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嘉睿
“安”,本意“平静”,最早现于甲骨文,现常被理解为“安定”、“安逸”、“安全”等。在国人的生活中“请安”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种规矩。导致“安”被太多人所向往的了,有些青年人甚至一味追求“安逸”,放弃理想甘于平凡。但是青年人又岂能肆意地追求安逸呢?
世界很大,给我们青年人的舞臺也很大,但是选择安逸,给你再大的舞台也无用。对于青年人来说,正逢大好青春,追求安逸,不是一种可耻的浪费行为么?
青年人追求安逸,对于个人发展来说,是害大于利的。苏轼在《江城子》中曾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轻狂”多为用来形容青年人,青年人在最好的年纪应当去追逐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怯于冒险,选择“安逸”。张海迪小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选择看似“安逸”的人生,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不甘于平凡的热血在青年时期与疾病做斗争,坚持自己写作的梦想,成为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张海迪在最好的年纪选择实现梦想,而不是追求看似“安逸”生活。所以,青年人要勇于追梦,实现自我价值。
青年人追求安逸,对于社会来说,也是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本是国家的重要脊梁和接班人,身担重任理应刻苦读书,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容闳从小刻苦学习,一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他成为了第一个从耶鲁毕业的中国留学生。毕业那年正逢大好青春的他放弃选择“安逸”的生活,立誓要“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后来他促成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的设立,组织了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同时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为国家、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不要在年轻的时光里,想那些安逸的事,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里,选择沉沉睡去。
当下有一些青年人追求安逸生活,就算有了理想也担心受挫而不愿为它赴汤蹈火,带着所谓与世无争的“脱俗”心理,打算过碌碌无为的生活……这种想法是危险的。青年人应当不甘平凡,勇超自我,不断的迎接挑战,毕竟每位“爷”都是从“孙子”过来的。也没有人一出生就是不凡的,人生自传的理想终章都是由信念和坚持铸造而成的,而青年人更应用追梦,带着“轻狂”不断前行。
希望我辈青年都能有一些“轻狂”,少一些“安逸”。如同鲁迅先生所说的:“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哪怕是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