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9-09-10 07:22李志华
家长·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行为习惯幼儿园

李志华

作为新时期下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核心要点,幼兒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也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核心工作。只有每一名幼儿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以此在社会大环境下不断成长、不断进步。鉴于此,每一名幼儿园工作者、管理者都必须充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从小事、认知习惯入手,使其循序渐进地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孩子们未来的工作、学习乃至终身习惯养成奠定夯实基础。

一、通过师生关爱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每一名幼儿在初入幼儿园的时候难免会有一定的陌生感,在他们心中,陌生的环境是不安全的,特别在没有家人的陪伴下,可能会发生许多不可预见的困难,由此感到手足无措。特别是对于一些在特殊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幼儿而言,他们中的大部分由于父母的离异或者其他一些原因,导致在日常的家庭活动中缺少爱,随之而来的教育上的缺乏更是导致他们养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在这种环境下,幼儿教师应当给予正确对待、正确认识,坚决杜绝根据个人主观意识排斥这些特殊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幼儿,即便这部分幼儿会比其他孩子更加容易犯错误,教师也应当以一种平和的态度面对他们,还应当给予他们比其他幼儿更多的爱,让他们觉得教师和妈妈一样值得信赖,甚至教师比妈妈还要爱他,更能够在危险时刻保护他、帮助他。

二、结合幼儿年龄认知特点展开循序渐进的行为引导

由于幼儿年龄以及其生理发育等原因,导致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对薄弱,所以在每次开展幼儿园活动之前,教师都应当事无巨细地提出明确而又清晰严格的要求。

例如,在生活方面,对于一些小班的孩子而言,在上厕所、户外运动等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学会排队,学会正确运用清洁器材以及清洁用品,教师亲自给予幼儿动作示范,幼儿明确具体要求后进行自我操作与反复练习;对于中班的幼儿而言,教师要让他们养成感恩的心,不仅要在三餐前进行《感恩说》的活动,还要让幼儿通过闭目祈祷等方式感谢厨师阿姨、妈妈为自己制作课后的饭菜,感谢值日生小朋友的辛苦工作,感谢教师的辛勤付出。同时,也要在放学后与教师、小朋友互道“再见”,见到父母后给他们一个拥抱,大声讲出:“爸爸妈妈辛苦了,我爱你们。”

而为大班孩子开展文化课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有良好的握笔姿势、正确的坐姿以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一旦有问题或者要回答问题的时候,必须先举手示意,不得随意起立、张口就说。只有从这些小事做起,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才能够有章可循,逐渐规范他们的行为,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重视鼓励与批评艺术在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

在八个小时的幼儿园生活与活动当中,每一名幼儿都应当通过游戏操作、认知学习等互动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鼓励与批评的应用技巧,例如,对于一些胆子特别小的孩子而言,他们很少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其他幼儿的活动圈子当中,不仅不敢随意讲话,同时也不敢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幼儿教师必须给予这部分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展示机会,通过分食物、分水果等方式强化幼儿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锻炼与交流的过程,这些幼儿的胆子会变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融入生活当中。而对于一些相对调皮的孩子而言,则要通过一种恩威并重的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大家在午休的时候,个别小朋友就会趁教师不注意在地板上踩出很重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通过耐心地说教进行引导,而当幼儿第二次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不应当给予口头批评,而应当通过一个暗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提醒他,当孩子改为轻轻走路或者回床休息的时候,教师则要通过给他一个小贴纸或者点头微笑的方式鼓励他。每一名幼儿在得到这种鼓励的时候都会感到由衷的快乐,同时也会在未来的幼儿园生活、家庭生活中自觉地克服不好的行为。

不仅如此,幼儿教师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智慧树评比”“小小班长评选”“我的习惯养成故事”等多种形式给予幼儿一个可以展现自己的舞台,让每一名幼儿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带给他们的益处,以此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自我行为的提升当中。

四、从传统的语言指令转化为讨论互动

对于一些独生子女而言,他们往往习惯在家里被溺爱,所以在行为上经常会显得十分自由散漫,为了改变其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在进行各项学习与游戏活动时必须从传统的说服教育中挣脱出来,通过将传统的语言指令转化为讨论互动,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很多幼儿都会拖着凳子走,由此产生的地面摩擦声不仅刺耳,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都会给予其口头批评、罚站等惩罚,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种批评式的教学手段收效并不显著。为此,幼儿教师不妨通过在班级内开展一场小型的辩论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鼓励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正确识到行为上的一些不足。在这个环节开始前,教师还可以通过非常夸张的动作模拟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引得孩子们哄堂大笑的同时也能也让孩子们加深印象,最后,可以让孩子站起来讲一讲:老师刚才做得对不对?为什么?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也可以让那些平日里喜欢拖凳子的小朋友担任这场辩论赛的主辩手,通过这种强化记忆的方法让这部分孩子清楚感受到这种不良行为习惯带来的影响,以此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改善自己的行为。

五、结合幼儿实际制定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手段

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转变以及“二孩”政策的出台,现在家庭中的孩子虽然已经不再像“80后” “90后”那样以独生子女为主。然而,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他们依旧得到了来自家长更多的溺爱,久而久之,导致了很多孩子在日常的幼儿园以及家庭生活中无法养成相应的生活技巧与生活技能。为了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在日常的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养成手段。

(一)通过表演法判断行为习惯的正确与否

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自身特点以及教学情况制定出一些符合幼儿良好行为发展的教学情景,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播放卡通人物做出的“正确”与“错误”两种行为习惯,让孩子们在观看动漫的同时能够选择和认知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到表演当中,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除此以外,对于一些中班、大班的孩子而言,还可以通过自编cosplay的方式展开良好习惯养成工作。幼儿教师可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些符合现阶段孩子们习惯的故事,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自由创作故事线索、故事发展,通过“正确”“错误”的两种表演方式发展出不同情节的结局,最终起到深刻的教育作用。

(二)通过儿歌演唱等方式养成良好行为

对于年幼的孩子们而言,儿歌与游戏是他们生活与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要素,鉴于此,每一名幼儿教师都应当以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形式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行为规则、良好习惯进行推广,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这种极具创造性的歌唱互动引导他们熟知良好行为的重要性。例如,在进餐的时候,不妨鼓励孩子们大唱:“文明好宝宝,礼仪不能少;勺子不乱敲,讲话更不好;桌面盘中要干净,文明就餐我做到。”

(三)通过家园共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近几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发展现象的日益严重,很多家长更是错误地将学前教育局限于智力的开发,从而忽略了幼儿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久而久之,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这种环境下,幼儿园必须与家庭协调一致、紧密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QQ群、家长信箱等家园共建联系方式就良好行为习惯宣讲单进行有效沟通,通过目标一致、做法一致、要求一致的途径推动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六、结语

与其他习惯一样,在幼儿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事情,在培养与引导的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都必须承担起各自的责任,通过持之以恒地训练和有的放矢地引导,方可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幼儿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责编 唐琳娜)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行为习惯幼儿园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