达到除草和灭卵的双重目的。在幼虫已孵化的农田,可先喷药灭杀后再进行除草。
1.4.2 设立屏障,防止扩散
为了保护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阻碍草地螟幼虫从草荒地、杂草沟、林带等地向农田迁徙,可通过挖防虫沟、铺塑料膜、建喷药带等方法,防止幼虫迁徙扩散。
1.4.3 设置灯光,诱杀成虫
设置灯光主要是为了诱杀草地螟成虫,从而减少虫源基数。可在外来虫源降落地和草地螟成虫重点发生区域,提前设置高压汞灯、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诱杀工具。杀虫灯要安装在视线开阔地带,首选安装在虫害发生较重的豆类、向日葵、苜蓿等蜜源植物较丰富的田块,安装杀虫灯高度以灯底高出周围主要作物顶部20 cm为宜。
1.4.4 应急处理,药剂防治
草地螟在3龄幼虫之前应用药剂防治效果较好,可选用苦参碱、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为快速、有效、安全地控制草地螟,可选用下列药剂:2.5%锐宁微乳剂,推荐用量为20~25 mL/667 m2,其击倒速度快、防效好、安全性高;或用 26.5%“定胜”乳油,推荐用量为10~15 mL/667 m2,其主要成分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特点是杀虫范围广、效果好;或用4.5%绿爽微乳剂,推荐用量为15~20 mL/667 m2,主要成分为高效氯氰菊酯,采用纳米技术制造工艺,药剂更加细微化,防效好;或用25%新毒丹乳油,推荐用量为30~50 mL/667 m2,药内含有专用增效助剂,杀虫效果极佳,安全性高。
2 黏虫防控技术措施
2.1 确定防控效果
如果对于黏虫这种突发性害虫的危害重视不够,或者应对不及时,就会对农作物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所以要求重发生地块的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控制黏虫的危害损失率在5%以下。
2.2 制定防控策略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做到生态控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加强越冬区和1代黏虫重发区的防控;控制成虫种群数量,减少产卵量;必须做到早预报、早防控,掌控和利用好幼虫3龄暴食危害之前的关键时期,集中连片控制重发区,挑治分散区。
2.3 主要防控措施
2.3.1 幼蟲防治
可以选用生物农药,在黏虫虫卵孵化初期喷施苏云金杆菌,即BT制剂。对于低龄幼虫,可用灭幼脲进行防治。选用化学农药时,一定要选择高效、安全的药剂,旱田防治可使用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水田防治可使用
甲维盐或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水稻田杜绝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于黏虫大发生的地块,可调集无人机,或申请调用大型直升机进行飞防作业,飞防时药液中要加入0.5%有机硅助剂或1%植物油助剂。
2.3.2 成虫诱杀
利用性诱剂诱杀,将配置黏虫性诱剂的干式飞蛾诱捕器挂在插杆上,每667 m2插1个。利用杀虫灯诱杀,在成虫大发生期,田间安装杀虫灯,灯间距100 m左右,要做到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 1 ] 张云慧,程登发.突发性暴发性害虫监测预警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3,39(05):55-61.
(收稿日期: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