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新立异,出奇制胜

2019-09-10 18:29杨丽香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逆向心灵题目

杨丽香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而素质,归根到底就是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部长陈至力同志也说:“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那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也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重点,而写作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写作成了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当前作文教学大多迎合考评的基本标准,陷入了庸俗化的写作套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多灌输,少感染;多说教,少陶冶。结果学生的作文思维狭窄、题材雷同、语言乏味、人云亦云,不能体现个性,不会表达真情。“教师不是实验者,而是学生作文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作为重中之中。学生不会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也不会天生具有创新能力,传统的作文教学很难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设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启发和素材,以唤起学生作文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我将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命题新颖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是开启学生文思的一把金钥匙,它使学生神思飞扬,产生无穷的联想、想象,开启学生的创作思路,因此题目要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可以符号、谚语、问句等。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圣明的国文老师,他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范围内的,是学生能写的,经过选择才能定下题目来。”因此,教师在命题时要遵循命题的多样性、诱发性和命题的生活化、大众化和通俗化的“二性”和“三化原则”,力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一看就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教师除了选择好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外,也要培养学生自定新颖题目的能力。例如:前段时间电视台报道了“一个小学生帮妈妈洗脚的事”,很多学校让学生回去帮妈妈洗一次脚并写一篇作文,大多数学生都把题目定为《我帮妈妈洗了一次脚》,但也有《我只帮妈妈洗一只脚》(妈妈是残疾人)、《小河的眼泪》(小河是一个小学生的名字,她帮妈妈洗了脚后妈妈就离开了人世)等等新颖的题目。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多找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题目跟学生讲讲,多让学生给文章换个有趣的标题,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一个好题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文思,也能吸引读者无穷的兴趣。

上面我们谈到了确定文章题目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一篇文章,仅仅有一个好标题是不够的,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确定一个好标题以后,下一步就是选择好材料。

二、“笔下见时代,墨中尽风采”

选用新鲜独特的材料,选用一般人熟视无睹的材料。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乔奈说:“发明与发现存在于在看到人人都看到的东西的同时,想到从没有人想到过的东西之中。”作文亦是如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世界的变化,留心身边的人和物,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发现别人未察觉的、不易察觉的新颖的、独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即使是普通的事物,只要你细心留意,也能写出富有新意、富有生命个体色彩的独特的感受;也能写出一道道独具魅力的心灵风景和一幅幅别有情趣的生活画面。材料是文章的质地,生活中的材料比比皆是,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抓住事物的本质,积累出一定的生活材料。另外,必须学会取舍,选材时要选择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与中心关系不密切的材料坚决不取,选取材料要选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件。

一篇好文章,除了材料新颖外,立意是否新颖也是创新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取巧不同,立意不同,创新程度也不同。

三、“反弹琵琶”

“反弹琵琶”即“倒过去想”,它是一种逆向开拓法,即从某一固定的要领(或意义)的相反方向去思索、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断与认识。这是作文创新最常用的思维方法。叶圣陶强调:“作文贵有新意”。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物惟求新,新者也,天下事物之美称也”。求新,是人类的一大心理特征。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的作文,谁欣赏?只有冲破守旧,立意求新,充满个性的文章,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逆向开拓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逆向开拓来否定原有的固定观念,在立新的过程中冲破守旧。例如,在寫以《雪》为题的作文时,一般同学都在文中赞扬白雪的纯洁,这是一种思维习惯。我们引导同学“倒过去想”进行逆向开拓,有同学就认为“白雪掩盖了世上的丑恶”。这个观点较之“白雪纯洁”的观点新鲜得多,结果写成的文章立意新颖,颇受好评。但是,对一些“传统说法”也不能事事逆向。例如,“吃喝玩乐”本是人们对寄生阶级腐朽生活的形象概括,即使在旧社会也为正直的人所不齿。如果为了创新,提出“吃喝玩乐并没有错”的观点,这是步入了创新的误区。另一种则是以逆向开拓来补充某些原有的单一观念,使之更臻完善。例如,“开卷有益”是众所公认的观点,但也有同学从逆向提出“开卷未必有益”这一截然相反的观点,由于读书的内容、态度、方法等因素有时可能使读书无益,甚至是有害的。这一观点并没有否定“开卷有益”,而是补充、充实了这一观点。这种逆向思维也是属于对某一观念的补充与完善。逆向开拓法是作者思维的催化剂,它往往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创新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命题、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构思立意,往往就有不同的新意,也就能写出富有个性的创新文章来。

俗话说:“好花需要绿叶衬”,文章除了要有正确深刻的立意外,还要有丰富细腻的情感。立意好比红花,情感就似绿叶。

四、让心灵飞扬

好的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但传统的教育限制、束缚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作文时,往往会对自己的真情实感加以掩饰,告诉自己要写出符合考评标准的文章,抒情也是“循规蹈矩”,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在抒发情感上大同小异。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也很难看到他们内心的独白。既然我们无法得知他们的真实想法、真实情感,就很难了解他们,既然我们无法很好地了解他们,就很难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所以,让学生在作文中能抒发出真情实感至关重要。创新作文强调:“真体验”,即“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这里体现出的是生活本身的色彩,绚丽而驳杂。

1、爱情的憧憬:文章直接抒写或间接涉及初恋情怀,或是情纯的向往,或是凄美的迷惘,或是理智的克制,或是激情的辩护。这是最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

2、世态的冷看:友情的失落令人惆怅。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朋友的变异无疑会造成无所适从,朋友之间的隔膜会带来了伤感。世态的炎凉催人早熟,少年的热泪更能反衬世情的残酷,现实的种种现象在学生的心理形成阴影,例如好心帮助别人却被别人诬赖,社会的弊端令人麻木,而适度的放大能形成有力的讽刺,韩寒的《书店》、《求医》令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努力反省自身。

3、两难的无奈:在现实当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一辆载满人公共汽车上,半路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我是让位呢?还是置之不理?让位,能体现我国的优良传统,成了一位品德良好的学生;然而,如果让位了,周围的人会有人会有这样的质疑: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样的事?你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面对这样两难的无奈,内心的激烈斗争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真实地描写悖论,能够克服肤浅之弊、体现强大的张力,引发人们的深沉思考。

4、宽容的豁达:生活的苦难能够压垮一些人,却也能使另一些人坚强起来,痛苦的眼泪能使心灵变得异常的丰饶。徐敏霞在《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一文中叙述了离婚父亲的种种狠心行为,但孩子在结尾处表达出的宽容令人倍感酸楚,这种超越苦难的大度实在是可贵的心灵财富。

传统的教育用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了学生的心灵,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对生活的刻骨铭心的体验与感悟,使他们不能让独特的言语诉诸笔端,不能自由自在地外化心灵运行的轨迹,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写出饱含心灵深处奔涌而来的生命情思,真实体现个性生命之间形形色色的独特的气息与韵味。

以上是我对创新写作方面的一点粗浅认识,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创新写作看成语文教学的重中之中,及时点燃学生习作上创新的火花,与学生一起把创新作文教学搞活、搞好。我们要以“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为座右铭,在教学中不懈地努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逆向心灵题目
逆向而行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追根求源
心灵小语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