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玮
1925年7月21日,恩斯特·海明威,一个在巴黎过日子的清苦青年,在他26岁生日这天开始写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8个星期后,小说完成。时序入秋,大他8岁的太太哈德利去奥地利过冬,海明威则继续修改稿子。1926年1月,大海明威4岁的时尚杂志女编辑波琳打乱了他们夫妻的度假生活。
在密苏里大学学习过记者专业,在克里夫兰、纽约和巴黎的Vogue杂志工作过,波琳很了解美国的出版状况。她建议海明威将小说交给斯克里布纳之子出版公司,海明威听从了。这是第一次,海明威没有听从妻子哈德利的意见。很多年后,在《流动的圣节》里,海明威如是说:
丈夫工作结束后,发现身边有两个漂亮姑娘,一个是新奇而陌生的。如果他该倒霉,他就会同时爱上这两个人……所有邪恶都是从清白纯真中开始的……
1926年3月,海明威去了趟纽约,跟出版商谈出版事宜。依照多年之后海明威的说法,回到巴黎后,他应该立刻坐第一班火车去奥地利和哈德利会面,但他爱的那位姑娘正在巴黎,“因此我没有乘第一班火车,也没有乘第二班、第三班”。
1926年春天,哈德利知道了海明威与波琳的私情。与此同时,海明威给《太阳照常升起》改了一个哀伤悠远的结尾。1926年夏天,哈德利要求分居;10月,《太阳照常升起》出版。1927年1月,海明威与哈德利离婚;5月,他与波琳结婚。又过了10个月后,他和怀孕的波琳一起离开巴黎,回到了美国,就此告别了他著名的巴黎岁月。波琳产子并不顺利,一度有难产的征兆。海明威据此写出了《永别了,武器》的结尾—妻子难产而死、丈夫独自离去的催人泪下的场景—虽然现实中,波琳并没有死去。
波琳家资丰厚,海明威在美国过得称心如意。1930年底,海明威因车祸右臂受伤,住了7个星期医院,长达一年间活动困难,波琳一直照顾着他的饮食起居。1933年,他和波琳去东非玩了10个星期,这段旅途为海明威提供了无数非洲故事的素材。凭借这些经历,他写出了著名的《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的雪》和《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很奇怪,在这些小说里,都有一个家资丰厚但并不了解男主角内心的女主角。
1937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海明威支持共和军,波琳支持国民军。海明威作为战地记者去了前线,在那里遇到了前一年圣诞节在美国认识的记者玛莎·戈尔霍恩。她与哈德利一样是圣路易斯人,与波琳一样曾为巴黎的Vogue杂志工作。用旁人的话说,“她从来不像其他女人那么宠着海明威”。这个独立自主的姑娘和海明威有了私情。1940年,海明威和波琳离婚。
1964年,海明威死后3年,他关于巴黎的随笔集《流动的圣节》出版,主要记述了他的巴黎岁月,他与哈德利的患难之情。但微妙的是,全书没有一次提及波琳的名字。在海明威的心里,第一任妻子就这样阳光烂漫,而波琳就这么不堪,他连她的名字都不愿提一下吗?
2009年,海明威的孫子推出了《流动的圣节》新版,补上了许多关于波琳的情节。值得一提的是,初版《流动的圣节》是海明威的第四任妻子玛丽—对,他和玛莎结婚5年后又离婚了—校订过的。一般的猜测是,这第四任夫人对第二任夫人不满意,所以删减了很多有关她的故事。然而,我们也无法确认新版《流动的圣节》里写的就是海明威对波琳的真实想法。
只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海明威在写《永别了,武器》,写到那位难产将死的妻子时,想到的是波琳;他不断回忆起东非、写那些狩猎故事时,波琳总在他脑海里。波琳成全了海明威笔下最辉煌、最有名的一些故事,这是无法抹去的,尽管在海明威后来的回忆录里,她被描述得有些邪恶,甚至连名字都无法留下。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他们的她们》,步步清风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