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路径分析

2019-09-10 20:27李立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园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李立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各领域发展厘清了工作思路,也指明了发展方向。基于此背景,文章从初中生的校园生活入手,探讨如何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作用,在学校研发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等各环节工作开展中,注重并积极促进新思想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以期硕果累累。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少年;校园生活

一、“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思政课教育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就必须从学校抓起,螺旋上升开展好思政理论课,绽放其独特魅力,思政课的理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必然涉及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这种结合是一种新尝试,更是大势所趋。例如,让中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知道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党的领导地位,这不仅是思政课堂的政治常识,也是培育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论根基,爱国主义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思政课堂所强调的文化,应是知识、艺术、道德、美德、风俗及价值观的综合体,强调的是文化自信,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而对其更深内核的挖掘,务必借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文化自信的相关论述和指导,只有充分认识才能理性对待、树立自信;让中学生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思想,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好宝贵经验,让学生产生敬畏之心、指导未来生活实践、理解垃圾分类等一系列国家政策产生的思想源头。

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为使其才用得其所,青少年务必修身养德。而中学校园不仅是其“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重要实践基地,也是以才蕴德的最大温床。新时代青少年务必要怀有服务人民、奉献祖国之心,为什么而读书?无论未来开启怎样的职业生涯,都应树立起当代中国青年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树立远大理想,与祖国和时代共成长;新时代青少年要修交往之德,基于校园生活中同学间和谐相处、相互帮扶,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引,同龄朋友间互诉心声、协同成长,这也是他们走入社会的必备修养;如何养成健全的人格是每个人都要修炼一生的课题,而初中生正处于易变转型时期,对其积极乐观l生格的培育尤为重要,相对于小范围的家庭关系和大范围的社会关系而言,校園更具实践的实效性和真实性,在校园各种学生生活和活动实践中去养成宽容、约束、乐观、进取等各种德行,日前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明确规定,大中小学都要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要为时代明德,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

三、“唯创新者胜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当今世界发展大变革,全球化、多极化、多元化、信息化深度发展、纵横交错,各种变革趋势错综复杂,唯有创新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学校应格外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性,更适合挖掘和培养其创新性思维。从宏观到微观,中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和能力面向社会、观察民生,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医疗、服务、养老、升学等一系列话题,他们是最直接的受众群体,学校生活中从自我管理和服务校园做起,学校可以培养其主人翁意识;面对生态话题,针对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困境,学校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生态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组织各类环保节能活动和发明比赛等,践行正确的做法,在平日学习生活中养成知行合一的习惯、创新并践行的思维。

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就是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过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科学的指导思想便是学校组织教学和活动的使命。今天,中国新媒体注入、信息化发展现状更为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渠道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从祖国的未来一代抓起,从“有”到“浓”,坚定理论自信,看中国少年,风华正茂,昂首拓步走在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

猜你喜欢
校园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开学复课按下“暂停键”,但“校园生活”不停歇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校园
校园生活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