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的号角已然吹响,经济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与之相适宜的思想建设也需紧跟在侧。《给理想一点时间》一书借多家杂文的时事点评予以读者多重的感官冲击,从而吸引读者关注现下社会状况,反思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书中的部分博文让我思虑良多,故列出时代三问对博文所阐述的时事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一、崭新时代的信仰之问
书中多篇杂文都与“信仰”的命题有关,展现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思想建设在信仰版块的缺失和滞后。葛剑雄先生把国人信仰置于历史长河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审视国人的信仰变迁史。而在我看来,信仰是带有理性色彩的产物,是思想自由化下的“有所為有所不为”,是敬畏意识。康德先生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及“位我上者,灿若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能形成这种观念的大背景,是个人自身的敬畏意识,即信仰使然。
徐贲先生提到一个新词语“怀疑时代”,是指当今社会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打击了部分人对于信仰的坚守。经济高度发展的崭新时代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商业社会,利益至上与信仰坚守成为“怀疑”的核心。信仰更多仰仗的是个人内心的道德感和敬畏感,是长时间的作用产物;而利益则是短时间能带来明显收益的“香饽饽”。在这样的“大馅饼”之前,肯定有人选择后者而把信仰抛诸脑后,这是个人信仰感不强的结果。身处这样的“怀疑时代”,我们需要建立怎样的信仰?我想,这个信仰必然是要坚定的,带有先进性的,有敬畏意识的,带理性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很好的迎合了我们对信仰的要求。
而要培养坚定的信仰,离不开个人对普世价值观的认可,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离不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我们接受各种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思想品德课程,也重视五花八门的社会实践活动。此外,也需形成一种不动摇信仰的观念,批判性地看待信仰在这个怀疑时代所遇到的诘难,要用历史的眼光去包容信仰之光未辐射到的角落。要知道,社会是呈螺旋式上升的进步发展的,而坚定的信仰也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当中。
二、焦躁时代的理想之问
也有杂文牵涉了“理想”的命题。在我看来,它们所描绘的社会现状都可用“焦躁”概括。焦躁呈现在我们一生都处在“赶路”的状态——赶着赢在起跑线,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唯恐与其他小孩拉开差距;赶着找一份好工作,寻求安乐稳定的生存状态;急着去结婚生子,谋得俗世人情的一份心安……一生的时间那么短暂,我们要分阶段地按部就班的完成“社会习惯”主导的任务,我们怎么能不焦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晃荡”的声音好比警钟,警钟长鸣,带来的是约束感和自律性。积极的一面是让更多人按部就班的完成基本生活的需要,消极的一面是让一部分需要时间去酝酿的理想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晃荡青春”真的是一种晃荡吗?其实不然,侧面观之,这是社会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以简单的文物修复、历史考古研究为例子,若以毕业后直接就业为导向,这类对文化价值意义重大的技艺、学术研究便不符合需求。除此之外,各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现实收益较少的职业也成为“晃荡”。这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当价值意义大于经济收益的工作不被世俗意义所接受,当人们一拥而上地选择“庸常生活”,这个社会就会了无生机,丧失了动力因子。“诗和远方”只能化为头脑中的念想,长时间无收益的山区支教只能成为少部分人的选择……这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而我们都要“给理想一点时间”。
理想的实现是精神的愉悦和丰富,失去对理想的追求,一生就会变成精神的不毛之地。由此,理想是要树立的。那应树立怎样的理想呢?我认为是以“为他人造福”为上。理想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作为新青年的一份子,我们在确立自身远大理想的时候,就需要考虑理想实现对这个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倾向。
三、辉煌时代的苦难之问
“爱国”和“苦难”是不能离开的关键词。我们现处的时代,国家综合国力强盛,国际地位提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中国魅力”。毋庸置疑,我们处在一个国家实力高度腾飞的辉煌时代,而在这种“辉煌”之下,部分人已经忘记了国家从前的“苦难”。当“苦难”化为历史书上冰冷的故事,当一切残忍的罪行都可被原谅,时代青年就会失去“忧患意识”,沉溺在美梦当中,“好了伤疤忘了痛”。摆脱了历史“苦难”的沉痛负担,失去了架构这个世界的基本点,真实的历史被后人的言论涂抹,则失去了“苦难”本身的意义。由此,苦难是不能被抹去的,过来人应真实地记录。
而“苦难教育”则是“苦难”衍生出来的词语,博文中援引的是一种“苦难崇拜”,个人则更倾向于“苦难教育”。经历过苦难的人未被压垮的人,因锻炼而更坚强,更坚毅,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这是苦难教育的一方面——不畏惧苦难,直面苦难所带来的历练而谋取自强;而另一方面,则是苦难教育带来的忧患意识,比如近代史上那段惨痛的被入侵的过往,让我们不忘增强自身实力,从而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国家主权不被侵害……“苦难教育”是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让人不忘记苦难和带来苦难的源头,永远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
综上,通过《给理想一点时间》这本书,我对当代社会的时事现象进行了深刻思考和细致探索。诚然,上文所提及的信仰之问、理想之问、苦难之问的理解仍处在初步探索的层面,更多的体悟和时事问题的真正解决,还是要落实到实践当中,让信仰、理想、苦难的解答得到切实地安放!
作者简介
蔡冬丽(1998—),女,汉族,广东佛山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