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摘 要: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拓展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学情感,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即时转变教学理念,将传统理念下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过程。趣味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语文课堂打造成趣味性强、内容丰富的阅读学习环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趣味教学法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阅读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智力,发散小学生的思维,拓展小学生的眼界,那么怎样引领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则是教学的关键。然而,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通常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仅对文章有大概了解的情况下,就让学生自主讨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对文章并未有深刻理解,讨论得出的结果,往往过于片面;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文章进行肢解,分段、分句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难以感知文章整体;甚至部分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过多,大量占用阅读时间。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阅读兴趣,不能感知到阅读的乐趣,对文章理解不透彻,对其今后的语文学习极为不利。
一、转变阅读导入的方式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尤其重视课文内容的导入,良好的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迅速进入教学状态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阅读导入,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故事、寓言类课文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适当给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影视、动画片等,让学生对所学课文有一定的认识,进而更好地进入阅读的状态。同时,还可灵活设计多种阅读导入方法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介绍与科技、美术、音乐或舞蹈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相关的作品,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所认识的事物,激发其自主阅读的兴趣,还使学生在生活、艺术的美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和体验,可充分调动阅读课堂气氛,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灵活阅读导入可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有效地激发学生各感觉器官,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构建高效和谐的师生课堂。
二、优化课堂提问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来强化阅读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语文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力,并且要与阅读文章具有紧密的关联性,通俗易懂,要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教师的问题;问题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思考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小学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文,对课文的主要思想和基本结构有大概了解,然后对学生提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假如没有了地球人类将会怎样?这样的问题既具有趣味性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较大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阅读学习环境更加开放和活跃。还可以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为主题开展写作活动,加强学生对课文思想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创建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
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它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投入丰富的情感,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语文是一门交互性极强的语言类学科,增加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对提高阅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的思想单纯,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通过鼓励手段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阅读学习信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利用有效的鼓励语言,引导他们对文章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同时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参与者的身份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一些指导和建议;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学习需求,有效地把握他们的学习状态,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阅读教学开展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中体会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该课文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容易被文章的故事情节吸引。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小熊和松鼠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最后又是怎样、通过什么方式和好如初的?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他们深入理解友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通过构建趣味性的课堂阅读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在教学中加入生活元素,促进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
语文是一种具有文艺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有效地将教学与生活给予联系也是教学所需。生活上的融入,可以使得相关的情境创设更加真实,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为此,一方面,教师应该开阔自己的视野,要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其要对优美的地方有一个较为总体的情感把握,这样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参观风景。案例探究:在学习完相关描述风景的阅读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安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户外游玩,让学生通过对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的美好感受去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对于相关景色的描写,因此,学生能够对各种自然环境的美好产生更多的共鸣。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多给学生拍摄一些美好的风景照片,在课上与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结合,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一种美好的意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除此之外,教师与家长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与沟通,让学生的家长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校外生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先要對阅读感兴趣,才能深入的进行研究,通过多次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爱上阅读。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的阅读兴趣亦能帮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两者相辅相成。小学生只有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才能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自主的广泛阅读。
参考文献
[1]陈少丹.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255.
[2]沈颂娟.浅谈小学语文的趣味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119.
[3]陈娟娟.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