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教研发展迅速,网络教研作为新型的教研形式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在提升教师素养、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丰富教育内涵、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完善“互联网+”教研的网络安全;通过进行顶层设计,确保教研活动顺利开展,完善教研过程;健全评价机制,确保活动的实效;与时俱进,丰富“互联网+”教研内涵。
关键词:“互联网+”;区域教研;教研制度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0-0012-03
2015年全国教研工作会议中明确要求:要推进教研工作机制和方式转型,重视和加强网络教研,建立研讨交流和優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互联网+”教研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是“互联网+”教研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互联网+”教研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从2015年开始,邯郸市开始进行“互联网+”教研的实践与研究,根据自身特点,在“互联网+”教研制度建设和实践上进行了大量积极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加强基础制度建设,确保网络安全
“互联网+”教研开展的前提是确保网络安全,既要保证网络合理运行,又要保证各项教研活动顺利开展,也要弘扬正能量,唱响好声音,防止非法、有害信息的出现和传播;同时,也要保护教师的利益,保证教师的隐私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为确保网络安全,国家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2017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九条明确指出: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互联网+”教研作为互联网的应用之一,也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这就要求“互联网+”教研必须制定基本制度,对可能发生的网络安全隐患进行制度性隔绝,对活动参与人员的语言、行为等进行必要的约束,杜绝任何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的事件发生。
邯郸市在开展“互联网+”教研之初,就把网络安全作为“互联网+”教研的最基本要求,从法律、法规和基本道德层面入手,首先制定了《邯郸市网络教研使用管理办法》,直接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令292号)相关内容纳入其中,对参与人员提出了具体明确地要求。为保护教师利益,《邯郸市网络教研使用管理办法》还对网络教研中的密码设置、隐私保护等也进行了说明。在邯郸市网络教研中心建立后,又制定了《邯郸市网络教研中心管理规定》,对参与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教研活动提出了基本要求。
这些基础制度的建立,保证了网络教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保证了网络教研在开展过程中对国家各项法律地遵守和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恪守,为邯郸市“互联网+”教研活动地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进行顶层设计,确保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同传统教研相比,“互联网+”教研具有参加人数多、不受时空限制、开放性和民主性强等优点,但同时也因为参与人数多、开放性强、更加民主,导致管理难度大,体现出部分研究过程较为松散,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对于网络教研活动必须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完整、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使网络教研目标清晰、过程扎实、成效显著。
在“互联网+”教研项目启动后,邯郸市就针对全市的网络教研形态进行了顶层设计。对每一项活动如何开展,具体的形式、方法、内容、步骤、考核等进行了充分论证。根据全市实际,先后制定了《邯郸市网络教研开展办法》《邯郸市在线辅导实施方案》《邯郸市网络优质课评审办法》《邯郸市互联网+课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各项活动开展的程序进行了说明。如针对网络主题研讨项目,就通过《邯郸市网络教研开展办法》,对研讨全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规定:教研主题如何产生、怎样在网络上发布公告、哪些人可以参与、参与人员怎样登录、在教研过程中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主持人和协助人如何分工等。通过翔实、具体的规定,对整个研讨活动进行了全面规范。
制度的顶层设计不仅体现在活动形态上,也体现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如开展网络主题研讨会,为了使各项活动都有目标、有过程、有系统,使研究具有整体性、连贯性、一致性,邯郸市教科所每年都会在开学前进行全面研讨,征集学校、教师最关心、最关注、最难解决的问题。经过论证后,确定为全市网络教研主题,然后将这一主题向全市发布,全市各县(市、区)、学校全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形成研究合力。开展“互联网+”教研的三年来,邯郸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学科课堂优质课标准、网络“一课一研”的实施、学生素养提升路径、课堂“学科思政、立德树人”的方法研究等主题研讨活动。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邯郸市目前确立的“互联网+”教研活动形态有:网络主题研讨、网络优质课评比、远程课程指导、远程优质课展示、远程教师培训、“互联网+”课题管理等。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全面引领了全市的教育科研工作,推动了全市教育科研水平地提升,在提升教师素养、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健全评价机制,确保活动实效
相对于传统教研方式,“互联网+”教研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远程管理和远程指导。因此,在各项活动机制建立、教研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后,相关的评价考核机制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评价科学到位,才能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研。
在反复征求意见,不断论证的基础上,邯郸市构建了针对全市“互联网+”教研的评价体系,出台了《邯郸市网络教研评价办法》等相关文件,全市各县(市、区)和学校也制定了本区域的网络教研评价办法。
邯郸市的“互联网+”评价体系层次清晰,设计合理。市级评价侧重于对县域的整体评价,从县域区域内的活动组织状况、开展活动次数、区域内参与人数等维度对各县(市、区)的网络教研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县域对辖区内学校的评价更加注重活动组织;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则更加具体地落实到每一次活动中。
在各项评价体系建立后,邯郸市每学期都对各县(市、区)网络教研状况进行整体评估,对各县(市、区)网络教研状况进行排名,对县(市、区)网络教研提出指导性意见。评价体系的完善极大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仅2019年上半年,全市开展网络教研500多次,参与教师超过20余万人次。目前,邯郸市的网络教研已基本实现四个全覆盖:网络教研系统使用学校全覆盖;开展教研的学科全覆盖;教师参与全覆盖;教研过程监控全覆盖。
四、与时俱进,丰富“互联网+”教研内涵
“互联网+”教研是依托互联网进行的,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互联网+”教研提供了更多空间,而学校和教师的需求也对教研提工作出了很多新要求。因此,“互联网+”教研要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完善。在几年探索后,2019年邯郸市教育局再一次出台了《邯郸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网络教研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
针对“互联网+”课题管理,为加强对科研课题的过程性管理,邯郸市教科所在2015年提出要求:课题研究人员要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在博客上进行展示,还制定了课题博客日常管理细则。2018年,邯郸市教科所对课题评审工作进行了再次“升级”,将市级课题的立项评审等工作放在网上进行。多次“升级”后的“互联网+”课题管理不仅科学规范,还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效率。
优质课展示、评比是深受广大教师喜爱的教研活动。2017年,根据教师需求,邯郸市将部分优质课视频通过平台播出,使全市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够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2018年,邯郸市教科所对优质课展示进行改进,将优秀教师的课堂通过直播方式向全市教师展示;2019年,邯郸市建立了“网上优质课评比平台”,通过平台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师的参与度,受到了全市教师的欢迎。
各项制度不断更新完善,推进了邯郸市“互联网+”教研不斷深入,教研内涵更加丰富,教研质量逐年上升。邯郸市“互联网+”教研实施四年来,已经成为打造智慧教育、推动邯郸教育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邯郸教育的一张“新名片”。全国各地来邯郸市学习的同仁络绎不绝。
随着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教研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对“互联网+”教研制度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深入。邯郸市也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不断推进“互联网+”教研向更高层次发展,推动区域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