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2019-09-10 23:33:23辛昆
高考·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言中学语文文言文

摘 要: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本文从文言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以及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两方面就中学文言文教学进行初探。

关键词:中学文言文教学;小组合作

引文: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文化在当今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础,传统文化教学作为重要载体,需要学生掌握较好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文言文存在畏难心理,经典篇目熟读成诵成了学生学习文言文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实际文言文学习效率低、基础薄弱、浮于表面,而教师往往采取串讲式进行填鸭教学,以致学生学不懂、学不透、不愿学,实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1]。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了改善目前文言文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有必要将小组合作高效应用于文言文教学。

一、文言文教学教什么?

(一)文言文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言”上,此为基础。

文言,是以先秦汉语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古代汉语书面语。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文言有一套相当严格的词汇、语法系统。我们要学习文言文,前提是要学习文言,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常见虚词、特殊句式为文言文学习的基础。这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我们经常说要扫除语言文字障碍,如果“文言”仅仅是一个应该被扫除的障碍,那么,编写教材时为何不编成现代文提供给学生学习?文字即文化,每一个文言字词都是汉文化的全息码,要让学生从原著出发,从文言词汇的意义,语法的意义,修辞的意义,表面的意思,深层的含义中产生基于自身生命体验的创造性理解。从文言字形的角度来揣摩字句,也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路径。

(二)学习文言文,要体会其中的言志载道,此为难点。

文言文教学不能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程红兵老师在《教师的文化自觉决定了课程的成功》的报告中指出:“文化赋予一切活动以生命和意义,文化的缺失就意味着生命的贬值与枯萎[2-3]。教育就是文化的传承,课程改革就是要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过程。教育一旦失去文化,所生的只是知识的移位、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

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文化的主要方面,是文言文所传达的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感和思想,即所言志所载道。文言文经典片目中反复出现的母题有:文人登高、名士悲秋、闺妇思亲、客子羁愁、亲友惜别、官宦感时、时人怀古、武士戍边、幽人归隐、雅士聚会。比如《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都传递出了文人名士的山水情怀。

正如朱自清所说:“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4]《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三)学习文言文,要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此为重点。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或是因为思想的新颖或深邃,或是因为行文的缜密、结构的严谨,或是因为笔法的整饬,语言的灵动,或是这些优点兼而有之、蔚为大观。而文言文中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往往就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精髓处。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朱志武的外交辞令体现了《左传》叙事散文的主要特点,即简洁的语言描写跌宕的情景。[5]

二、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

小组建构,组员分工,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评估已有系统性研究,不在此赘述,此文集中于文言文教學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尝试探索。

(一)资料补充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学习的规律,小组合作可以从最基础的资料的搜集与共享入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小组长可以分配组员进行资料搜集,安排时间进行集体预习和信息共享。文言文资料的搜集集中在作者生平、重大事件、时代背景、作品主旨内涵、艺术风格等等。

(二)文意疏通

在小组合作中,文意疏通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放过

学生通过工具书、课下注释或网络预习,自己可以理解的,浅显易懂的,古今一致的字词句,不需要特别处理。由小组长组织组员翻译即可。

2.突出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常见虚词、特殊句式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应予以突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先完成自学,再进行合作交流,勾画疑难,针对学生的疑难之处、不完善之处,进行点拨、明确。多数情况,教师对重点字词解析做出明确订正,对有文言特殊句法的语句进行翻译即可,不必带领学生整段整句翻译,更不必逐字逐句翻译,这些基础翻译完全可以由学生小组自由分配翻译任务完成通译。

3.深入

文言文中有些字词句,光浅显地知道,是远远不够的。这才是老师课堂上应该重点介入的地方。比如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再比如需要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具体感受的字词句。这些地方往往是小组合作预习不容易达成的,但确实最应该深入讨论挖掘的地方。

4.分离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常见虚词、特殊句式,经过课堂师生学习的成果,或放在课前,或放在课后,或布置家庭作业,或习题学案,也可以有计划地利用小组互查,组内互查,组组比赛的形式强化记忆。

(三)诵读品味

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和“背诵”是两项有区别的学习活动。不少课堂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示学生的诵读成果,但是很少有老师能做到诵读指导,甚至有的老师连示范朗读都做不到,改用网络资源展示,这使得学生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合作成果展示成为走过场。在小组内成员练习诵读时,教师可以走下讲台,深入学生当中,聆听学生诵读,进行及时的指导,也可以在小组展示的时候,进行班级内集中点拨,点拨之后再次诵读,反复诵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眼、口、耳并用,得其滋味的效果。

(四)内容学习

围绕核心问题,鼓励大胆质疑。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对文章的深入有效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抓揭示文章主旨的关键处、启发学生追根究底的细微处、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矛盾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想象处进行情境创设、核心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掌控课堂走向。同时给出学生大胆质疑、谈疑难、谈收获、交流感想的时间。

(五)对比研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很多作品有着里程碑的价值,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拿历史上该作品前后的其他作家的作品来比照,利用小坐合作进行研读体会。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可与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进行比照,比照的点是描写“游鱼”的文字,在合作探究中认识柳宗元山水散文对前朝山水游记的明显发展。

(六)诗文整合

同一主题的、同一作者或统一风格的诗文素材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集思广益进行作文素材整合。

比如透过苏轼的诗文,不同的人生状态下,不同的诗词境界。再如范仲淹《渔家傲》、苏轼《江城子》、辛弃疾《破阵子》,这三首都是经典的豪放词作,可组织小组合作,多方面搜集素材进行诗文共享,在集体参与中加深理解。

(七)拓展助读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在小组内举办读书交流会,使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有机衔接,相互促进。如教材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皆出自《世说新语》,此书故事篇幅短小,语言生动活泼,人物形象富有个性,非常适合初中生阅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世说新语》。

文言文教学从文字层面渗透到文学层面,最终落脚到文化层面,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激活文言文教學中的不同维度,感受领悟古文中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仍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一定要开动智慧,积极调动学生,才能使文言文教学困境得以破除。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第7、8页.

[2]孙春成.有效提问: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J].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10期,第21-23页.

[3]刘祥.文言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J].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12期,第29-32页.

[4]张正耀.都是“中心论点”惹的祸[J].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5期,第47-52页.

[5]徐海燕.古诗文教学中丰富学生文学史知识浅议[J].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6期,第27-29页.

作者简介:辛昆(1990—),女,汉族,山东淄博,硕士研究生,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猜你喜欢
文言中学语文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中华诗词(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6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