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海燕
摘 要:阅读书籍,是小学生不可或缺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还有利于学生体验情感和陶冶情操。可是,现在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却有些令人担忧。我发现:学生兴趣不浓,教师指导不足和家长引导不够,使得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基于以上问题,我对其进行研究,并制定策略,希望可以改善现阶段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关键词:课外阅读;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众所周知,阅读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积累的一种重要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为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同时指出: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认为:对语文教学来说,提高教学质量,“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课外阅读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兴趣不浓
近几年,我们区教科培会推荐语文课外读物,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班学生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可是,据我观察和家长反映,部分学生没能坚持每天进行课外阅读,表现在明显提不起兴趣,主动性不足。也有部分学生是心不在焉地浏览,根本记不住内容,效果并不是很好。
(二)教师指导不足
课内阅读属于课堂教学的一个分支,由老师在课上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课外阅读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方面老师还缺乏手段,以及没能及时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适当地评价。
(三)家长引导不够
家庭阅读氛围不浓厚,现代传媒抢占阅读文本的时间。家长在工作之余,会选择娱乐或休息,很少阅读书籍,更少督促孩子博览群书。如果说要孩子阅读课外书,绝大部分家长会想到作文书。可是,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比作文书还适合孩子阅读的是:中外名著、诗歌散文、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或科幻小说等。
二、解决对策
(一)对于学生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其次,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后,我们应该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阅读方式。简言之:①端正阅读态度;②培养阅读兴趣;③形成阅读习惯。
(二)对于老师
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老师可以指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略读适用于报纸或杂志,读标题、读导语和读摘要,快速了解文章内容,及时获取重要信息。精读常用于名著,可以细细品读,把握作者思路、捕捉关键句段和体会思想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内阅读时所学到的方法,运用在课外阅读中,切实做到“同类一得,一法能用多篇”;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从不同方面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读书方法,从而培养兴趣和形成习惯,逐渐达到“自能读书”。
(三)对于家长
家长要支持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书籍可以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因為只有感兴趣,孩子才能把书读下去,才会有收获。如果做不到“亲子阅读”,那就要在孩子阅读时,家长尽量不要看电视或玩手机,而是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开展阅读活动
1.写“读书记录卡”
一个星期写一次“读书记录卡”——大多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错误的方式导致阅读效果微乎其微。“读书记录卡”要求学生从生字、好词到佳句、感受方面做到真的在用心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概括主要内容、摘抄好词好句和记录读后感,把握文章主旨,挖掘思想内涵和学习表达方法。定期张贴优秀“读书记录卡”,让学生通过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激发课外阅读动力,进一步增强自主课外阅读意识。
2.开“读书分享会”
一个月开一次“读书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学生可以是以图文形式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读后感,也可以口头述说对某一本书中某一段落的体会。只要是自愿参与到分享会中的学生,都会成为“阅读之星”的候选人。根据分享内容和效果,由全班学生不记名投票评选出五位“阅读之星”。在鼓励孩子阅读和落实阅读任务时,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或语言来表达,还能锻炼胆量和提高积极性。
综上所述,阅读书籍,是小学生不可或缺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课外阅读,它既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还有利于学生体验情感和陶冶情操。小学中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问题,需要老师和家长引导和鼓励,培养兴趣、指导方法和落实任务,让学生端正态度、培养兴趣和形成习惯。通过“多读书、勤动笔和乐分享”,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课外阅读,进而实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M].山西教育报刊社.
[3]陶小艾.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幸福密码[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