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2019-09-10 20:14赵银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赵银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7-2018年收治的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采取治疗方式不同,划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取得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E/A、血清EF、BNP水平要优于对照组;心悸、口干、气短、盗汗评分也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7.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0.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使患者身体得到快速恢复。

[关键词]中医学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6-0097-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心室充盈和排血障碍所引发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由于该项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也增加了疾病治疗的困难程度。在临床上进行治疗尚未出现特效疗法,主要是通过改善和调节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进行控制。随着近几年中医不断发展,《医学启源》中生脉散用于气阴两虚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并且该种治疗方式安全性更高。基于此,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对常规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将我院2017-2018年收治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视为本文研究对象,并根据采取治疗方式不同,划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0:14,年龄处于55~80岁之间,(62.3±5.1)岁平均年龄,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人数比例为18:10:6;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8:16,年龄介于58~78岁之间,平均(60.6±7.1)岁,冠心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人数比例为15:12:7。

1.2方法对对照组患者按照《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给予常规性治疗,包含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等,针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同时给予降压、降糖对症治疗嘲。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入生脉化瘀中医方进行治疗。处方为:人参、桃仁、柴胡和生地黄各12g;川穹、甘草分别为15g、3g;桔梗、枳壳、红花、五味子各9g;当归、麦冬各10g。运用常规水进行煎煮,每天早晚各温服1次,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为2个月。

1.3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后LVEF、E/A、血清EF、BNP水平变化情况;采用中药症状分级量化表,按照症状重、中、轻、无计6、4、2、0分,对患者心悸、口干、气短、盗汗进行评价;采用显效、有效和无效3项指标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其中显效表示患者心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心悸、气短等症状也基本消失;有效表示患者心功能得到好转;无效表示患者经过治疗病情没有得到转变,甚至更为严重。

1.4统计学处理本文出现计数和计量资料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前者使用(%)表示,x2检验;后者使用(x±s)表示,T值检验。最终结果P<0.05,则研究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E/A、血清EF、BNP水平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LVEF、E,A、血清EF、BNP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并且优于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价情况观察组患者心悸、口干、气短和盗汗中医证候评分要低于对照组,组间所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和无效人数比例为20:13:1,治疗有效率为97.1%(33/34),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和无效人数比例为14:10:10,治疗有效率为70.6%(24/34),检验结果为(x2=0.0030,P=0.0084)c

3讨论

CHF作为心力衰竭疾病发展终末阶段,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对该项疾病进行治疗也实现短期血流药理学措施向长期修复性方向转变,主要目的是对患者临床表现症状进行改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然而治疗时所使用利尿剂、强心药、β受体阻滞剂等西药,对患者产生毒副作用比较强,若将中药治疗应用到其中,可以达到标本兼治、双向调节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在中医学上,将CHF归属于心悸、喘证范畴,发病机制为气阴两虚,患者表现出气虚无力症状,推动血行时也容易出现阻滞引发淤血,长期发展下会对患者脏腑功能造成不良影响,需要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法进行治疗。本文以生脉散作为基础方,加入生脉化瘀方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处方中加入人参、麦冬可以起到补肺气、生津液和养阴清热作用;五味子则可以起到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作用;当归、红花、川穹主要起到活血祛瘀作用,而生地黄的加入可以养气血;桔梗和柴胡可以缓解患者胸滞情况,在推动气行的同时促进血行,總体来说可以起到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标本兼治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后患者LVEF、E/A、血清EF、BNP指标和心悸、口干、气短和盗汗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1%)要高于对照组(70.6%),组间差异对比,P<0.05。

综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使患者身体得到快速恢复。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试论mi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发病诱因及内科护理的效果分析
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术前评估及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