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娟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自觉自发地投入学习中,以主动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预习习惯的培养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语文教师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将简单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重要性
古有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今有学生不学无准备之习,所以学前准备于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使学生学会预习并建立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快速投入语文教学中,因为人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有天然的亲和力,也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这就避免了师生课堂“零互动”的僵局出现。其次,学生拥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做好充分的学前准备,了解新知识中自己不会或者存在有疑问的知识,才能在教师讲授时有针对性地学习,实现高效率学习。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容易使其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因为好习惯是受益终身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
1.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首要举措,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明确预习主题,为学生预习导航,让学生的预习有目标指向,接着再以文章中具有趣味性的知识为基点,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投入预习的过程中去,以此逐渐培养學生的预习习惯。
2.教授学生预习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要使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外,教师还要教授学生预习方法,如此才能获得高效率的预习成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用的预习指导方法有阅读、识字、标注、思考以及查阅。首先,学生需要对所学的文章进行通篇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进行查阅学习;其次,对文章中感悟最深或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显眼标注,并从旁追写原因,便于上课时向教师提问;最后尝试解读文章背后的问题,并提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借助多方T具查阅文章作者和文章创作背景相关的故事,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为高效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建立自主预习平台。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还要合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搭建自主预习平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和文章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欲望,接着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目标预习。既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预习激情,又能以高效率进行预习。
4.强化预习检查监督。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还需要加强预习效果检查和监督,使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预习。例如,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选择将预习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规定学生在要学的课文上作明显标记,或者布置硬性预习问题,在课堂教学时随意选择学生进行回答,以此检验学生是否预习以及预习效果如何,及时作出正确的指导。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检查力度,将预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到实处,同时还可联合家长,共同督促学生自主预习,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并教授其预习方法,关注学生个性的发挥,努力为其构建自主预习平台,并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使学生自觉、白发地去预习,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责编 唐琳娜)
参考文献:
[1]王昱淳.小学语文预习习惯的有效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