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谦 林育 项磊 朴胜华 郭姣
摘要目的:基于临床文献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证型、证素及舌脉分布特征,深入分析其病因病机,为NAFLD的中医药辨证施治提供循证支持。方法:检索3大中文数据平台(CNKI、WANGFANG DATA、VIP)2006—2017年(共12年)发表的NAFLD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共2 297篇,严格遵循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77篇文献,并对其从发表时间、地域、文献质量、证型、病性和病位证素多维度进行评价。结果:1)近年来NAFLD证候相关发文数量呈上升趋势,以沿海地区发文数最多;NAFLD中医证候类文献类型以描述性研究(57.14%)和病例对照研究(31.16%)为主,随机对照(9.10%)和队列研究(2.60%)较少,文献质量参差不齐;2)剔除低质量文献(9篇),对中高质量文献(68篇)进行统计分析,NAFLD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22.37%)、湿热蕴结证(21.96%)、痰瘀互结证(12.73%)、痰湿内阻(8.85%)、湿浊内停(7.87%)和肝肾不足(5.80%);3)主要的病性证素依次为湿(24.32%)、气滞(15.38%)、气虚(14.81%)和痰(14.22%);主要病位证素依次为肝(48.12%)、脾(39.03%)、肾(12.43%)、胆(0.32%)和胃(0.10%);舌脉以淡红舌、白腻苔、脉弦为主。结论:1)NAFLD证型随疾病的进展变化阶段呈现不同,初期以实证为主,中期呈虚实夹杂,后期以虚证为多见,虚实间常相互转化。病变脏腑主责之肝,与脾、肾等有一定相关性。湿、气滞、气虚、痰是NAFLD关键病性证素。2)NAFLD高水平和高质量研究不足,需开展多区域、多中心、大样本中医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以期为NAFLD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循证依据。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证型分布;证素;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01.00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患病率约25%,是未来十年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手术的主要病因[1]。NAFLD归属于中医“胁痛”“肝癖”“痞满”“积聚”等范畴[2],然而目前NAFLD中医证候诊断及分型标准不一,种类繁杂,严重影响其中医药辨证论治。有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2006—2017年(共12年)NAFLD中医证候研究成果,对其分布特征进行文本信息挖掘,分析常见证型及证候要素,揭示其病因病机,为NAFLD的临床诊疗提供循证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
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收集2006—2017年期间(共12年)研究中医药相关的NAFLD临床研究文献。
1.2检索策略
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主题词进行第一次检索,再分别以“中医”“中西医”“中医药”“中药”“证候”“证素”為主题词进行二次检索,使用计算机检索配合手工检索2006—2017年收录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上的中医药相关的NAFLD临床研究文献。
1.3纳入标准
1)与NAFLD相关的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2)诊断明确的NAFLD患者;3)有明确的辨证分型和(或)证候分类。
1.4排除标准
1)重复发表的文献仅取研究资料最完整的一篇,其他重复文献予以排除;2)综述、动物实验、药代动力学等非临床研究文献;3)临床个案报道或仅就单一证型讨论的文献;4)单一基本方治疗NAFLD,未提及辨证分型的文献。
1.5数据的规范与数据库的建立
1.5.1数据库的建立所有检索到的文献使用NoteExpress 3.2参考文献管理软件进行管理与筛选
1.5.2数据库的规范题录数据批量导入NoteExpress 3.2管理库中,查找指定数据库中的重复题目,查重字段选择为“题目类型,作者,年份,标题”,确定供进一步筛选的论文。两名作者手工通过题目、摘要及论文全文进行文献筛选,最终确定纳入的文献。
1.6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Jadad[3]量表评价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质量、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4]评价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文献质量、《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5]评价描述性研究文献质量。
1.7数据处理
1.7.1规范证型名称提取文献中的中医证型,按照GB/T 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6]将内涵一致但名称不同的证型进行规范与合并。对于标准中未涉及的证型,参考《中医诊断学》[7]《中医内科学》[8]《中医证候规范》[9]进一步规范证型名称。如将湿热内蕴、湿热蕴结证统一合并为“湿热蕴结”。
1.7.2提取证候要素参考朱文锋教授《证素辨证学》[10]中提到的具体方法,将证素按照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进行拆分,如肝郁脾虚证,肝、脾即为病位证素,气滞、气虚即为病性证素,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归纳NAFLD主要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特征。
1.8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6建立证型及证素原始资料数据库,并采用EpiDate 3.0对录入数据进行双录入核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NAFLD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征。
2结果
共检索到2 297篇文献(其中CNKI 1 280篇、WANFANG DATA 683篇、VIP 334篇),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77篇文献,其中属于描述性研究44篇,属于病例对照研究24篇,属于随机对照研究7篇,属于队列研究2篇。
2.1文献基本信息情况
NAFLD年发表文献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1年后增加明显,2012、2014和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最多,各有11篇。NAFLD病例来源地涉及22个省(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其中以北京地区最多,共有15篇。见图1、图2。
2.2临床文献质量评价
描述性研究文献以中质量文献为主,有33篇(75.00%);病例对照文献5☆及以上(满分9☆)文献数有20篇,占83.33%;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高质量文献2篇,占28.57%;队列研究文献共2篇,质量评价分别为7☆和5☆。见表1。
剔除9篇低质量文献(4篇病例对照研究和5篇随机对照研究),得到68篇中高质量文献,再进行证型、病性和病位证素分析。
2.3中医证型分布构成情况
68篇文献共收录了NAFLD病例数共16 796例。按《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规范化合并后,属于标实证有20个证型,本虚证有8个证型,本虚标实证及未定型有4个证型。其中标实证证型出现频次最多,占所有证型比例的60.03%。见表2。
2.4病性证素分布构成情况
NAFLD病性证素共有11个,其中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湿(24.32%)、气滞(15.38%)、气虚(14.81%)和痰(14.22%)。按虚实证素分类,湿是主要的实性病性证素,气虚是主要的虚性病性证素。见表3。
2.5病位证素分布构成情况
NAFLD病位证素共有5个,分别为肝、脾、肾、胆和胃,其中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肝(48.40%)和脾(38.85%),肝是关键病位证素。见表4。
2.6症状、舌脉分布构成情况
统计患者症状、舌脉结果表明:NAFLD患者症状共出现112个,以倦怠乏力、体胖、胁痛、纳差或纳呆为主;舌质共出现14种,以舌淡红、舌淡、舌红为主;舌苔共出现15种,以苔白腻、苔薄白、苔黄腻为主;舌形共出现5种,分别为齿痕、胖大、瘀斑瘀点、瘦小、裂纹;脉象共出现11种,以脉弦、脉滑为主。见表5、表6和表7。
3讨论
NAFLD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1112],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方法。中医虽无NFALD病名,但早在《难经》中就有“肝之积,名曰肥气”的描述,根据其临床表现,目前多归属于“胁痛”“痞满”等范畴。近年来NFALD中医辨证治疗日益受到关注,发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对NFALD中医药临床证候文献分析显示,涉及辨证分型有32个,对证型名称进行规范化后,常见证型主要有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痰瘀互结、痰湿内阻、湿浊内停和肝肾不足6型。
将NAFLD证型按本虚标实证型分类后发现,本虚标实证中以肝郁脾虚为主。情志失调,致使肝气郁结,横逆脾土,脾气本虚,又兼肝气所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受损,精微物质输布异常,水湿痰饮聚而为浊,再而成瘀生热,痰湿内阻、痰瘀互结于肝,发为此病。周滔[13]對120例NAFLD患者证候分析发现,脾气虚和肝气郁结最多见。王明德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病基础,情志不畅致使肝脏疏泄失常,横逆犯脾,加重脾虚[14]。运用疏肝健脾化痰汤治疗本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情况,提示肝郁脾虚是本病的关键病机[15]。
标实证中以湿热蕴结为主。湿热邪毒内侵,或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加之过食膏粱厚味,使脾胃功能受损,水湿、痰浊、瘀血之物相继而生,郁久化热,湿热逾炽,最终湿热搏结于肝,而成此病。现代研究亦提示湿、痰、瘀、热是本病演化的关键环节,常用祛湿、化痰、活血化瘀和清热之法,如徐慧明研究显示NAFLD用药多以苦甘辛三类药性为主,取其清热、燥湿化痰和行气活血之效。
本虚证中以肝肾不足为主,部分患者会伴有牙齿松动、腰痛、腰酸、耳鸣等肾虚症状。王雁翔[1617]根据“肾生骨髓、髓生肝”“肝肾同源”理论,提出了肾虚在本病病机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肾中精气亏损,则藏精及气化功能失调,水不涵木温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血脂失于正常运化,积于血中为痰为瘀,形成高血脂症,瘀阻于肝则形成脂肪肝。老年患者以肝肾不足居多,标实证较少,可能与年老体衰和发病日久,肾中精气衰微有关[18]。曾斌芳教授从肾虚角度阐释本病病情缠绵难愈的原因,认为肝脾功能失调,久则伤及肾中精气,肾气化失司,滋养、濡润及推动、温煦功能减弱,反过来影响肝疏泄和脾运化功能,最终导致病情缠绵难愈[19]。除此之外,脾肾阳虚也被认为与本病有一定关系,脾肾阳虚证患者较其他证型更易出现血脂、肝功能酶学、血清瘦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异常。这提示治疗本病除应疏通气机、祛湿化痰和化浊祛瘀外,也要兼顾健脾补肾,以达补正祛邪之效。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近12年NAFLD中医药相关证型文献进行梳理,统计出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痰瘀互结、痰湿内阻、湿浊内停和肝肾不足6型高频证型。NAFLD证型随疾病的进展变化阶段呈现不同,初期以实证为主,中期呈虚实夹杂,后期以虚证为多见,虚实间常相互转化。治疗上注重祛除实邪外,需兼顾调养脾肾。此外,NAFLD中医证候临床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临床高质量随机对照类研究较少,随机化方法使用不严谨。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对于内陆地区及西部省份地区研究较少,研究分布区域不均衡,难以了解NAFLD整体面貌特征。因此亟需开展高质量、多区域、多中心和大样本的NAFLD证候流行病学调查,阐明其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优质的循证证据。
参考文献
[1]YOUNOSSI Z M,KOENIG A B,ABDELATIF D,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etaanalytic assessment of prevalence,incidence,and outcomes[J].Hepatology,2016,64(1):7384.
[2]李军祥,陈润花,苏冬梅,等.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述评[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4):14431451.
[3]SCHULZ K F,ALTMAN D G,MOHER D.CONSORT 2010 Statement:updated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parallel group randomised trials(Chinese version)[J].Journal of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2010,8(7):604612.
[4]WELLS G,SHEA B,O′CONNELL D,et al.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nonrandomised studies in metaanalyses[EB/OL].http://www.ohri.ca/programs/clinical_epidemiology/oxford.asp.
[5]曾宪涛,刘慧,陈曦,等.Meta分析系列之四:观察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4):297299.
[6]GB/T 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國标准出版社,1997.
[7]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8]张伯礼.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9]邓铁涛.中医证候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
[10]朱文锋.证素辨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1]LIU Z,LI H,ZHENG Y,et al.Association of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with the Preval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 Result from the APAC Study[J].Sci Rep,2018,8(1):10127.
[12]ZHU J Z,ZHOU Q Y,WANG Y M,et al.Prevalence of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the economy in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5,21(18):56955706.
[13]周滔,张声生,陈誩.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单元证特点分析与健脾清肝方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9(4):209210.
[14]顾立梅,夏军权.王德明教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思想精要[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3):288290.
[15]牛春红.疏肝健脾化痰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2(6):204206.
[16]王雁翔,王灵台,高月求,等.脂肪肝中医证型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26130.
[17]王雁翔,臧金旺,傅志泉,等.强化行为干预结合补肾益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2):7678.
[18]徐文杰,陈建杰,邬文洁.1273例60岁以上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初探[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5860.
[19]赵智宏,曾斌芳.曾斌芳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经验[J].四川中医,2010,28(4):13.
(2018-12-10收稿责任编辑: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