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存
张申府(1893——1986),原名张崧年,号申府,河北省献县人。他是20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为人刚直不阿,特立独行,做人做事经常是率性而为,自诩其性格特点为“宁折不弯”。1
张申府首先是一个学者。早在20世纪初,他就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在《新青年》、《每周评论》上撰写了一系列文章介绍新思想,抨击社会黑暗和愚昧,提倡社会革新和改造;他是中国最早的罗素问题研究专家,试图建立一个将“列宁、孔子、罗素”三流合一的思想体系;他是著名的哲学教授,曾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广东大学、暨南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20世纪30年代,张申府就已蜚声学术界,学者郭湛波在《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就曾对其进行专门介绍,同时入选的还有冯友兰、金岳霖、梁漱溟、胡适等人,单从与他比肩的上述诸人来看,即可窥张氏在当时学界影响之非比寻常。
同时,张申府又是一个政治活动家。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是20年代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旅法和旅德共产主义小组创建的积极推动者,与陈独秀、李大钊交往密切,也是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入党介绍人。1924年初,他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筹备工作,并担任过短期的政治部副主任一职。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张申府致力于抗日救国民主运动,他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之一,参与创建了救国会、民盟等重要政治团体并在其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抗战胜利后,他做为民盟的九代表之一,参加了举国瞩目的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顾问、北京图书馆研究员等职。
民主思想是张申府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40年代,张申府全身心致力于民主运动,他在同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民主的文章。如1941年的《独立与民主》、1942年的《科学与民主》、《友声与民主》、1943年的《民主原则》、1944年的《我们为什么要民主与自由》、1945年的《民主与哲学》、《民主大纲》、《民主的三种类型》、《民主与教育》、《民主团结的精神条件》等,在这些文章中,张申府将其民主思想作了比较全面的阐扬。
一、民主的一般意义和具体方式
张申府在1945年发表的《民主大纲》中写道:“民主字义——民为主——主权在民——民有、民治、民享;民主真谛——甲、权责分担,名利均沾,尽可能期于人生遂欲达志满——乙、使最大数人都得到最大量的发展——人人都得展其才,尽其力,发其业——一切人都应有止于至善的机遇(‘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断取书经传为伊尹作的《咸有一德》篇结语);民主的基础——人与人差不多而不同的事实的认识;理性的昂扬;技术生产的发达,交通贸易的便利,社会生活的富足;民主的三要素——自由(发展的自由),平等(机会的平等),合作(事业的合作);民主的五方面——思想民主,社会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国际民主。”2
关于民主的解释历来就是众说纷纭,张申府则巧妙地从中选取了三种有代表的观点对“民主”一词进行注脚。他认为中国古来从未实行过民主政治,但却有民主思想和民主精神,讲理性或讲情理,儒家思想中的忠恕之道都是民主的根本。如“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民为贵,社稷次之”等等都是接近民主思想的民本思想,而“民为主”的解释就源于中国的民本思想,尤其是黄宗羲“民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权在民”则是近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核心;“民有、民治、民享”是美国总统林肯1863年在葛底斯堡演讲的结束语,尽管这三种观点表述上存在差异,但着眼点都是放在大多数人的利益之上。
关于民主的真谛,张申府的目光还是落到了他最关注的群己关系这一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上:既要使个人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与实现,又要使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充分的施行。此处张申府引用了民主两字最初联用的《尚书》中号称伊尹作的《咸有一德》篇最后两句话“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并赋予了它新的时代意义,“民主本就是使人人都平等自由。平等自由的人与其自由越多,就是越民主。民主的出发点就是与人为善,也就是任人人都可以为善,使人人事事物物都得其所。因此,假使有一人不得教養,一夫不得其用,一分力不出于身,一货委弃于地,一贤一能不见选,一事不信不睦,一物不为公,那就都算不得充分的民主。”3
关于民主的基础,张申府在1944年发表的《我们为什么要民主与自由》一文中就有所提及,只是此处更为明确。他从人与人的共识、理性和物质层面来论述民主的基础,可见张申府眼中的民主越来越科学化、理性化和务实化。
在20世纪的中国,“民主”一词蔚为风尚,有识之士竞相拿起了这个利器,并赋予了它新的内涵,期望用它来承担启蒙与救亡的任务,张申府也是其中的一员,他所倡导的民主,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政治层面的民主,而是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社会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全方位的一种意识形态系统,是各方面同步协作发展的和谐的民主制度。
张申府从五个方面来阐释民主的具体方式,首先是民主的一般表现。“甲,有法守法(怎么说定怎么做);使得一切有关人都得与阅有关事(大家事归大家管);服从多数,尊重少数(相信事情是多方面的,真理是相对的;办法求其可行,行不通就改)——乙,由讨论来决定,本同意为治理(‘讨论政治’,‘同意政治’);有不用开枪而和平更统治者的力量(‘和平革命’);切求中和均平公正(以‘平等机会’‘公道待遇’为意义的所谓‘公平的玩’,所谓‘运动家风度’,所谓‘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其争也君子’)”。4其次,民主的思想与社会方面。包括“思想的解放,独断、迷信、盲从的祛除;以个人为社会本位,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妇女的解放,男女婚姻关系的解放”。4第三,民主的政治制度。“以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组织,规定人民权利的保障;以议会为人民议政的机关,监督政府的行动;以对议会负责的政府执行人民的共同意见。”6第四,民主的经济结构。“以社会福利为生产的出发点;以设计或计划话语逐渐集体化为经济发展的途径;以均衡为分配的标准”。7第五,民主的国际关系。涉及“成立推进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国际组织;推进各民族的普遍发展;推进各地物质资源的充分的互惠的利用”。8在此点上,张申府颇为赞同罗素于1943年春天发表的《战后世界的若干问题》里提到的方案,“开始的国际权力机关应由合众国,大英共和国,苏联与中国而成。它们四国应结成一个随时可以邀请别的国家加入的联盟”。9
二、民主运动开展的条件
张申府从六个方面论述民主运动开展的条件。第一,民主运动与世界潮流。张申府认为今日是人民的时代、革命的时代,今日的民主运动必须与之相适应。第二,民主运动与中国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符合今日的民主精神的理念,如仁、恕道、讲情理、行四绝(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与人为善、不为己甚、时中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的箴言,以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都是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第三,民主运动与领袖。民主不但不抹煞领袖,而且需要领袖。民主运动的领袖必须具备头脑灵活、胆识过人、洞察时势、沉着稳重等优秀品质。第四,民主运动与民众。民主靠着民众,民主运动的基础更在民众。今日民主运动的民众基础有三:工农劳苦大众;青年与妇女;一般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民族工商业者以及一切与封建制度不相容者。第五,民主运动与组织纪律。张申府认为组织是保障自由发展自由的条件之一。民主运动也同于民主,力求集中有力而免于散乱或无政府,是需要组织与纪律的。但民主与民主运动的组织与纪律是平等的,不是单面的:组织既不是单单自上而下的组织,而是上下相通的组织;纪律也是上下,领袖与群众,共守的纪律:是公约式的纪律,而不是命令式的纪律,而不是强迫外铄的纪律。第六,民主运动与其他社会运动。民主运动不是孤立的,它除了与抗战事业互为一体外,还与守法运动、反内战运动、改革风气运动、新启蒙运动、扫除文盲运动、科学运动、新写实主义的文艺运动等都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10
三、民主与其他人类活动的关系
首先是民主与科学。张申府认为民主与科学在发生上部分相同,在长大上相互依赖,他在1942年发表的《科学与民主——纪念五四写的》文章中写道:“科学与民主,退可说就像车的两轮,机的两翼,也颇像船的舵与楫。在人类历史上,科学与民主总是并进的,或并不进的。”11科学是民主的。在科学里不能主观臆断和意气用事,科学在本质上是客观的,但他同时也承认主观的存在和作用,如人力的重要、创造的意义和理想的价值;科学的进步性、积累性和相续性使它无法被个人或少数人所占有和垄断;科学是普利的,科学的收获是为大众服务的;科学是平等的容不下特殊阶级,科学的进步中在实践和运用。反过来,民主也是科学的。民主与迷信、无知、教条主义、独断作风不相容的。一个社会越科学,必越民主。科学是理性的,民主也是理性的。在一个民主社会里,对人对事,必然要重视证据,必然要清楚明白,必然要作客观、实在观、如实观、分别观、面面观、平等观、关联观和发展观等科学方法的精神,而这些精神必须借助科学来培养。科学与民主彼此相需。世界越民主,科学也越进步。反过来说即要加速科学的进步,就应该促进世界更民主。最后张申府强调努力促进科学更进步,世界更民主,同时转动两轮,鼓起两翼,拨推前进的舵与楫,是国人必须担负起的责任和使命。他的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全面地理解民主与科学。
在探讨民主与教育的关系时,张申府在《民主与教育》一文中写道:“政治不民主,难期望教育的改进;教育不改进,也难期望民主的完成,”“要适时地改革今日的教育,那就必须以身作则,必须体念‘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必须恪守‘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的传统。要适时地改革教育,就是要切实地实施民主教育。必须在教育上尽量多采行些民主的办法。多元主义、当仁不让、与人为善、互相负责、集体生活,都是今日民主的要义,也就是今日革新的进步的教育所应宣扬。使最大多数人得到最大量的发展,更是今日民主的真谛,自也更是今日革新的进步的人民的教育所应努力。”12概括说来,张申府认为民主与教育是互相影响、互相因应和互相制约的。
在中國近现代史上,张申府是众多热心于抗日救国的学者中的一员,他对国家怀有沉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一生笃信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其民主思想就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他反对封建专制和压迫,博采各家文化之长,以开放的眼光和心态,积极宣传民主思想,提倡民主建设要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和特色,呼唤和迎接民主和革命的到来,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思想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张申府的民主思想中带有很多天真的理想主义的成分,缺乏实践性,而且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的理论体系,不可能实现。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和方法分析其思想,从中吸取有益文化成分,为推动当今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2][美]舒衡哲著、李绍明译:《张申府访谈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注释
[1][美]舒衡哲著、李绍明译:《张申府访谈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532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472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533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533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533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533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533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469页
[10]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535—536页
[1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435页
[1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550页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