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调研

2019-09-10 07:16刘传琳王晓翠李延杰周颖王娜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全媒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刘传琳 王晓翠 李延杰 周颖 王娜

摘要: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立,熟练掌握多种媒介的复合型新闻人才欠缺,而全媒体语境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将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探索,对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传媒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全媒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一、调研目的、时间、对象和方向

为了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中“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的工作部署,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新闻传播系以建设“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全媒体语境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调研工作。

依托传媒、服务传媒是我院的办学特色,新闻传播系以此为出发点,依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明确现代学徒制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点,引导行业、企业和学校积极开展学徒培养,从标准体系建设、双导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培养模式改革、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调研,结合我系的教学特点,积极探索全媒体语境下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本次调研贯穿整个“山东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项目”的进展过程。前期调研从2018年合作行企业调研开始,到2019年八九月份的学校调研和学生调研。涉及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大部分。

二、调研背景与意义

当前媒体环境复杂,新闻教学混乱,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媒体人才培养方式依然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所以,严格按照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学校教师与行业师傅一起进课堂,旗帜鲜明地把握媒体教育舆论格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社会适应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研全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也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三、调研内容

(一)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仅靠学校培养是不够的,必须深人行业一线,脚踏实际,以实践锤炼自身。要加强学生在媒体实践工作中的操作技能,使其具有和现代传媒业界直接契合的能力,就必须集合学校与媒体行业的力量,着重于传媒技能的传承与规范,形成长效的现代学徒培养机制。

校内师傅队伍,深人企业一线,对全媒体传媒人才需求岗位进行深度调研和体验,总结岗位需求一手资料。通过走访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互联网传媒集团、梨视频、大众日报等单位,对部分栏目的记者、摄像、策划、编辑、后期制作、新媒体运营等岗位进行分析、提炼,明确了学生的实践培养方向,优化课程建设,实现学生技术的精准对接,构建“必修课+选修课+项目化”的适应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二)了解现代学徒制的政策层面的相关要求

新闻传播系主任刘传琳带队参与了“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成果梳理”高级研修班。了解职教改革发展的新方向,并与现场专家交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和实践探索的具体实施方案,学习其他学校现代学徒制具有解决行业企业问题、完善制度、培养人才的措施,初步对人才培养标准、实施条件、制度体系、试点深层问题有了理论认知。

(三)调研其他省级现代学徒制验收通过学校的人才培养情况

通过深入调研前两批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学校,发现现代学徒制项目培养的人才获得了较高待遇,初入工作岗位既能获得主管职位的待遇和薪酬,工作能已得到单位的认可。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与规划,从项目的计划与准备阶段,到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都有详细而具体的规划。

(四)对学生实习的调研情况分析

在此次调研过程当中,就专业软件的掌握、目前课程对就业的帮助、课程设置、资格证书的获取、对本专业毕业生能力的需求、对现代学徒制中师傅的技能要求和对该制度的建议共六个方面对2015-2018届的参与“現代学徒制”的毕业生展开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总体而言,同学们给出的结果充分肯定了当前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暴露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四、调研结论

(一)推广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符合当前行业企业需求的新闻人才

当前,山东省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方面走在前列,县级媒体融合速度加快,地市级、省级媒体也在不断融合创新。这就需要新时代传媒人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的新闻工作方式,更要能够熟练掌握多种媒介形式,真正做到“一专多能”,成为全媒体记者。

我院的基础设施完善,实习实训设备齐全,专、兼职师资队伍稳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得到社会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可。在专业建设方面,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新闻采编与制作更是我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并与山东教育电视台、大众网、梨视频等媒介紧密合作,优势明显。

而在目前的环境下,这种熟练掌握多种媒介形式的复合型传媒人才的缺口仍然较大,单位和企业对这类人才有较大的需求。我院作为山东省内唯一的传媒类专科院校,可以结合我院实际,充分利用我院资源,结合现代学徒制度这一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单位和企业培养出所急需的传媒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全新的“全媒体学徒班”之路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自2017年开始便与山东教育电视台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现代学徒制的师资互建、制度设计、标准界定、资源共享、学生培养、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效。

学院创新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完善和引进媒体大师的制度与政策,使学院聚集了一批具备高超传媒技术能力的大师群体。在校内开展名师工作室:分别从电视新闻方向、报纸采编方向、VR纪录片方向、电视纪录片方向、新媒体方向、摄影摄像方向等不同的专业方向,在校内外搭建实践平台,与当前学校的实训平台相配合,既提升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形成对外服务的集成平台,形成广泛的影响,又可以采取师徒传艺的方式,同传媒行业签订共同培养学生的协议,根据行业对学生的能力需求情况以及学生自身发展情況,灵活选择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学习内容、学习年限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空间。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校和单位互为平台,资源共享,产学一体,紧密合作,共享品牌资源、设备设施资源,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人才交流共享。在此基础上,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解决传媒教育与传媒实践问题,不断在之前的基础。上更新知识,而学校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如此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学院将用人单位作为学生学徒、实训基地,将用人单位的栏目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推行主体参与型教学。同时,用人单位还肩负起了双师型教师培养锻炼基地以及学生就业创业、走向社会的平台。而在一定程度上,用人单位也充当了学校的宣传窗口,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绩、科研成果和先进经验。

(三)以“校内工作室”为载体,以校内合同规范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在项目的设计与准备阶段,首先对参与人员进行严格筛选,确定项目参与人员。选拔相关专业教学业务骨干、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优秀教师参与其中。学徒从顶岗实习前一学期的学生中自愿报名,经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共同选拔产生。

通过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设计撰写相关的条例和规定,落实各方主体责任,明确相关义务,真正将现代学徒制度落到实处,发挥作用。不仅保证了各方的利益,更是对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有力保障。

(四)“双导师+双主体”育人,创新育人机制

在建立现代学徒制度的过程中,按接收教育过程的人学一求学一毕业3个阶段,将“双导师+双主体”育人模式贯穿其中。在企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切换中,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纳人其中,在学生和学徒身份的互相融合中,打造和谐的现代学徒制度。

相互挂牌建立实训基地,学校在企业挂牌设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学校挂牌设立相应的培训基地。通过双基地的培养模式,企业为实习基地,学校为教学基地,实现基础资源互通,共同培养人才。

建立学校授课与企业顶岗之间灵活的日、周、月、学期等轮换制度,由校内教师及企业师傅共同填写学徒成长日记,建立学徒档案,分段交叉育人,实施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

校企共同制定招生章程,公开发布招生信息。完善学校招生录取与企业用工相契合,为学生就业打下前期基础。规范学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对于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制度

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以教师技术技能实践、集中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教学水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鼓励企业选派行业专家、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建立师徒结对档案,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

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学术交流、课题研究、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政策。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教学任务由校企双导师共同实施,学校导师主要负责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合作企业师傅主要负责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顶岗实践与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

五、调研成果

(一)与行业接轨,促进科研与专业教学同步改进

进一步加强了校企之间的人才交流,建立起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我院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传媒对人才的技能需求情况,和毕业生进行交流。结合现有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进一步完善了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契合了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促进了教学改革。同时,行业专家也走进校园,为学生带来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与实践经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山东广播电视局的调研《基于移动互联网思维的广电行业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践研究》立项,教育厅职业教学改革1项课题立项,同时申报了行指委职业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训教学设施建设标准项目。与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逐步推进自编教材编写,并完成从校本教材到出版升级。

(二)以现代学徒制为依托,积极展开企业的校企合作

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项目。现代学徒制招生录取和传媒行业用工模式相衔接,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习计划、评价标准等方案,促进教学可持续发展。与4家企业的合作稳步推进,签订了校企合作战略性发展总体框架协议,学校和单位互为平台,资源共享,产学一体,紧密合作,共享品牌资源、设备设施资源,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人才交流共享。

与山东教育台达成“前台后院”战略协议,通过参与教育卫视的节目策划、采访、制作等,参与了《教育筑梦人》《超级家访》等栏目的策划、选题、督导等工作,带动师生实践能力,更好地打造产教融合,进入产教融合目录,实现双赢。

(三)以新闻大讲堂模式,扩展兼职教师队伍,逐步推行双导师制度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院的教学活动和行企业的生产活动紧密联结,打造课堂课程教学、校内活动延伸、校外项目拓展、企业生产顶岗的立体化对接模式,使学生在校内能够了解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增强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配合全真模拟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同时,校内实训设施的不断完善也使学生的实操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四)利用学徒身份,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集中在:记者编辑等采编一线人员、新媒体运营及摄影摄像等实践类职位。因此,重视实训课程建设,引入企业实训技能考核标准,细化学生实训技能培养方案,制定岗位培养目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适当增加该岗位所需技能的课时比例,加强实训训练。最终作品的考核由学校、企业和行业师傅三方共同评价。

在课程设置方面,与企业一线接轨,按岗位的技能需求,适当增加图片处理软件、声音处理技术、图文编排、演播室操作等技术性课程。增加两微一端、短视频、H5等新媒体类课程。推进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岗位培养要求,更新专业课程体系。

六、结语

利用“学徒+学生”的双重身份,提升培养“新闻+技术型”人才,提高专业素养,能有所长,打造专业优势,处理好“全”和“专”的关系。增加新媒体采编的学习,能促进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型媒体人才的培养,满足当前融媒体的发展人才需求。

(作者单位: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全媒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