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军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教学被教师忽视,造成情感教学的单一化、传统化、模式化。语文本是一个储满情感的海洋,教学就应该激荡起情感的浪花,激情洋溢,以情育情,教师献身孺子,一片赤城,一往情深,把教材情转变成学生情,用教师情激发学生情,使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学
情感因素既包括教师的也包括学生的,同时更包括教材本身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和人文信息。只有在挖掘情感因素时深入、细致,才能使学生思维更活跃,思路更清晰,个性得以正确张扬,课堂主人的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从而使其素质得到真正提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如何把握好作品的情,深刻挖掘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培养学生情感呢?总的来说,应该引导学生在真理和真情中体会感动,在善良的本性中纵观人生百态,在美的感觉中感受舒适与自由。具体说来,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和培养情感因素。
一、以生为本,改变只注重教不注重学的教学模式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常常见到这种现象——面对语文课本上丰富的审美素材,教师也仍然是抱住课本,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好像只要记住了教师的种种关于美的精辟分析,学生自己就能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了。其实往往是教师在台上自我陶醉,而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平铺直叙,没有一点波澜起伏或情感点缀,又怎能有吸引力呢。首先,要打破传统教育思想,让这些老师明白现代的语文课堂是怎么样的,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我们的学生更应学会什么有益的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诗歌单元中,教师就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在第二单元的散文单元中,就应该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透过散文的语言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荷塘月色》体现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的复杂感情,《我的空中楼阁》寄予的作者的精神家园等。
二、研读文本,力求使基础情感向高级情感转化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不读到‘其意皆出我心’,‘其言皆出我口’是不罢休的。”要吃透文本,就要把课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搞清楚,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动机,这样便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来由。其次,就课文的构思、技巧、主旨等方面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取向,并且能够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对其进行辨别和批判,从而在突破很创新中,挖掘更深的情感因素。
语文学科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同时引导学生把亲情、友情、爱情、人道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情、美感等高级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语文有深层次理解,避免写作中认识片面,格调不高,观点偏激现象,可利用《致橡树》对传统爱情的否定和对现代爱情观的阐释,和《故乡》、《茶馆》中的人物的悲惨命运与时代的关系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以情感人,采用情景设定法激发学生情感
要做到以情激情,点石成金,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部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孔子强调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通时不启发他,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时不开导他。也就是把学生带到“愤”与“悱”这种边缘状态,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将学生带到这种醒悟,情感激发的边缘地带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一定的情境,启发学生。形象性、情意性是语文的典型特点,语文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两个特点为情感教學设置一定的情境,把学生引入你设定的氛围当中,在这样的情境中,体验真善美所带给他们的心灵上的刺激。
首先,可以创设言语情境,教师可根据文本的不同调控上课的情感状态,散文的舒缓,诗歌的跌宕起伏或激扬或温婉细腻,在不同的情境中,学生更能深入体会到课文的内在情感,通过言语的描绘创造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来感受情感意味。如,在学卞之琳的《断章》中,只有短短的四句诗,由于内容少,就可以添加适当的想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你的言语的场景描绘,让他们从多角度地解读这首诗,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想法,构思不同的场景,体验不同情感。其次,可设定具体情境。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内容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话剧、朗诵、辩论赛,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活动中亲身体验,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根据主人公的情感,把握一定的情感基调,达到非凡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记忆深刻,并参与到语文实践中去,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当然,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多媒体的音乐、影像,从听觉、感觉上触动学生,选择适应的音乐,让音乐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辅之以老师的讲解,老师抓住这以良机,进行情感教学,只有这样充分的体验,才能够让情感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语文是一门鲜活而情感充沛的课程,因此我们要求真,学做真人;向善,磨砺品质;逐美,培养情趣。语文老师是学生每天都要面临的对象,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老师的终极使命就是开导学生去挖掘教材中的真挚情感,引导学生品味美好的人性。
参考文献:
[1]韦焯炽.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 2011(22)
[2]李燕.语文教学莫疏于情感教育[J].中国教师. 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