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针对专科学生设计基础课教学法之设计构成

2019-09-10 07:17:06韩笑
辽宁经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基础色彩计算机

韩笑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论述设计学科中设计构成课程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设计理论教学的认知程度不同,在文中提到了在授课过程中多元的方式与方法。每个大专院校的学生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按照学生向往的设计方向以及自身的发展道路进行授课,对每个未来的设计师都有益处。其中,论述的教学方法并不会和传统的三大构成的授课方式相同,时代在变化,设计也在不断的翻新。如何能更好地将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最好的体现。

〔关键词〕设计构成大专院校实践教学

众所周知的设计构成是艺术类学科的基础课程,很多高等院校都在进行实施,而这门课程的历史还要推回到20世纪初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当时,包豪斯开创的三大构成基础课对现代设计教育课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也改变了设计不只针对皇亲贵胄,而是逐渐的走向大众化的视野,这也是包豪斯设计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至今的原因。设计构成课程正式进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个年头。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变化中,设计构成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构成设计都是通过纸质的形式进行,但多媒体设计发展以后很多构成设计也可以应用计算机来完成。本文讨论的也正是如何通过纸质与计算机的结合,能够更好对专科级别学生的基础课程有所提升。

一、设计构成课程的教学类型

1.本科。在很多本科院校,设计构成课程都是按照三個步骤进行完成,分为平面设计构成、色彩构成、立体设计构成三部分,每门课程的课时也会达到30学时以上,因此本科的课程是完全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程练习的。

2.专科。在专科学校设计构成的内容就会相应的缩减,毕竟在专业技术类高校中课程的内容还都是以实践为主,而理论的介绍也都是配合实践完成。在课时受限的情况下,三门课程也会被合并成一门课程来完成,理论教学被压缩的情况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通过更多的实践来总结经验。在授课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先通过理论教学然后指导实践,但在专业技术教育的学院(大专)中理论教学并不奏效。因为很多学生的基础都是来自于中专或者技术中学,过强的实践能力盖过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果在课程讲授中有过难的文字表达,学生就会对课程的理解产生抗性,这样不但影响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同时也会让很多优秀的学生望而却步,对今后设计课程学习的铺垫是有害而无益的。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专科院校都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因为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的感兴趣,很多实践课程都是通过临摹其他的作品完成的,并没有真正让学生领略到设计的真谛。设计思维本身就具备抽象性和独创性,在很多设计领域都是依靠这些特性得出的设计作品,而原创性是独创性的重要渠道。每个学生在接触设计之初,都是带着一颗发现探索的心去追求自己独一无二的设计,但恰恰是这种临摹式的实践教学抹杀了很多学生原先所具备的创造性思维的头脑。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培养未来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不仅要在实践教学中,还要在一定基础之上适当加入理论教学的形式,这才能更加完整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应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设计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

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在课程中有更多的收益,因此把整体的设计构成课程分为三个部分来完成。

1.基础知识部分。这部分主要是采用理论教学的形式,但并不等同于以往的理论教学。之前的课堂都是教师在前面传授道理,学生在下面听讲,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有种被灌输知识的感觉。本身就很难理解的知识点,在讲述的过程中又受到排斥,难以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真理及奥妙。一线教学的教师都了解现代学生的状况,专科学生本身的学习持久力较弱,起初对于教师讲授的一些大道理还能够认真地理解并记忆,但是长时间就很难持续下去。究其原因,主要是授课内容比较枯燥,更有专业名词比较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很容易就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对基础课程尤其是设计的基础课程非常不利。正因如此,在教学中就需要加入实践的内容。一是要在课程开始时进行导论,用通俗易懂的知识引导,让学生接受课程内容,很多书本上的语言都可以配合大师的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图形语言来理解设计道理。二是引入实践,但这不是重复性高或者纯临摹形式的实践,要求学生根据大师的作品进行选择性临摹,临摹的内容要有所限制,可以控制在30%~ 50%的范围,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创作余地,又降低了实践的难度,同时还可让学生感受到大师创作的理念。以色彩构成为例,在前期的基础知识讲解中,色彩的三要素之间的对比与调和原理是色彩构成课程学习的必经之路,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色彩在设计的应用中就会比图形逊色,而色彩是支撑图形的基础,因此必须用一些简单的实践条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难懂的色彩原理。如教师在讲授色相对比课程时,可以提前让学生穿着自己认为最好的色彩搭配,然后通过调色的方式将服装的颜色画到纸上,对比几组颜色,学生从中不仅能找到自身色彩搭配的优缺点,还能掌握色相对比的原理及色彩之间的差异。

2.手绘实践部分。基础部分的实践是让学生进入到设计的大门,而手绘部分则是让学生在设计的空间中创作自己的作品。从临摹到创作在课堂上是一个很短的过程,但在实际设计中却需要长时间系统的训练,这种系统的训练就是要根据基础知识部分的分类进行。以平面构成为例,在基础知识的部分,学生会学习到平面构成的构成基础,如点、线、面之类,在基础实践部分则会找到一些带有点、线、面运用的大师作品进行改良和临摹,然后再到手绘实践。这个阶段,学生应根据对前期的理解进行简单的点、线、面的创意构成,将世间万物抽象成、点、线面等元素进行组合,之后要有主题的进行点、线、面的综合构成训练,这个主题要反映某个事件、释放某种情绪、表达某种思想。只有这样有针对性并且有主题性的训练,才能达到实践的效果。比以往一味的重复已有的好作品、好案例要更加提升学生的主题性创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设计中积累相关经验。

3.计算机实践部分。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设计学科领域融入了计算机应用,不仅给设计带来更高效的实践,也让设计有了更新颖的表达方式。在新时代的课程中加入计算机应用能为课程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即使在设计基础课程中也应适当加入计算机应用,在今后的设计中尤其是针对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应用更多的是计算机绘图,因此应在基础设计课程中加入计算机应用实践。计算机的加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绘图的质量,节省学生手绘制图的时间,也能在计算机中感受更多的色彩和形式的变化。设计构成课程中的计算机实践并不需要占用过多的课时,可以控制在8~12学时左右,主要训练学生对标准图形的概念、图形的排列以及组合方式等。如可以运用illustrator软件让学生接触简单几何图形的制作,然后在进行图形的结合,并且不断复制,让学生更快捷地看到几何图形的排列效果,相信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快速进入到设计的状态,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画了一堆难度极大的作业,却又无法与设计建立联系的内容。

三、结语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阅读,或许有很多教师在疑惑,如此短的教学时间如何安排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其实只要抓住每种构成的设计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有很多时间进行分配的。希望在未来的设计基础教学中,教师能够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在设计之路上不断开启宝箱,迎接辉煌。

(作者单位: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基础色彩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环球人物(2016年9期)2016-04-20 03:03:30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8:25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02: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