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逸钧
嘉宾介绍
傅博,北京外国语大学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双硕士学位在读,主攻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本科时,曾担任院学生会副主席、校模拟联合国协会学术部部长,并多次获得模拟联合国会议最佳代表称号。作为一名语言学习爱好者,傅博掌握英语、法语、韩语三门外语。她活跃在英文演讲及辩论领域。曾取得“外研社杯”演讲大赛全国季军;Chlna Open中国辩论公开赛最佳辩手;ADI亚洲辩论协会优秀辩手等成绩。
课程安排:国外更自由
拿我在北外的经历来说,国内大学的课程安排更紧凑,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跟着课表走就可以,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相对较少,更多时候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相对于国内的大学,英国大学的课堂时间并没有很多,课堂注重讨论与批评,信息的摄入更多是学生自己的任务,教授在课堂上只会问大家关于书籍内容的意见。这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下阅读,对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更高。国外课堂上师生互动相对较多,大部分老师也不排斥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所有教授欢迎一切学术方面的讨论,每周有office hour可以直接去问问题,也可以单约时间。并且,英国大学的一些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在专业方面的工作能力。
考试方向:国外更开放
国内的大学课程延续了—贯的讲授模式,学生需要记住老师讲的内容,考试也是围绕课堂学过的内容展开的,考前经常会有老师给学生们“划重点”。国外大学的功课更烦琐、更复杂,作业经常是海量的,加上有些课程的论文还需要实践操作,压力会比较大。但考核匕很少有绝对标准,教授不以区分学生优劣为目的去出题,只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背书”的方式—般不会帮你拿到高分。考试时,(文科)—般问题都很开放,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主张,或是对既有理论提出批判性意见。
宿舍住宿:国内更温情
国内大部分高校是4-6个人分享一间宿舍,有利于同学们学习如何与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交往,也更容易培养同学间的情谊。国外虽然也是宿舍制,但大部分人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只是与室友共用一个厨房,更加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但也更考验学生们独立生活、独自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
校内活动:国外更独立
国内和英国大学的校内活动都很丰富。对比来说,国内的活动更强调集体合作能力,即使在大学,很多活动也是要求以班级或学院为单位來展开。但英国大部分是以个人的身份参与活动,鼓励学生与不同的群体交流,即使需要小组分工合作,也大多是临时组成的团队,更强调短时内的沟通协调能力。
娱乐活动:各有千秋
国内大学生活的娱乐可以很充实,只要你有意愿,周末和朋友、室友、班级、社团聚餐或者出去玩很方便,大学城的娱乐基础设施也都很便捷。而且同学们对“娱乐”这件事的认知相似,喜欢的放松方式比较相近。在英国读书,娱乐方式更加多元——各种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对于喜欢单独探索的人来说就像是天堂;喜欢集体活动的话,可以约上朋友去周边小镇旅游;对于晚上活跃的人,各种咖啡厅和酒吧也给会提供很温馨的社交环境。当然,在英国留学,学业和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会占据大部分时间,再加上有些学校在比较偏僻的郊区,出行成本较高,因此整体上不会像国内那样方便。
校园社交:国内更容易
在国内的大学念书,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大家要克服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一般在我们的理解能力之内,大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差别并不会太大,交流成本较低。在英国,文化多样性很高,要学习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政治立场的群体交流,交流成本比较高。但这样的多样性也给了留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文化的平台,毕竟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开阔眼界。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国内读大学,学习成绩对于社交圈的影响还是占据一部分比重的。在英国,社交圈标准不会有很明显的偏向,喜欢同样的电影,有同样的兴趣,甚至有相近的作息时间都能成为大家在一起玩耍的契机。不过整体来讲,在国外交到知心朋友的概率会低于国内,毕竟文化差异的克服并不是很简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