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不管是匈奴语、突厥语,还是鲜卑语,其意思却是一个——山,而且是天之山,是图腾一样的山。足见祁连山在中国西部历史文化中以及各民族心目中的分量。
然而,这座历史上被奉为图腾一样的山脉,却是被我们忽略已久的伟大山脉。在青海,南有三江源,北有祁连山,这是一个伟大的生态格局。但是,多少年来,祁连山是被人们习惯忽略的山。以至于很多人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祁连山真面目,说不清楚祁连山。
近期,随着对祁连山国家公园工作调研的深入,深入到大山里,一个伟大祁连山在我心目中渐渐凸显了出来。
山出洪荒
祁连山是在数亿年前青藏高原隆起时期,经历了加里东运动和海西运动两次大规模地壳运动后,逐渐隆起和扭陷形成的。其后,经过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壳运动,挤压弯曲,又经过断裂抬升,最后形成了西北——东南平行走向的系列山系和山岭、谷地、盆地相间的褶皱断块山地貌特征。这是一种洪荒的力量,不是一朝一夕的造化。当你置身遍地化石的大山里,你就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种洪荒的力量造化自然的神奇。触摸几十亿年的化石的感觉,会让你有一种莫名的感触。
祁连山脉中间有八条大的谷岭,谷岭中间就是中国最美草原——祁连山草原。因此,祁连山的特点就是山连山沟连沟,沟壑纵横,蜿蜒延绵,如山的海洋,磅礴雄伟。一旦进入祁连山脉,就进入了山的世界,单就山势给予人的那种洪荒的触动,就足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祁连山里徜徉,人时而在牧草丰美的宽谷里,看那山间羊群像白云一样飘动;时而在白雪皑皑的山岭上,感受着祁连六月飞雪的奇景;时而在林海间穿越,听那林海涛声。
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去认识祁连山。广义的祁连山是一条巨大的山系,就是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过程中,在青藏高原北部边缘隆起的山脉群,且横跨青海和甘肃两省。南北从柴达木盆地的东北缘到河西走廊,大约300公里。南缘从柴达木盆地的赛什腾山、柴达木山、宗务隆山、青海南山、日月山、拉脊山一直到民和官亭以黄河为界与秦岭相接。包括德令哈、西宁市以及青海湖、哈拉湖等在内的地方都在祁连山的怀抱里。北缘沿着玉门、酒泉、张掖、武威,形成了南望祁连山的地理格局。
但是,这个地理边界往往被很多人忽略,总是认为祁连山就是祁连县周边的山。
祁连山东西延绵1000公里,西北与阿尔金山相接,与当金山口为界。东南与六盘山和秦岭相接。与昆仑山、天山、秦岭等山脉组成了气势磅礴的中国中央山系,并决定了中国大地貌的基本走向。
要说广义的祁连山的概念是从地理范畴的话,狭义的祁连山多以人文的视角,就是从祁连山北缘的河西走廊的视角看到的南面连绵不断的山,所以也叫南山。
祁连山从东南到西北有着显著特征的变化,根据这个变化,可以将祁连山分为东、中、西三段。民乐县的扁都口以东为祁连山东段,扁都口至疏勒河上游谷地为中段,疏勒河谷以西为西段。
东部地区大致由冷龙岭、大通山—达坂山、拉脊山三列山脉,由大通河谷地、湟水谷地和青海湖盆地组成。这里由于降雨丰富,生长着茂密的森林,风景秀丽。分布有仙米、天祝、互助北山、群加、坎布拉等国家级的森林公园,其中分布着以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为主的寒温性针叶林。青海云杉是在青藏高原沧桑巨变中,适应了干旱寒冷气候的中国特有树种,祁连圆柏因最早发现于祁连山而得名。这些寒温性针叶林发挥了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中部地区森林开始减少,草原资源丰厚,有祁连草原、山丹军马场、大马营草原、康乐草原等诸多美丽的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也是历史上各民族重点争夺和重要的游牧区。
西部地区从北向南有党河南山、赛什鄂博图岭、土尔根达坂山、柴达木山等。祁连山景观在疏勒河谷以西有巨大的变化,由于东部季风吹到这里已成强弩之末,所以这一带降雨稀少,地貌呈现出一片荒漠景象,南面是柴达木戈壁,而北面是巴丹吉林等沙漠。
祁连山东西方向上景观的巨大差异是由降雨决定的。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裹挟着暖湿气流吹到祁连山,被高大的山峰截住,形成了丰沛的降雨。但是,季风一路向西吹送时,力量越来越弱,祁连山的地貌从东向西也就出现了不同的景象。
季风吹过祁连山时,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影响,因此,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垂直植被分布带,进而也形成了从上到下的景观分布带。从上到下大致有高山冻原、森林、灌丛、草原、荒漠5个植被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从上到下垂直分布的土壤类型。高山上白雪皑皑,山坡上森林茂盛,山间谷地里河水流淌、草原密布,这便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庇护所。
雪豹、岩羊、雪鸡等动物属于高山上的物种,那里山岩陡峭,且常年冰雪覆盖,形成高处的独特风景。接下来的分布是森林,森林为白唇鹿、马鹿、麝、蓝马鸡以及各种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了庇护所,所以属于森林的野生动物世界是生机盎然的。
掠过林海,眼前就是灌木和开阔的草原,属于草原的动物生活在自由、舒展的空间里。喜马拉雅旱獭是草原的地主,肥硕的旱獭掘洞为家,在草原上几乎无处不在,有了狼、兔狲、藏狐、赤狐这样的天敌,有着超强繁殖能力的喜马拉雅旱獭,在草原上的数量才得到了有效控制,不至于对草原形成威胁。
野性祁連山
一个雪豹家庭出现在科研人员的红外线相机中,这组画面让科研人员十分兴奋,因为这样的画面十分珍贵,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罕见。更令科研人员兴奋的是,画面中,母雪豹和四只幼崽都显得悠闲、自在且健壮,是一个成功繁殖的家庭。它们的不远处是成群的岩羊,岩羊栖息在高山裸岩地带,有较强的耐寒性,在祁连山有着广泛的分布,是雪豹的主要食物。这足以说明这个雪豹家庭生活的区域猎物资源充足稳定,它们的食物营养丰富、结构和功能健康,它们的日子是富足的。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平均海拔4000米的祁连山食物充足,生态环境良好,而且这里冰川雪山纵横,气候寒冷,是雪豹的最佳栖息地之一。雪豹往往栖息于林线之上、雪线之下,是祁连山生态系统的伞物种和保护旗舰物种,位于高山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的规划建设中,保护雪豹及其栖息地是重点,因为这对维持山地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提高人类福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099693A8-4F81-41EF-8F4C-8BDADEDB2E04
出现在画面中的这种动物很多人都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是的,这是曾经人们耳熟能详的豺。豺是曾经在我国广泛分布的物种,但是过去的30年当中,其分布范围急剧缩减,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一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其濒危程度已经超过了雪豹。豺突然现身祁连山,让科学家们眼前一亮,他们分析认为,祁连山的豺种群代表了这个物种在全球分布范围内的一个独特栖息地类型,也就是半干旱高原生境。这种生境完全不同于曾经豺所在的以森林为主的典型栖息生境,是豺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演化的结果,在豺的全球分布中具有独特的代表性。
科学家通过对雪豹和豺的栖息分析得出,祁连山是野生动物真正的乐园而非避难所,因为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表现出轻松、自在、健康的状态。尤其是这一组兔狲家庭的画面充满了温馨、和谐和自由的状态,我们仿佛能透过画面,感受到萌态可掬的兔狲爆棚的幸福感。然而,人们往往被兔狲十分萌宠的外表所迷惑,这种毛茸茸的动物一旦遇到敌人,就会变得非常凶狠,表现出十足的野性来,它常常与比自己体型更大的动物对抗。所以,这样的野性之美里有大自然亘古的原真之美,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故事,有生命肆意生长的激情,有天地间无处不在的天籁。
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同样外表看上去十分凶狠的兀鹫,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时,却表现得十分细心和温柔。兀鹫夫妇轮番捕食哺育幼雏,十分盡职尽责。每次喂食,它们总是耐心地一点点将猎物身上的毛撕干净,才肯喂给自己的孩子,而撕不干净的那部分食物留给自己。这样的画面,和人类的母亲多么的相似啊。
祁连山深处到处都上演这种伟大母爱的场景,这只母藏狐从清晨开始忙碌,它的孩子们待在洞里等待着母亲的食物。母亲外出捕食回来,分别将几个孩子的食物藏在不同的地方,孩子们各自在自己的食物点进食,从不和兄弟姐妹抢食。
祁连山,本身就是一个孕育生命的母性之山。在这座伟大的母亲山里,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人们常说,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神圣的,是至高无上的。但这些优美动听的词语大多时候都是用来形容人间母爱的。难道野生动物之间就没有纯真的母爱吗?
不,野生动物间的母爱毫不逊色于人类的母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要比人类的母爱更高尚、更伟大、更无私!祁连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有很多野生动物在这里世代生息。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为了延续生命、使自己的家园永续发展,捕食、育幼,甚至牺牲自己,身上表现出了令人震撼的母性。
一块块的湿地,祁连山南麓的湿地世界里动物和谐共处。以高冷美丽的黑颈鹤为标志性的物种以湿地为栖息地。由于黑颈鹤对环境敏感,是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为易危等级,目前全世界仅存一万只左右。科研人员在祁连山青海境内开展黑颈鹤种群和分布的调查结果是喜人的,这次调查几乎在所有适合黑颈鹤生活的生境中都观测到了黑颈鹤,其中幼鹤的比例之高十分令人惊喜,祁连县野牛沟乡和天峻县木里镇是发现黑颈鹤数量比较多的区域。这足以说明这几年祁连山青海境内的生态环境日趋向好。
祁连山孕育了大面积的荒野,荒野之上是孕育生命的乐园。在这里,所有生命是健康、快乐、和谐的,展现出自然野性之美、生命奔放之美、生态和谐之美。
祁连山深处一只只壮硕有力、精神焕发、憨态可掬、健康活泼的野生动物,让我们看到了祁连山里的生机盎然,看到了生态和谐稳定,看到了我们的家园日渐向好的巨大变化……
中国湿岛
在中国版图上,其实像胡焕庸线一样,也存在一条著名的地理分界线。相对于胡焕庸线,这条线更北一些。因为是中国季风和非季风区、半干旱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所以这条线相对于人口密度线,我权且称它为植被密度线。这条线从可可西里东南部开始,沿柴达木盆地南缘往东北方向,到蒙古高原南缘。这条线以北是炽烈的土地,地图上表现为黄色,整体以戈壁、荒漠或者植被稀疏的草原为主,且越往北越干旱、炽烈,植被越稀疏。以南是苍翠的,地图上表现为绿色,且越往南越湿润,植被越密集。
当我们沿着这条线移动视线时,祁连山怦然映入眼帘,祁连山脉就像一只踩进西北荒漠区中的巨大绿色脚印,如此看来,将祁连山称为湿岛名副其实,因为祁连山地处中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域的交会处,东部、西部、北部全被亚洲腹地的干旱区包围着。但是,高耸雄浑的祁连山因为拦截了水汽,而孕育了积雪和冰川,丰富的冰川资源,堪称高山水塔、固体水库。因此,那只巨大的绿脚印就是伸向荒漠区的湿岛,这便奠定了祁连山中国生态名山的地位。
祁连山的生态地位和价值独特而重要,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之间。三江源以水资源富集而被誉为中华水塔,而蒙古高原却以戈壁、沙漠著称。因此,祁连山周围是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姆斯格沙漠。延绵上千公里的祁连山,恰似一道屏障,横亘在这几个著名的大沙漠前,把那沙漠的肆虐拦在了三江源之外,所以三江源中华水塔的美誉才能名副其实,青海东部人口密集的区域才能免受飞沙之苦。同时,正是因为祁连山的存在,阻断了这几大沙漠连成一片,进而没有阻断新疆和内地的联系,河西走廊这条国际大通道也得以存在。
所以,将祁连山称为中国湿地名副其实,与中华水塔共同形成了青海的生态大格局。
多河之源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祁连山南多自然风光,北多人文资源的特征,南北最宽处的跨度300公里,北低南高,南北景象差异巨大。北部开阔,多为平原,干旱、温暖,人口密集,农业规模较大。南部为山地,湿地、河流密布,海拔高,天气寒冷,人口稀少,为广阔的牧场。
北部人文资源较为集中,依靠祁连山依次分布着张掖、武威、酒泉、敦煌、嘉峪关、玉门6座历史名城。而南部只有德令哈市、西宁市、海东市。因此,北部是人文资源富集区,延续上千年的丝绸之路是国际大通道,人类文明精华遗产相对比较集中。而南部是自然资源富集区,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099693A8-4F81-41EF-8F4C-8BDADEDB2E04
连接南北部的却是一条条河流。河从山中来,南部是北部河流的源头区域,其中敦煌的母亲河疏勒河发源于青海天峻县境内,张掖、酒泉的母亲河黑河发源于青海祁连县,武威的母亲河石羊河发源于青海石羊河源保护分区,嘉峪关的母亲河托勒河发源于祁连县。这些河流千百年来滋养了流域的文明,成就了流域内的城市,也成就了河西走廊。可以说,没有祁连山也就没有这些河流,没有这些河流也就没有河西走廊。依河而居,河流滋养流域文明,祁连山的文明延续方式,和世界很多文明的存在方式一模一样。
南部的山地里分布了大面积的湿地和湖泊,湿地是生命之源,是生命多样性的基地,其中青海湖、哈拉湖、尕海、金子海、茶卡盐湖、吉纳尔盐湖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科研人员、户外探险者趋之若鹜。几条河流源头地区的湿地,是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在祁连山西段的荒漠区雅丹地貌群中,还有一处堪称世界奇景的水上雅丹。
造成南北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祁连山南高北低的地势,北部开阔、南部山地的地理因素;另一方面是来自海洋的季风原因造成的。
历史名山
祁连山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于中国西部诸多民族的演变和形成,对于中国西部地域文化的形成,对于中国宗教尤其是佛教的发展以及中国丝绸之路有着重要的影响。正因为此,自古以来,河西走廊就战火纷飞,政权更替非常频繁。汉以前,羌、犬戎、月氏、乌孙等民族生活在祁连山,除了战国时期,魏秦为了争夺河西走廊有过百年的纷争之外,各部落间还算相对和平相处,没有大的纷争和动荡。那时的西部民族,只要牧草丰美,水源充足,人们就不会打仗,他们不像中原人一样,时常为名利而斗。但是,随着野蛮、剽悍的北方民族匈奴的到来,打破了多少年来大家相对和谐共处的局面。匈奴“破东胡、走月氏,威震百蛮、臣服诸羌”,统一了河西走廊,匈奴王将祁连山作为游牧地。
依靠丰饶的祁连山牧场,匈奴迅速崛起,日益兵强马壮,并开始大肆扩张疆土,频频骚扰中原领土,与汉王朝发生了频繁的摩擦。后来,匈奴的宿敌年仅19岁的霍去病打败匈奴,匈奴唱着悲歌西迁离去——“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位于甘肃省山丹县。这里就是水草茂盛的天然草场,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氏、匈奴等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也是古代游牧民族妇女搽抹胭脂原料红蓝花的重要产地,所以也叫“胭脂山”。
没有了匈奴的干扰,汉武帝打通了对于中国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亲自命名了河西走廊著名的四郡——武威、敦煌、张掖、酒泉。
匈奴被打败后,除了大部分西迁、东迁外,也有一些留在了祁连山与其他民族融合。从匈奴的民族变迁我们就可以看出祁连山的民族融合史,每逢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就会伴随大的民族融合变更。当一个民族打败另一个民族时,政权就会更替,就会伴随着一次大的民族融合。被打败的民族或四散而去,或融入其他民族,而更多的当地民族就会依附于或者融合到更强大的民族中。历史上,在河西走廊有过好几次大融合。因此,造就了如今祁连山多民族共融、多元文化并存、人文资源非常丰厚的特殊地域文化特色。
城头变幻大王旗。一直以来,祁连山下,战火纷飞,鼓角铮鸣,所有人都想永远拥有祁连山这个强大的依靠。隋炀帝杨广沿着河湟谷地,一路抱着开拓疆土和外贸往来的目的,挺进祁连山。过扁都口,率众到张掖召见西域诸国君。随后,回鹘南迁,并因为帮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在河西走廊发展起来,后来演变成了今天的裕固族。唐时,随着吐蕃的崛起,一直依附于吐谷浑的党项人迁移到了河西走廊,之后,建立了以党项为主,融合了吐蕃、回鹘等民族的西夏国,西夏国对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由于其把持着河西走廊,对往来商队实施盘剥,所以位于青海的丝绸南路便兴盛了起来。
之后,成吉思汗亲率蒙古铁骑从中亚回师征战西夏,于是祁连山下狼烟再起,雄踞祁连山下两百年的西夏王朝毁于蒙古军的铁骑,成吉思汗采取一贯的做派,西夏很多城池遭到了残忍的屠城。西夏王李睍,藏語多杰华,败走祁连县,据说隐藏于今祁连县的多杰华古堡,留下很多故事。随后的岁月里,河西走廊依旧是战火纷飞、朝代频繁更替,你方唱罢我登台,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在祁连山北部积累了人类非常精彩的文化遗产,与南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让祁连山有了南北显著的人文差异。
国家公园祁连山
祁连山对于西部地区有着深厚的影响力,祁连山能否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关系重大。虽然,保护祁连山我们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但是我觉得生态保护的历史机遇从没这么好过,我们国家从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后,国家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从各个层面对生态保护的认识,一直到民众生态意识的觉醒,使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当然,我们的机遇不仅于此,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后,面临新的文明形态,那就是生态文明。人类在工业文明时代有了飞速发展,但是,有了辉煌成就的人类同样也开始无限膨胀,以傲视一切的态度大肆开发地球,很快人类便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的环境不断恶化、我们的能源一再告罄、战争此起彼伏……人类似乎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人类必须要寻找一条新的道路,拯救地球,解救自己。那么,这条路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人类文明开始转型,开始踏上生态文明这条道路的时候,祁连山也迎来了全新的生态保护时代——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并被纳入了中国十大公园建设的行列。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迅速在世界上崛起,用4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300年的历程,这同时意味着,西方国家在300年内解决的一些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就得在40年内解决。这些问题尤其包括生态问题。
中国保护环境40多年,这40多年其实是中国在生态之路上成长的一个过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问题也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生态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国家生态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标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将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也为建设人类社会整体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新的思考。
当然,国家公园建设对于我们是新生事物,是舶来品,但也是新阶段祁连山生态保护的必由之路,是自然保护区实践习总书记生态理论的重要形式。所以,这注定是一条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探索之路,是一条建设具有祁连山特色国家公园的创新之路。
作者简介:葛文荣,站立在青藏高原的写作者。以通讯、纪实文学见长,出版有纪实文学《湟鱼》、励志小说《环湖日记》。099693A8-4F81-41EF-8F4C-8BDADEDB2E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