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自己班级出现的学生骂人现象,分析了该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因,并依据某个教学小故事,初步探讨了处理初中生骂人行为的小方法,即通过阅读和倾听故事来分享心得,从心理学层面来解决初中骂人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骂人,行为分析,分享心得
1.引言
近年来,初中生骂人现象屡见不鲜。七年级刚开学,笔者发现本班学生说脏话的现象比较严重。课间休息时分,教室走廊外经常传来“問候对方父母”的话语。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笔者有必要探讨这种极不文明行为背后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解决方法,从而便于培养良好的班级风气。
2.原因分析
针对初中生骂人问题,本文尝试从心理归因和调查取证两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笔者查阅了相关心理学书籍和文章,发现该类问题可以归结为“攻击性行为”和“投射”。依据曹(2013)和范(2005)的观点,攻击性行为有三种表现:直接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间接攻击。其中,言语攻击包括说脏话骂人、取笑嘲讽人、给人取外号等。显然,初中生骂人行为属于言语攻击。此外,骂人也可能是一种“投射”。学生说脏话骂人,有可能是将自身的某种恶习或意念转嫁到他人身上,从而来换取自身的舒适或安逸。
然后,笔者专门与班级五名讲脏话的学生深入交流,并对他们的话语进行简单归类分析,发现了学生骂人背后的三类动机:第一,部分学生具有攻击性人格。这类学生喜欢攻击人,骂人属于他性格的一部分。第二,转移个人怒气。部分学生心情不好,就想找其他学生来发泄。第三,获得关注。通过骂人,部分学生会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从而引起其他学生或老师的关注。
因此,初中生骂人这类行为,除了归结于“攻击性行为”和“投射”以外,获取关注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3.对策探讨
本文尝试从心理学层面和案例分析层面,简单探讨处理学生骂人的对策。
3.1心理学层面
依据曹梅静(2013)的观点,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阅读和听故事对该类问题比较奏效。教师尝试向学生推荐针对性强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读物,督促学生编制“每日一读”卡片;课堂课外开展读书讨论会,并口头或书面分享“读书感言”。此外,充分发掘青少年爱听故事的心理特征,老师在全班开展“故事分享会”,讲好班级小故事。通过阅读与听故事,重塑青少年人格,有益于部分学生态度的转变和心理问题的解决。
3.2案例分析层面
借鉴上述心理学依据,本人在授课班级开展了“故事分享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学生说脏话的问题。
在一次课外阅读中,笔者看到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与名僧佛印和尚参禅的小故事。两人约定在人静之中察看对方的样子,佛印禅师认为对方像佛,而苏东坡认为对方像屎。最终,苏小妹却点透其中奥妙:“倘若人的心里有屎,便看人也是屎;倘若人的心里是佛,便看人也是佛。”
读完这则小故事后,笔者大受启发:为何不用这个小故事来启发诱导学生?于是,在一次班会课上,本人要求学生首先朗读这段小故事,然后要学生找出这则故事的中心句。学生们都很聪明,很快就重复了苏小妹的话语。学生复述完这句后,都会心地笑了。很显然,学生们都已经明白了这段话的内涵。接着,本人邀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骂人是不好的。骂了别人,说明自己的内心是坏的。”一个学生说道。“一个人说出来的话语,其实是他内心的想法。说了脏话,心里也脏。
“是的。你们都讲得很对。”我开始总结道,“所谓‘言由心生,你的外在言语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说到我们班,部分学生的言语,比故事中苏东坡所说的话要粗俗得多。那么,他们的内心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也许你看起来很有礼貌,可脏话一出,你的内心世界就暴露无遗,再美好、再帅气的外在形象都会大打折扣。相反,当对方骂你的时候,你能像故事中的佛印禅师一样,心平气和地陈述事实,那你的境界就大不一样。我可以给你们支支招:当某同学骂你的时候,你不妨这样说:‘你骂我了,我很生气。但我不会骂你,我只会说谢谢。因为,你会变得更有礼貌,我会变得更加宽容,谢谢你!大家不妨这样试试,我相信,你们的争吵将会很快结束。”此后,本班学生讲脏话的陋习有所改观。
小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讲脏话骂人,既是一种攻击性行为,也是一种投射;学生骂人的背后,也有可能是为了引起他人关注。只有了解特定学生骂人背后的动机,方能有效解决该类问题。在开展该类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借鉴阅读法和讲故事法,重塑部分青少年人格,促进部分学生态度转变和心理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曹梅静,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程[M],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13
[2]范瑞,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教育(综合版),2005(01)
作者简介:彭振,男,籍贯:湖北省洪湖市;1989年10月20日出生;单位:珠海市第十一中学;职称:中学英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