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建芳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随着EDA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中职学校在电类课程教学中常常使用EDA工具进行电子电路的模拟仿真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实践动手能力。目前教学中常用的EDA软件为单机版软件,在大部分中职学生不具备个人电脑的情况下,学生课余时间无法利用EDA软件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削弱了EDA技术对电类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因此,EDA技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应用研究有着极大研究意义。现以《电子技术综合技能训练》课程的实际教学案例展示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利用EDA技术辅助教学的新应用。
一、EDA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常用EDA软件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是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和CAE(计算机辅助工程)的概念发展而来的。EDA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具,集数据库、图形学、图论与拓扑逻辑,计算数学,优化理论等多学科最新理论于一体,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路理论、信息分析与信号处理的结晶。EDA技术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CAD(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CAED(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阶段、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EDA技术发展迅猛,逐渐在教学、科研、产品设计与制造等各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随着EDA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虚拟仿真实验在中职电类课程教学中运用也越来越为广泛。目前,在中职电类教学应用中主流EDA仿真软件为Proteus、Multism、Altium Designer等几款,以上三款EDA软件在使用上各有优点,Multisim可以进行复杂模拟/数字电路的仿真、简单的PCB板设计、简单的单片机仿真;Altium Designer可以进行简单的模拟/数字电路的仿真、强大的PCB板设计;Proteus可以进行直观的模拟/数字电路、单片机、ARM的仿真,也可以进行简单PCB板的设计。
二、EDA技术在《电子技术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电子技术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电子元器件的识读、选用和检测、电路元器件的焊接装配技术、电路识读、电路的调试与检修等内容。根据课程的教学需要及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电子技术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选用了演示直观、仿真逼真程度高的Proteus作为教学辅助软件。Proteus ISIS 虚拟仿真模式包括交互式仿真和基于图表的静态仿真两种仿真模式,该仿真软件提供了大量电子仿真元器件、13种激励源和8种虚拟仪器,能构建逼真的实验环境和实验电路,给电子电路的设计、分析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Proteus在教学应用中的另一大优点是软件中的8种虚拟仪器仿真程度极高,虚拟仪器仪表面板、使用操作与真实仪器仪表面板、操作要求接近。在电路仿真实验分析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虚拟示波器、虚拟信号发生器等虚拟仪器的使用练习(见图1),为实体电路测试实践中使用实体电子仪器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提高了对实体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与操作正确度。《电子技术综合技能训练》教学中,教师利用EDA仿真软件搭建电路仿真模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仿真实验演示,利用虚拟仪器、图表分析等手段辅助进行电子电路分析,使电子电路分析过程形象化、图表化,降低了电子电路的识读、分析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Proteus软件为PC版,大部分中职生学生尤其是在校住宿生并不具備电脑及Proteus软件,因此,在中职教学应用中,EDA技术常常只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仿真实验演示,很少用于辅助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大大削弱了EDA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这也是EDA技术在教学应用研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互联网+环境下EDA技术在电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新思考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化。为适应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新的学习模式,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及EDA技术把电子实验室搬到互联网,使学生课内外均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实践,发挥EDA技术更强辅助教学作用,为互联网时代下EDA技术辅助教学应用新思考。
近年新出的一款网页版本开源电路仿真应用软件CircuitJS,其最大的亮点就是Web版模式,使用者无须安装软件,只要打开网页链接可轻松实现电路仿真实验,但CircuitJS仿真元件、激励源及虚拟仪器较少,电路仿真逼真程度逊于Proteus、Multism等主流EDA软件。结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及《电子技术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授课需要,授课过程中教师选用演示直观、仿真逼真程度高的Proteus及能装入口袋的CircuitJS进行辅助教学师,将两款软件相结合,以发挥专长、互为补充的形式进行互联网+EDA仿真实验的教学应用新尝试。
四、互联网+环境下EDA技术在《电子技术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电子技术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电路识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正确识读电路能有效提高实践中装配、调试与检修电路的成功率。下面以《电子技术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中《循环流水灯电路识读》的教学为例,探讨互联网+环境下EDA技术在电类课程教学中的新应用。
(一)课前学习:基于Proteus及CircuitJS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1.基于Proteus电路分析微课制作
教师课前根据中职学生认知规律,将循环流水灯基础电路分拆成RC电路、555定时器电路、计数器电路及LED电路等四个电路模块,在Proteus中搭建以上四个模块的仿真电路模型,利用虚拟示波器、图表分析等方法分析讲解各个模块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将基于Proteus仿真实验平台的电路分析过程依托多媒体技术制作成四个微课。教师课前把四个模块电路分析微课推送至蓝墨云班课在线学习平台,并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利用云平台讨论区、微信、QQ等在线通讯方式引导、督促、帮助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层层引导学生逐点掌握,使学生课前掌握循环流水灯基础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改变了以往仿真实验在课堂授课中单一分析演示作用,让学生课前就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拓展学生学习时间与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实验电路的理解。
2.基于CircuitJS在线仿真实验应用
基于Proteus的电路分析微课学习虽然把电路分析过程形象化、图像化,但学生的课外学习仍然是一个被动学习体验——“我看教师做实验”,如果学生在课前完成微课学习后能亲自动手做实验验证所学内容,将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但本校学生大部分为住校学生,除课堂外日常学习中并无电脑可支持学生课外自己动手做实验。CircuitJS是一款利用JavaScript开发的网页版电路仿真应用,学生只要具备一台可连接互联网的手机便可随时随地进行仿真实验,相当于将电子实验室装入了学生口袋。在《循环流水灯电路识读》的教学中,教师在CircuitJS构建循环流水灯基础电路四个电路模块的仿真模型(见图2),通过分享网址、二维码、TXT文件等多种方式把电路仿真模型推送给学生。学生课前在完成循环流水灯基础电路四个电路模块(见图3)微课学习后,通过打开网址、扫描二维码、加载TXT文件、自行搭建仿真电路模型等多种形式在手机上进行仿真实验。学生在开放、自主、交互的虚拟环境下开展实验探究,验证所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感。
(二)课中实践:基于Proteus的探究式学习任务设计
经过课前微课学习及仿真实践,学生掌握了循环流水灯基础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为使学生深入分析循环流水灯电路其他扩展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三个递进的实践探究任务。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引及学习工作页的指导下利用Proteus进行仿真实验,探究、总结循环流水灯扩展功能的工作原理,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接收改为自主探究,增强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任务1:改变计数器复位端MR连接位置,观察亮灯个数变化,总结控制流水灯控制亮灯个数方法。
实践任务2:改变电路RC值组合,观察流水灯流动速度变化,总结循环流水灯流动速度控制原理。
实践任务3:设计一款无级调速、循环点亮8盏LED的流水灯。
教师引导学生在Proteus中搭建仿真電路模型层层深入探究循环流水灯工作原理,通过完成无级调速循环点亮8盏LED的流水灯的电路设计任务,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效能感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课后拓展:基于CircuitJS的拓展学习
为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把学习延伸到课堂外,教师课后通过蓝墨云班课推送拓展学习任务,邀请学生根据本次课所学知识利用CircuitJS尝试设计一款依次熄灭的心型流水灯,并将设计结果以网址、TXT文件等形式呈交给教师检验,大大增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内动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教学成效分析
依托互联网技术及信息化技术,在《电子技术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进行互联网+EDA仿真实验的教学应用新尝试,增强EDA技术的课外辅助作用,改变EDA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单一的实验演示应用,拓展学生学习时空与空间,有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循环流水灯电路识读》教学课时与往年相比节约了一课时,学生课后测试答题正确率与往年相比提升15%,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EDA技术在电类课程的教学应用不再是单一的课堂实验演示,通过制作基于Proteus的电路仿真微课,推送CircuitJS仿真电路模型,把电子实验室搬到互联网,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的新学习模式,学生只要有一台联网的智能手机便可实现知识获取及实践演练,拓展学生时间与空间,提升学生学习效能,最大程度发挥EDA技术在教学中的功用。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