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姬娟
在日常教学中有的老师喜欢让学生对一些所谓优秀范文进行仿写,有的甚至让学生把所谓的好文章和段落全部背诵下来,之后在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但是本人认为这种方法不可取,而且一旦让学生养成这种“背作文”的不良习惯后,不仅会造成写出来的作文如工厂加工出来的产品一样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还会让学生形成惰性依赖的习惯。本人认为只有通过学生自己走出去,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积累到第一手的丰富的写作素材,并且由于是他们自己的亲身感受,因此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言之有物,具有感染力。
善积语句,提高表达能力
积累是基础,因为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没有语言这个基础建筑材料,那么文字大厦永远是空中楼阁。教材中有许多的美文,尤其是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文,具有非常多的写景的文章,文章语言优美、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浅显易懂,值得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并教会他们把这些优美的词语进行积累。
例如,《秋天的雨》中的:“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这些语句极其优美,既有条理又通俗易懂。而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意境深刻,经久不衰,是学生学习词句的典范。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词语学习能力,在他们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注重教会他们读出语言的音乐美,感受语言带来的画面美,从而引出语言的含蓄美。通过积累并记诵这些优美精炼的语句,教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学习这种写法,学会灵活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作。这样通过多次练习,就能提高学生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文时也能恰当地根据自己文章的实际写出一些较为优美的句子了。
善讲重点,提高选材能力
对于写作,选材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在当今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非常丰富,平时旅游过的地方和见识到的东西也不少的,但是一旦遇到写作,他们就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了,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选材。当同学们面对繁花似锦一样的材料,写什么好呢,这就要考察他们的选材能力了,选材当然是围绕文章的中心去选择的了,正所谓“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分析课文时,我们可以先圈出文章的重点,找出课文的材料,告诉学生什么是材料选择,让学生明白选择材料时是要选择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材料或者是文章的中心相关的事件来进行写作。接着又引导学生围绕重点来分析材料,明确了选材的方法。
例如分析《绝招》这篇课文的选材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通过组织学生欣赏照片、观看课文相关的动画片等方式,启发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引导他们交流讨论、学会对材料的取舍,帮助他们整理、筛选写作材料,从而教会学生选材的方法,虽然一节课不能完全提高他们的选材能力,但只要坚持不懈、长期这样训练,必定有更大的成效。
学生有了合適的写作材料内容,就不怕言而无物。当然,在选择好材料后,教师就得进行适当指导,全面了解学生的选材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能力。
善画导图,提高布局谋篇能力
有了优美生动的语句和丰富多彩的真实材料之后,怎样才能把他们融会贯通,变成一篇文章,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布局谋篇能力了。而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如果在写作中只是单纯的强调写作的顺序和写作的思路,那样的话,有很多同学就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的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善用书本和多媒体的图画,要他们一边看图一边按照图画中的人物动作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在课堂上画出文章的结构导图,用导图读懂文章的内容,读懂表达的条理,学会把握文章的重点所在,这样用形象生动、具体细致的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爬天都峰》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天都峰的景物的静态图片,要求学生对景物进行描写时,首先要对景物进行观察,抓住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再播放《爬天都峰》的一些人物的游览图片或者视频,让他们观察人物的行动的先后位置不同从而看到的景物也会不同,这样分析写作的先后顺序,让他们明白到写游记时要根据自己的行走的路线的先后顺序来写的。最后就总结分析一下作者为什么选择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特点,是和他的写作意图是相联系的,教会学生写作中要根据写作的目的和中心去选材。而且文章也是重点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特点。这样就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所以,在平时讲授写景物的文章时,我们多用这种画结构导图的方法来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的写作先后顺序,让学生明白写作重点是根据文章中心来决定的,从而提高学生写作布局谋篇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小学生语文的作文教学水平,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积累语句、圈出课文重点、画好文章的结构导图等方式分别提高学生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选材能力、布局谋篇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台山市台城伯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