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境导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价值体现

2019-09-10 18:48彭红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情境导入生活化小学数学

彭红

摘 要:情境、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情景导入等是在当今课堂教学研究中频频出现的概念,如何将情景被引入课堂成为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情境的定义出发,基于情境激发小学生积极的情感,符合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从而真正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意识,由此澄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导入;实施价值;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的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阻碍和抑制作用。在熟悉的、带有现实事件的环境作用下,兒童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之中去。将情境引入教学之中正是为了能充分利用儿童心灵上这宝贵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以那些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的生活场景为依托,直接提高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儿童的数学活动成为他们自愿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认知活动之中。

一、情境引入能支持儿童内化数学,实现日常经验的数学化

情境引入课堂符合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的数学学习的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入学前,儿童是通过探索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来了解并获得数学学习的。例如:他们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数各种物品很早就接触到了数,形成了初步的对数的认识;通过摆弄各种积木形成了初步的有关图形的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儿童都是通过观察大量生动的、色彩鲜明的形象,通过触摸操作各种实物,才建立这些“数’与”“形”的认识的。可见,儿童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已经有着许多关于数学的经验,以及关于数学活动的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常常是零散的、混沌的、表象的、粗糙的或者是无序的,因此,最有效的学习组织就是能积极地唤起儿童的这些经验,使他们能在教师的有序引导下主动地去将这些经验数学化。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电脑出示由一个花坛,分别是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三个小朋友以同样的速度各自绕花坛走一圈,教师让学生猜测,哪个学生最先回到起点”,以此来引入“周长”这一数学概念。在这个例子中,情境是学生观察、思考的起点,在情境中蕴涵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这一概念,通过观察,学生对于图形的周长有了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建构起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周长的直观形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归纳,学生发现了“周长”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念转化的过程,情境所提供的表象支撑作用对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数学概念起到了比较大的效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到:“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将情境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撑他们思维的表象。

二、情境的运用能够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将情境引入数学课堂,是为了利用情境的表象支撑功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情境的运用还能够起到加深和拓展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乘法教学时,教师往往喜欢将类似于“一辆汽车4个轮子,3辆汽车几个轮子?”、“1只螃蟹8条腿,4只螃蟹几条腿?”的情境引入课堂。有学者[7]将这类情境称为一对多情境,即一个与多个相对应的现象。通过对这类情境的操作,学生会发现乘法所表示的这两个集合之间的一与多的关系恒定的,即在一个集合中每加入一个元素,在另一个集合中就要相应地增加若干个元素。虽然在这两个集合中所加入的元素数量不同,但是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这样就使学生初步理解“比率”的意义。同时,由于情境中两个变量是共变得,且这种共变是有因果关系的,其中又隐含了“倍数”的含义。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儿童通过探索他们的生活世界来学习数学,因此,对于儿童而言,数学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是在抽象的数学世界与儿童的现实世界中建构一种联系,帮助儿童形成数学产生于实际生活,必然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意识。

显而易见,将情境引入课堂,就是将儿童要学习的知识蕴含在以情境为背景下的问题之中,由于情境往往是那些学生熟悉的熟悉的生活场景,因此,儿童首先就能充分感受到学校中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同现实世界之间是具有一定的联系的。随着对情境中所蕴含的问题进行不断地表征,儿童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此方案,在这期间,由于获得各种信息,他们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案,最后解决这个问题,获得一定的新认知。期间,儿童会逐渐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而且在成功地解决现实问题之后,儿童会逐渐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而且在成功地解决现实问题后,儿童产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往往会强化儿童的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儿童会比较愿意从数学的j角度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即儿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会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情境可以使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地活动,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同时又能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娟娟. 小情境,大智慧——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价值和原则[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26(1):44-48.

[2] 孙蕊. 以生活化情境导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操作措施[J]. 祖国,2017(8):236-236.

猜你喜欢
情境导入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情境导入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的“情境导入”艺术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导入的应用
数学课堂的导入技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