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19-09-10 07:22冯骥才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老伴灯光日子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有隐含着的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它不像“未来”那样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

白天和黑夜的界线是灯光,明天与今天的界线还是灯光。每一个明天都是从灯光熄灭时开始的。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1日,我都会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花花绿绿的纸页滑过手心,散发出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就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有一次,一位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对我讲起她和她丈夫的一件事。她唱戏,丈夫拉弦。他们很敬业,天天忙着上装上台,下台下装,谁也顾不上认真看对方一眼,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一天老伴忽然惊讶地对她说:“哎哟,你怎么老了呢?!你什么时候老的呀?我一直都在你身边怎么也没发现哪?!”她受不了老伴脸上那种伤感的神情,就去做了美容,除了皱,还除去了眼袋。但老伴一看,竟然流下泪来。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频生的白发和日见衰弱的身躯。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活动、考察、访问归来,常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无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时,往往不忍丢掉,而是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里或夹在画册中,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別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长沙路思治里12号那个顶层的亭子间被彻底震毁。我们一家三口像老鼠一样找到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时,那感觉真像是刚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过了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相机,爬上我那座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了。我将自己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我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上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为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的忠实记录。从“隐形写作”的意义上说,日历就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着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所作所为,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事物都很难被记住,所以我们日历的大多页都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并且更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在于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每每到了一年的最后几天,我都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想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是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精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让我把自己在今年日历的最后一页上写的四句诗给你看:

岁月何其速,

哎呀又一年;

花叶全无迹,

存世唯诗篇。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摘自微信公众号“品味人生”,海底飞花荐)

猜你喜欢
老伴灯光日子
不停奔跑的日子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灯光(微篇小说)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云上的日子
映照
和老伴一起洗脚
退休老人就怕闲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