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摘要:《Flash动画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根据高职院校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该课程的自身特点和教学现状,提出将基于思维导图的微课应用到FLASH翻转课堂的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意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微课;高职;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1-0162-04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内容和终端设备都出现了微型化的倾向,微时代以其简单、高效、便捷、有趣等特点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人们逐渐热衷于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通过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获取或发布微信息或进行微学习.微时代[1]的到来对于教育领域也是一次重大的冲击.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课时短、任务重、学生多的现状,微课程[2]以其灵活性和互动性满足了多种学习方式的需要.它强调学习目标的单一性、学习内容的精细化、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等,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3],它以标记图和节点链,为事物概念之间建立联系.思维导图根据一套便于记忆的规则,利用关键词、图形、连线等梳理和压缩信息,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能产生积极的应用.
《Flash动画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由于课程本身的独特性,再加上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其教学质量并不高.本文提出将思维导图和微课应用到FLASH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为FLASH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建议.
1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大多数高职院校《Flash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差异
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薄弱,再加上学生家庭地域的差异,中小学阶段对计算机的初步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些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学习了FLASH基本操作,而有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完成学习任务,而基础差的学生需要教师反复讲解演示;这种极端差异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造成顾此失彼的尴尬现状.
1.2 教学方法单一乏味,不能调动学生兴趣
在传统FLASH课堂中,教师完全掌控课堂、学生被动听讲,按照老师的指令做案例,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依照书上步骤做案例,也仅仅是照猫画虎,很多同学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脑中没思考,更没有创新.
1.3 知识点零散,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FLASH课程包含大量知识点,而且知识点之间关联性小,比较零散.教师通常先按教材章节介绍各知识点,同时配以相应案例进行讲解,学生被指定按照教材上的步骤操作案例.这个阶段由于每个小知识点相对简单,案例并不复杂,学生掌握得很好,思路也较清晰.但当所有知识点讲授完,进行综合案例设计时,由于涉及的知识点多、范围广、综合性强,学生就会强烈感到思路不清、无从下手,只能按照教材上给出的步骤照葫芦画瓢,由于不理解整体设计思路,不清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点,遇到问题就止步不前,不知如何解决,只能在模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无法做到灵活地设计和创新.
1.4 考核方式单一,无法起到积极导向作用
FLASH动画设计在高职课程类型设置中一般以选修课形式出现,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一般采取提交動画作品的形式.有的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在网上下载一个优秀的动画作品,反倒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利于考试的公平性,也无法做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考察,更没有将考试对学习的积极导向作用发挥出来.
2 改革策略
2.1 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建立基于思维导图的结构化微课
思维导图依靠标记图和结点链,为事物概念之间建立联系.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向外发散出成百上千的分支主题,同样的道理,每个分支主题仍可作为中心向外发散成百上千的分支主题,最终形成了一个放射状的思考方式.由于FLASH课程拥有众多且分散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学一个,会一个,学了后面忘前面”的现象,无法实现知识的关联与跳跃.为了避免学生迷失在繁杂的工具和菜单操作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归纳整理教学思路,整合多个零散的知识点,突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为学生构建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网络.再按照思维导图划分重要知识点,将其录制成微课,为课堂教学和辅助自学提供有益补充.
2.1.1 思维导图应用于基础知识点网络的构建
FLASH动画一章包含多种类型的动画制作,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讲解每种动画类型和相应实例,最后学生会将各种动画类型弄混.因此,将此章要讲解的所有知识点做成思维导图,在讲解每一部分知识点时对比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此部分内容在整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有效区分各知识点.
以FLASH动画一章为例,建立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点网络.如图所示.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每一章内部知识点体系构建,也可以应用在全书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点体系构建,更可以应用在一个具体案例分析上.
2.1.2 基于思维导图的结构化微课制作
由于flash的基础知识点众多且较分散,学生在制作FLASH案例时很难将所涉及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因此有必要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通过教学思路穿插起来,在教学前后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方便其快速掌握相关技能.
将教材中的所有基础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呈现,根据思维导图筛选出重要的知识点作为微课的选题.再将每节微课的讲解思路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根据思维导图设计、制作微课.以“引导路径动画”这节微课为例,设计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
基于思维导图的微课设计如表1所示.
2.2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引入微课,缩短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差异
我们将所有重要的知识点设计成基于思维导图的微课,可以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引入思维导图和微课视频,其中,思维导图能为学生梳理学习思路,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微课视频能为计算机基础差的同学提供更直观方便的自学资料,针对自己在课堂上没学明白的部分,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从而缩短学生之间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差异.
2.3 传统讲授和翻转课堂相结合,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
为了打破传统课堂单一的授课方式,采用传统讲授和翻转课堂[4]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简单的知识点仍然沿用传统授课方式.复杂的难点问题,要将传统讲授和翻转课堂相结合.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下发相关微课视频,要求学生事先观看,并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单,将不懂的知識甄别出来,为翻转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课中,教师先理论讲授相关知识点和术语,将学生不理解的部分拿出来与学生讨论、互动,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解决这些问题.课后,继续使用微课视频和相应习题完成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以“引导路径动画”一章为例,翻转课堂流程设计如图所示.
通过翻转课堂中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对新学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抢答和互评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2.4 建立多元化评价的考核体系
多元化评价[5]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不能以一张期末考试卷论英雄.多元化评价为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课后反思提供了有力武器.评价主体除了教师之外,还应包括学生本人、同学等,评价形式除了平时出勤、实验成绩、课堂表现和期末提交的动画作品,还应加入学生参加各类动画作品竞赛、为班级活动提供动画技术支持等非课堂表现.其中,平时出勤、实验成绩和课堂表现由教师评定,期末提交动画作品可以公开展出,成绩以40%+10%+50%的比例由老师、作者和同学共同给出.学生的参赛作品和为班级活动在动画方面做的贡献则以投票的形式由同学给出.这种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注重平时表现,并将所学知识积极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起到了以评促学的根本作用.
3 实践效果
作者针对某高职院校2016级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计算机动画设计》课程实施了上述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对授课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课堂表现更加积极活跃、学生的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创意能力都有所提高.从两届学生在整个教学阶段的成绩对比可以看出改革效果.
从上表中可看出,改革前和改革后的实验成绩变化不大,但是课堂表现、期末动画作品、课外表现三方面的成绩有了大幅提升,说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了学生对平时课堂表现以及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的重视.
4 结束语
基于思维导图的结构化微课在FLASH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用思维导图构建整体和局部的知识点网络,不仅融会贯通了各部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而且理清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在翻转课堂中引入微课,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了最好的工具;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有效点燃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多元化评价机制为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和实践操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朱琳.微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电子测试,2016(9):78-79.
〔2〕闫宇.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J].软件导刊,2016,15(9):185-187.
〔3〕张平艳,周志华.基于思维导图的FLASH教学改革探索[J].通讯世界,2015(5):234.
〔4〕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263(3):83-88.
〔5〕谢永朋,徐岩.微课支持下的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7):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