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9-09-10 04:16:02赵丽洲白建斌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倦怠学习动机教学方式

赵丽洲 白建斌

摘 要:大学生倦怠现象范围比较广,辽宁省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大学生倦怠主要涉及到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四个方面的原因。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会直接影响到其学习质量和效率,对大学生就业后的发展和成长也有间接影响,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需学校、家长及社会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学习倦怠;学习动机;教学方式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辽宁省大学生倦怠现象范围比较广,通过对辽宁省内4所高校学生的座谈和调研,发现辽宁省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直接的,对大学生就业后的发展和成长也有间接影响,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需学校和家长及社会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辽宁省大学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体因素分析

1、个人情绪的影响分析

人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行为活动,会影响到个人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交关系。通过对4所高校学生的调查得知,有63.6%的学生认为如果心情不好,那么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进而直接影响到学习质量和效率。个人情绪会对学习倦怠产生较大的影响。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处于人际交往、学习与就业的关键期,面临互联网时代变迁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多种价值观念的冲突,这将从内心里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明显而强烈的刺激,导致他们的情绪波动会很大。大学生需要对自身的情绪进行合理调节,如果没有调控情绪的能力,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其自身情绪受到较大的变化,无法保持一个稳定情绪来进行学习,其学习效果和效率就很难获得保证。

2、对所学专业的态度

上大学后,学生对于其所学专业的认识及态度,是影响学习倦怠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调查中,有27%的学生认为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就业促进作用不大;有70%的学生存在课后从未翻阅过与专业相关书籍的现象。这导致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不足,认为自己所学并非社会所用,工作单位的用人要求及工作性质与其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一定差距,于是出现了逃课、厌学、躲避学习等现象。

3、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是否具备某一种行为的能力判断,即人们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实施某一行为并实现预期结果。当人们确信自己有能力实施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努力去进行这一活动。学生自我效能感可以分为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及对就业能力的自我效能感。具有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会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增强学习行为,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当学习目标实现后,又会进一步的增强其学习自我效能感,促使其更加努力。反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出现逃避学习、厌恶学习的情绪。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自我效能感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此次调查显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没有打算,对自己未来感到迷茫,不知做什么,不知如何去做,就无法确定学习方向。学生没有学习动机的驱动,那么其学习方向就不够清晰明确,进而会影响到其具体的学习行为,无法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校因素分析

1、授课方式与师生互动关系

教师是引导学生知识和能力成长的导师,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教育来获得知识。教师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30%的学生认为老师只会照着课件和书本死板的讲课,学生认为其过程枯燥无味,没有新意,78%的学生认为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很少。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基本形成,老师很少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学生交流学习和生活,不了解学生学习的思想动态,也没有很好地进行引导。

2、同学朋友关系

大学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小社会,学生之间的思想和行为会互相影响,学习倦怠现象在学生之间会产生扩散效应。

有35%的学生觉得班级的学习气氛会影响到个人的学习状态。大学的同班同学在一起学习一起上课,当存在一部分同学逃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时。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到其他同学,但这种学习倦怠现象会引发其他学生的模仿,具有间接的负面影响。36%的同学觉得在学习的时候都更愿意和那些自主学习程度高的同学一起学习,既可以在学习上督促,又可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反之,和学习倦怠的同学一起学习,就会被他们的习惯所影响。当然这些情况要更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区分,有的同学更喜欢自己一個人学习。

有3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学习心态会受到同寝室同学的影响。同一寝室的学生间关系一般都比较好,相互之间的行为和习惯影响比较大。大学生活的自由程度,会使得学生很难合理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当同寝室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这肯定或多或少的会对同寝室学生产生影响。

3、学校课程内容与课程设置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得知,课程内容设置对学习倦怠也会有着较大的影响。被调查对象中,有46%学生表明自己对学习的课程没有兴趣,课程学习非常枯燥乏味,43%的学生认为课程过多,课程内容与未来工作内容脱节,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学习倦怠。一些学校课程内容安排上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采用“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模式,不断地将学习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如果不能够展开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那么就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学习,自然会影响到其学习质量和效率,学生发生学习倦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些专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不合理,课程增加,使得学生学习负担逐渐加重,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和生理的疲惫感。通过分析本文调查结果可以得知,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但是却无法自主选择,只能够被动接受,这使学生感到压力沉重,产生厌倦情绪。调查结果还显示,有46.5%的 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重视,学校只重视了理论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不知道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中。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分析

1、家长期望

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从某种程度上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会对学生的学习倦怠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处于大学学习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如果大学生的个人想法和家长存在冲突,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同,那么就会使他们陷入痛苦中,出现失落、纠结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引发学习倦怠问题。

2、父母教育方式

如果子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无法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帮助,那么就会对其学习积极性带来打击。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要合理的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对子女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充分的了解子女的需求和真实想法,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否定子女的努力和行为,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他们出现学习倦怠

(四)社会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复杂

目前,社会环境纷繁复杂,信息大爆炸时代,新鲜事物层出不穷,针对大学生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如校园贷,网上兼职,网络诈骗等。大学就相当于一个小社会,其中会有很多的诱惑,其实这些和学习倦怠是呈现正相关的,涉入其中就必然会影响到学习,导致学习倦怠程度增大。

2、就业压力

受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辽宁省毕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到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找工作,留在本省的学生人数日益减少。这也意味着,找工作的难度在上升,加大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加之有的专业就业率不高,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担忧,觉得学或不学也找不到工作,不如放松一些。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在混日子,目的只为最后拿到毕业文凭,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日渐消耗,学习倦怠的情绪慢慢滋长。

二、缓解辽宁省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对策

(一)个体因素改进建议

既然缺乏学习兴趣和目标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做好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未来发展有清晰明了的认知,提供给学生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规划好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合理规划时间,可以利用课余去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而不可荒废自己的大学生活。其次,建议学生每学期要合理选课,避免课程过多而带来的课业负担;按事情的重要性有优先顺序的管理时间;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认同自我价值,并制定合理学习目标;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参与休闲、娱乐等活动,不能忽视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适当的时候可以请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二)学校因素改进建议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须改变传统授课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采用雨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转变对学习的态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获取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设置授课内容的时候,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起来,通过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学校应适应时代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能够为学生各种技能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有机会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避免学习倦怠的发生。

(三)家庭因素改进建议

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并建议家长应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从家长角度严格督促。同时要建议家长应正视对孩子的成长期望,通过经常性的鼓励、沟通和交流,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减少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发生。

(四)社会因素改进建议

一是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目标和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学习信心。同时要加强与相关就业单位的联系和沟通,逐步改变现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用人机制。二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尽可能降低复杂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影响。

三、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涉及到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四个方面的因素。大学生学习倦怠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质量和效率,而且会影响到大学生自身身心健康发展,所以需要对学习倦怠现象引起重视,采取可行性措施来削弱大学生学习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连榕,杨丽姻,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6(1):47-51.

[2]学生感知教师自主支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自主心理需要、内部动机的中介作用[J].张丹慧,符定梦,刘红云,刘鲁曼.  教师教育研究.2018(01):79-86.

[3]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的多元概化分析[J].罗杰,周瑗,陳维,潘运,赵守盈.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05):665-669.

作者简介:

赵丽洲(1975-)籍贯山东莒县,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2016lslktzijjx-36)

猜你喜欢
学习倦怠学习动机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44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44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东方教育(2016年10期)2017-01-16 20:23:37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14期)2017-01-16 00:32:15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