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兴 谢健 钱永平
摘 要:选择基质、种子贮藏方法、萘乙酸浸种浓度、萘乙酸浸种时间为参试因素,应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窄叶台湾榕的种子萌发。其中基质(A)3水平为100%黄心土、50%黄心土+50%河沙、100%河沙,种子贮藏方法(B)3水平分别为洗出种子低温保存、洗出种子常温保存、种子留果内常温保存,萘乙酸浓度(C)3水平分别为100、200、400 mg·L-1,萘乙酸浸种时间(D)3水平分别为6、12、24 h。试验结果表明:参试4个因素对窄叶台湾榕发芽率都有极显著影响,各因素对窄叶台湾榕种子萌发的影响顺序为种子贮藏方法(B)>基质(A)>萘乙酸浸种时间>萘乙酸浸种浓度;种子萌发最佳条件为100%黄心土为播种基质,洗出种子常温保存,并用萘乙酸200 mg·L-1浸種12 h。
关键词:窄叶台湾榕;种子;萌发;正交试验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9.01.006
Abstract: Matrix, seed storage method, soaking concentration and soaking time of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were selected as the factors to study seed germination of Ficus formosana with narrow leaf by L9(34) orthogonal test. The levels of matrix (A)3 were 100% loess, 50% loess+50% river sand and 100% river sand. The levels of seed storage method (B)3 were low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of washed seeds, room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of washed seeds and room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of seeds in fruit. The concentrations of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C)3 were 100 mg·L-1, 200 mg·L-1 and 400 mg·L-1. The soaking time of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D)3 were 6, 12 and 24 h,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ur factors all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Ficus formosana. The order of influence was seed storage method (B)>matrix (A)>soaking time of naphthalene acetic acid>soaking concentration of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The optimum condition for seed germination was that 100% loess as sowing medium, with the washed seeds storing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soaking with 200 mg·L-1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for 12 h.
Key words: Ficus Formosana with narrow leaf; seed; germination; orthogonal test
窄叶台湾榕Ficus formosana Maxim.var.angustifolia(Cheng)Migo为桑科榕属落叶灌木,高2~3 m,花果期4月至12月[1]。窄叶台湾榕生于林下阴湿处或山地路旁。福建省各地都有分布,我国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江西、浙江等省也有分布,越南也有。窄叶台湾榕根可药用,味辛、微涩,性平,能祛风利湿,清热解毒[2]。在福建省和周边省份常用于制作药膳,市场需求量大。
经调查,窄叶台湾榕在闽北野外天然更新量少,多呈零星分布,极少呈块状分布,未成为所在群落中的优势物种。近年来,随着窄叶台湾榕需求量的加大,其野生资源被大量采挖,野生蕴藏量急剧减少。因此急需通过人工培育来满足市场需求和保护野生资源。目前,关于桑科榕属植物种子繁殖的报道并不多见[3-4],窄叶台湾榕的种子繁殖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对窄叶台湾榕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研究,以期为人工培育窄叶台湾榕实生苗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长溪村后门碓,为武夷山脉南伸支脉的低山丘陵,海拔150 m。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9℃,年均降水量1606 mm,无霜期300 d,年日照时数1829 h。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深厚。
1.2 种子来源
2017年10月下旬从福建省建瓯市吉阳镇大夫村高山自然村村民少量种植的3年生窄叶台湾榕上采集果实。高山自然村位于东经118°2′38″、北纬27°4′3″,海拔480 m,种植窄叶台湾榕的土壤为山地红壤。经调查测定,该地供采果的3年生窄叶台湾榕上的单颗聚花果内有种子15~30粒,种子呈宽肾形,淡黄色,长轴长约1.8 mm,短轴长约1.2 mm。从聚花果内洗出饱满种子并晾干,其千粒重为2.63 g。
1.3 试验方法
在查阅文献资料[5-14]的基础上,选择种子处理、基质、浸种浓度、浸种时间作为参试因素,进行窄叶台湾榕种子萌发试验,寻求最佳组合。各因素及水平列于表1。于播种7 d前(2018年2月17日)用0.5%高锰酸钾水溶液对3种基质进行消毒,用塑料薄膜覆盖,于播种1 d前掀开,把基质装入用于播种试验的穴盘。2月25日进行播种,每穴播1粒经过处理的种子。播种后用防晒网遮阳,常规水肥管理。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当胚芽长约1 mm时为种子发芽,计算种子发芽数。
2 结果与分析
播种后,2018年3月29日种子开始萌发出土,5月6日种子萌发出土基本停止。不同处理对窄叶台湾榕种子萌发影响情况及方差分析见表2、表3。
由表2可知,平均发芽率最高的是处理2,为77.08%;平均发芽率最低的是处理7,为0。参试因素A1(处理1、2、3)平均发芽率为52.08%,参试因素A2(处理4、5、6)平均发芽率为50.0%;参试因素A3(处理7、8、9)平均发芽率为13.89%;参试因素A1发芽率最高。参试因素B1(处理1、4、7)平均发芽率为2.08%,参试因素B2(处理2、5、8)平均發芽率59.03%,参试因素B3(处理3、6、9)平均发芽率54.86%;参试因素B2的发芽率最高。参试因素C1(处理1、6、8)平均发芽率为35.42%,参试因素C2(处理2、4、9)平均发芽率为31.25%,参试因素C3(处理3、5、7)平均发芽率为49.31%,参试因素C3发芽率最高。参试因素D1(处理1、5、9)平均发芽率为30.56%,参试因素D2(处理2、6、7)平均发芽率为50.69%,参试因素D3(处理3、4、8)平均发芽率为34.72%,参试因素D2发芽率最高。
由表2可知,试验因素种子贮藏方法(B)R值最大,为56.94;基质(A)次之,第3是萘乙酸浸种时间(D),参试因素萘乙酸浓度(C)的影响最小。因此,各试验因素对窄叶台湾榕种子萌发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种子贮藏方法(B)>基质(A)>萘乙酸浸种时间(D)>萘乙酸浓度(C)。各因素各水平最优组合为A1B2C2D2,即以黄心土为基质,洗出的种子经常温保存后,在萘乙酸200 mg·L-1浸种12 h条件下的窄叶台湾榕种子萌发率最高。
从表3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播种基质、种子贮藏方法、萘乙酸浓度、萘乙酸浸种时间4因素对窄叶台湾榕种子萌发都有极显著影响,其中以种子贮藏方法影响最大,F值达94.970;基质次之,F值为43.470;第3是萘乙酸浸种时间,F值为10.652;萘乙酸浓度的影响最弱,F值为8.424。种子贮藏方法、播种基质对窄叶台湾榕种子萌发的影响比萘乙酸溶液浸种时间、萘乙酸浓度的影响大。
3 小结与讨论
目前有关窄叶台湾榕种子萌发的研究尚无报道。由于榕属种子大小、重量、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较大[15],因此其他榕属植物种子萌发试验对窄叶台湾榕试验的指导意义不大。窄叶台湾榕在野生环境中的种源数量不多,种子萌发培育新植株对种源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正交试验的4个因素中,以种子贮藏方式对窄叶台湾榕的种子萌发影响最大,其次是基质、萘乙酸浸种时间,萘乙酸浓度因素影响最小。本试验以100%黄心土为播种基质,洗出种子常温保存,并用萘乙酸浓度200 mg·L-1浸种12 h的条件为最佳,利用该条件处理的窄叶台湾榕种子发芽率较高。
参考文献:
[1]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第六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1-30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王曼,史素霞,刘建亭. 无花果的扦插育苗技术[J].南方农业,2008,2(1):56-57.
[4]普绍林.小叶榕育苗技术简介[J].云南林业,2013,34(2):67.
[5]田艳春.NAA种子期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0):18-20.
[6]刘艺茗,刘继坤.萘乙酸(NAA)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探索与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2-113.
[7]彭婵,李振芳,许秀环,等.不同激素及其浓度和浸种时间对2种源地梓树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16,35(6):8-12.
[8]王玉峰.温度对植物种子萌发机制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5,(6):76-78.
[9]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SⅣ):1-139.
[10]黄晓蓉,于鹏宇,齐蕊,等.不同基质对三种樟科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湖北林业科技,2013,42(4):7-9.
[11]曹玲玲,甘小洪,何松.不同种源及基质对水青树种子萌发及幼苗初期生长的影响[J].广西植物,2012,32(5):656-662.
[12]张德楠,罗艾滢,徐广平,等.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对青冈栎种子萌发的影响[J].广西植物,2013,33(3):306-312.
[13]刘伟,曹晓慧.光照、pH及NAA浓度对野生淡黄花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3):72-74.
[14]姚学慧,刘翠英,田虹.不同处理方法对南蛇藤种子萌发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2(2):79-82.
[15]张锦堂,王亮,古旭,等.4种榕属植物种子生物学特征及幼苗生长发育特性研究[J].2018,37(9):40-44.
(责任编辑:林玲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