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易拉罐制成“九龙壁”

2019-09-10 15:23李怡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手工艺品回收站易拉罐

李怡

猛虎、仙鹤、形态各异的大熊猫和巨型“九龙壁”……如果不凑上前去仔细瞧,很难看出这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画卷”都是65岁的崔维琪用易拉罐手工制作而成的。从1992年至今的26年间,5万多个易拉罐在崔维琪的手上变废为宝,成为大大小小共百余件作品,其中他最得意的就是“九龙壁”—那是他花了两年半的时间亲手“剪”出来的,也是他从废品回收站“捡”回来的。

“这可是我的乐儿,以后我还要做更多的手工艺品。”崔维琪指着堆在屋里的废弃易拉罐说。

走进崔维琪的家,随处可见用废弃易拉罐做的手工艺品。客厅的沙发和桌子上摆着各种工具:剪刀、锥子、螺丝钉。另一边的阳台上,摞着30多箱收集回来已经洗净压平的易拉罐。卧室里除了一张床外,都是崔老爷子的作品。

“我曾经把作品拍照后发到朋友圈,让大家猜是什么做的。大家猜什么的都有。最后,我告诉大家原材料是易拉罐,他们都不信。有些街坊邻居还特意跑到我家里来看实物。”崔老爷子一脸自豪地看着他的宝贝。

说到用废弃易拉罐做手工艺品,还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在酒店后厨工作的崔维琪总会看到一批批用过的空易拉罐。

“扔了太可惜了。每次看到它们,我就想:是不是能废物利用一下?”最初,崔维琪尝试着用易拉罐做笔筒,后来又在罐内的白底上画点儿小动物图案。慢慢地,在好琢磨的崔老爷子手里,作品从平面的变成了立体的,个头也由巴掌大小逐渐变成了半人多高。

如今,崔老爷子用易拉罐做手工艺品早已工艺精湛、手法娴熟,他布满老茧的双手,是20多年下苦功的见证。

“一天下来,被划七八个小口子是常事,我都习惯了。我手边总放着创可贴,一出血,随手就包上一张。”崔维琪笑了笑说,“这个要做得好,最难的就是要想办法让动物的一根根毛都活起来。”崔老爷子一边说,一边从自己的宝贝篮子里拿出一片易拉罐铝皮。他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夹住铝片,右手拿着剪子从边上一剪,眨眼间,铝皮就变成了一条条细密的有着同样卷度的小动物的毛发,跟活的一样。

“用1厘米長的铝皮剪出40根,效果最好。剪少了,毛卷不起来,不像真的;剪多了,就断了,特别难看。这得慢慢练。每当看到自己有一点点进步,可有成就感了。”崔维琪说。

近些年,崔维琪做了不少大型易拉罐作品,其中他最中意的,就是耗费了他两年半心血的“九龙壁”。这幅作品长4.8米,宽1米,九条龙按北海九龙壁的图案逐一还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为了做好“九龙壁”,崔老爷子下了不少功夫。光写生,他就到北海连续去了一个月。

定下底稿,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收集到足够的易拉罐了。“头一次做这么大的作品,对原材料需求有点估计不足。还没做完一条龙,就发现我准备的易拉罐数量太少了。”崔老说。

于是,每天上、下午,崔老各去一家废品回收站收集易拉罐。“其实,我这个‘九龙壁也可以说是‘捡回来的—好在我家附近回收废品的地方多。”两年多,这个过程虽然很漫长,但老爷子的心态很好。

一开始,一个易拉罐,崔老要花一毛五分钱去买。去的次数多了,他和回收站的人都成了朋友,他们听说崔老是要做手工艺品后,干脆就把易拉罐拾掇出来送给他。

制作用的虽然是废弃的易拉罐,但也有讲究:变形的、折痕太多的,不能做出想要的效果,肯定不能用,这一下又要“浪费”掉一大批。所以,制作“九龙壁”所需的12000多个易拉罐,得经年累月一点一点地攒。挑出来的,还要清洗消毒,再剪开铺平,按颜色分类收好。所以,只用两年时间完成这件作品,已经算是很快了。很长一段时间,崔维琪的家里都遍布易拉罐,老伴调侃他,说他把家搞得像个回收站。

原材料准备齐全,“九龙壁”的制作速度也就快了。

“要拼九龙,难的是让每条龙都能立体生动起来,这就需要将龙身上的鳞片剪好、叠好。”崔维琪回忆,叠龙鳞,他先是想用订书钉把两片钉起来。但两三层龙鳞叠在一起特别厚,订书钉钉不进去,最后只能把龙鳞对准了,再用小锤子一点一点把订书钉敲进去。上万片龙鳞,每一次叠加均是如此。“这是个费时又费力的精细活儿。手疼了,就歇会儿再继续干。”经过两年半的精心打磨,这幅让崔老爱不释手的“九龙壁”终于出炉了。

除了“九龙壁”之外,20多年时间里,崔维琪还做出了不少让人们看了都惊叹不已的作品:《孔雀图》《飞天仙鹤》《猛虎下山》……大大小小算下来,也有上百件了。

为了做好老虎,他只身一人跑到了东北;做孔雀前,他又去了云南,一去就是两三周。每一件神形兼备的作品背后,都少不了崔老踏遍千山万水的经历。

“我这人,除了喜欢用废物做点儿手工艺品,就是喜欢旅游,看看好山好水,刚好这两件事儿能结合起来。”崔老说。

随着崔维琪的手艺越来越好、作品越来越多,街坊邻居里不乏感兴趣上门参观欣赏的。“不光一些退了休的老朋友来家里转,有一回一个送酸奶的小伙子上门的时候看到了,觉得特别有意思,还想跟我学呢。”崔维琪说,一开始送酸奶的小伙子还不相信是易拉罐做的,他当场用易拉罐给小伙子做了个小东西,小伙子看了马上就说要学。

“这个小伙子到我家陆续学了一阵子后,突然消失了俩月。您猜怎么着?等他再找到我时,非要把我请到他老家去。我去了才发现,他开了个小店铺,卖的就是用易拉罐或其他废弃的边角料做的小手工艺品。虽然不算复杂,倒也做得有模有样的。”回忆起那个小徒弟,崔维琪乐呵呵的,眼里也带着笑意。

对于今后的打算,崔维琪说,他最想做的是办一个免费的展览,让更多人能来看看他的作品。“我的想法很简单:不是为了让人们跟我学用易拉罐制作手工艺品,而是希望人们把‘变废为宝当成一件有乐趣的事。尤其是对于退休的老年朋友,我们可以多交流分享这种快乐—老话儿讲:‘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摘自《北京晚报》,路凌荐)

猜你喜欢
手工艺品回收站易拉罐
精品意识是手工艺品价值的基础
易拉罐乐队
自动清空回收站的几种实现方法
神奇裁缝最省布
Windows 10回收站问题巧解决
卖手工艺品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12
易拉罐制做的帆船
旧衣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