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静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占有较大的比重,对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首要目标。在目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存在着学生学习被动、体验感较差、参与度较低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原阅读的理论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原形阅读理论的实际应用展开了分析。
一、原形阅读理论的简述
阅读的思维过程是由多个连续的阅读阶段而组成的,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文字连接成词语、词语连接成语句、语句连接成段落以及段落连接成文章。原形阅读理论深入分析学生读者与语文课文这对矛盾,根据阅读者读文思维流动的特点提出了根据文本原形阅读的理论概念,并通过语文阅读实验揭示了两类阅读印象的种种特性。书中有关“文言文弱语感教学法”及“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教学设计”的论述,属于对原形阅读理论的实践性应用。在原形阅读理论下,读者基于文字更好的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内涵,保持读者思维流动与文本的一致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原形阅读理论的实际应用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原形阅读理論的阅读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书更注重字、词、句、段之间的联系,以此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夯实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将文章整体与局部紧密联系起来,潜移默化之间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阅读习惯,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一)建立起阅读知识体系,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
文字是文章的基础,承载着作者的自身思想感情。学生对于文章字词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其对于语句、段落以及整篇文章的理解,因此,字词的理解能力决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在应用原形阅读理论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建立起阅读知识体系,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在建立起阅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文章的字词含义自主的进行探析,深入到课文中理解字词的意思,同时还需要结合上下文和语境对字词的含义进行合理的推测。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对通假字和词类活用进行思考。因为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文言文中有较多的通假字和字词活用的情况,学生如果不能学会根据语境对字词含义进行推测,文章理解就较为困难。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和“其曲中规”中的“曲”意思。学生对“水”的理解联系语境可以较快得知是名词做动词,游泳的意思;“其曲中规”的“曲”容易被理解成动词弯曲,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得出曲是名词,意思是弯曲的弧度。
(二)根据文章的整体感情,理解原形阅读理论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阅读课文时,要加强对文章整体情感的引导,灵活地把握住文章的整体脉络和关键之处,以此为思考方向,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特别是,根据原形阅读理论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概括、对文章的层次进行划分时,也要强调对于内容的理解和字词的理解,并进一步对于文章思想感情和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技巧进行分析。
例如,在苏教版《赤壁赋》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理解情感,比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做好准备,对于苏轼的身世、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和他当时的境遇进行了解,在开始讲解时向学生提问,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和总结,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整体框架。在讲解完毕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避免了教师替学生思考的误区。
(三)重视阅读教学的鉴赏,培养原形阅读的能力
教师在应用原形阅读理论时,要注重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文章中的美和情,建立起与文章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思想和审美受到熏陶,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原形阅读理论的魅力。在应用原形阅读理论进行阅读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流动和感情波动进行预设和准备,引导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除此之外,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于文章有着不同的感受和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内心体验,不应要求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都一致,都是标准的,而是强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鉴赏的独特体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文章内在思想感情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我与地坛》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与作者表达的对马的同情进行鉴赏,对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品悟。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我与地坛》中,‘我’第一次来到地坛是什么样的心情?”,在学生思考回答后,进一步提问,“进入地坛以后,作者发现它除了“荒芜”还有什么特点?(原文回答)”,最后让学生总结是哪些东西体现了古园的“神”,寻找人物内心柔软的地方,与文章进行共情,“在这样的一个古园中,作者思考了哪些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感情,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对生和死的思考,在人生的低估对生命的感悟。
总而言之,原形阅读理论对于解决现有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其实际应用有效的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原形阅读理论实现将学生思维与课文的紧密结合,对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阅读能力有着显著的效果。原形阅读理论的实际应用将会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实现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