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职责界定”的调研报告

2019-09-10 08:24陈盈超王双
成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辅导员班主任

陈盈超 王双

摘 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第43号令,上海市各大高校陆续推行班主任制度,笔者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例,从“学生希望”、“辅导员希望”,“各学科任课老师希望”三个角度深入调查,依附于各大高校可循的辅导员工作细则与班主任试行制度,试探析班主任、辅导员之间职责不清,学生对于班主任制度认识不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班主任;职责界定;配备需求度

调研目的:为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三全育人”的教育要求,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水平,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工作队伍,我校拟实行“班主任”制度,但事实上辅导员与班主任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现状在各高校中都颇为显著。

调查试从“学生希望”、“辅导员希望”,“各学科任课老师希望”的三个角度,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依附于各大高校可循的辅导员工作细则与班主任试行制度努力分析、理清辅导员和班主任职责间的区别,为现试行体系提出可行性、合理性意见。

1 调研内容

1.1 学生群体对于“班主任”制度的认识情况,及对其职责界定的倾向

根据口头询问这一预调研结论显示,由于“班主任”制度在我校仅为试运行阶段,只在大一各班有所设立,故而学生群体普遍对“班主任”制度不了解,更甚产生“班主任”等同于“辅导员”,或“班主任”就是“辅导员”的错误认识。

为得到有效的,并能体现同学们自主认识和意愿的数据,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调研在105为学生与15位教职工人员中展开——在询问“班主任”“辅导员”二者“职责”倾向所在时,我们严格依照辅导员守则的规定,在选项设立上做到了较为细致、全面,便于同学们在做出选择之前,先进行对比,即使完全不了解“班主任”制度的同学,也能从中加以区分,并能切实从中表达自己的期望。通过问题5、6的对比,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班主任”主要引领学生学业竞赛、职业发展,“辅导员”则主要负责思政教育与紧急情况的处理,二者共同促进班风、学风建设。

与此同时,我们也多做参考,设置了“您认为‘辅导员’、‘班主任’的须具备的品格有哪些”这一问题,问题旨在在收集数据时,不光能收集学生群体的期待,更能为高校教职工人才选拔提出要求、提供方向。数据表明,沟通能力强、工作能力强,具有亲和力的辅导员与班主任更受青睐,受访者普遍希望班主任较辅导员需要具有更高的学术、科研能力与更丰富的人生阅历。

而问卷第9题,则更侧重于分析“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责任下对班级管理的意义,及如何分工使意义最大化的思考。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当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互相配合,从而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

1.2 辅导员群体对于“班主任”制度的期待

通过对辅导员的采访,我们发现辅导员除了日常的带班工作(1:200即一個辅导员,对应200名学生),还有许多纷繁复杂的学院、学生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思政教育,确实难以做到事无巨细。故而,他们表示,他们认可“班主任”这一制度的产生和运用。

辅导员认为在大方向的把握上,自己的权责较为琐碎,更多应建立在服务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以及关注学生的心理建设等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而班主任则应主要负责班级学风建设,学生学术引领、学业指导以及就业规划等方面,故而在大三和大四年级,班主任的存在显得尤为重要。

大三、大四的学生面对毕业升学、择业的岔路,但为数不少的学生没有能力清楚的认识自己,更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而班主任的出现,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给予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也使得学生在面对未来,面对社会更加从容适应。

更有部分辅导员提出,与班主任之间应权责分明,强调双方的自觉性与工作积极性,同时带班应当私下磨合并在工作分配上达成一致,从而减少交叉部分导致的权责不明问题。

1.3 上海市其他高校“班主任”制度实行现况与对比

我们通过资料的查找和对上海市其他高校的学生及教师群体针对相应制度的采访,总结出以上信息。

根据以上调研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其他高校也将班主任职责主要划分为学术指导、职业规划等方向,“班主任”的选拔也基本都建立在学科任课教师群体的基础上。配备年限为四年,旨在陪伴学生本科生涯,也只有足够了解学生才能正确的给学生提供学术指引和职业发展规划。

配备方式则各有考量。

2 调研总结

2.1 应当明确“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界定,提高两者工作积极性

根据上述调查及各结论发现,建设班主任制度的初衷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为大学生提供更具体、更有效的专业信息;利用专业教师的资源辅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业,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相比较导师制度则更具主动性和全面性。“班主任”制度的应用,对于辅导员的工作来说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深入作用,而对于新晋班主任来说,也不失为积攒带班经验、拓宽团队开展学术研究的好机会。

事实上,辅导员与班主任的职责界定问题困扰已久,而我认为其职责难以完全区分,也无须刻意区分。我们应当把握大方向上的差异,即:班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制定学业发展规划、科技实践创新项目申报,对学习困难学生做好预警帮扶工作,并同时协助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管理。而辅导员则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并在综合测评等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学习、学术研究是学生在校阶段最重要的本职工作,贯穿本科4年,但不可否认,学习只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故而班主任的工作不可能将学习独立开来,其他全然不管,辅导员也不可能在职责分工后,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问。诸如此类的问题,使两者的职责无法有彻底的条线区分。因而,两个角色的磨合、配合显得格外重要——责任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校领导可尝试针对此问题设置第三方沟通反馈平台,通过随机第三方监督的形式对班主任、辅导员进行阶段性工作评分,以月为单位公示排名,并以工资奖惩等有效形式,激励、敦促其二者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2.2 在“班主任”配备设置上应当充分考量需求度

借鉴上海市其他四所高校的班主任配备设置,我认为我们可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考量。大一新生入学时期,对新环境需要适应,个人认为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对辅导员的需求度远远高于班主任。生活、学习、活动上的种种问题,包括情绪上的起伏是大一的总基调,此时此刻学科知识仍旧处于薄弱的阶段,还需自身多加积累,故而也谈不上学术指导,因此我们可以为大一新生以每两个班级为单位,配备一名班主任,主要负责基础学科知识的督促。

而大二时期,学科兴趣培养,学术引领应当打头阵。故而每班都需配备一名班主任,进而才能实现对学生学科兴趣的早期培养。

对于高年级(大三、大四)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对大学校园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多少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梳理,他们对辅导员的需求明显会小于大一新生,也明显小于班主任。大三时期仍旧应当保持每班配备一名班主任的模式。这不光可以给想法成熟,目标明确的同学进行进一步的指引和帮助,也能及时为迷茫,暂且无法确定人生规划的同学提供帮助,理性分析,以助于其更快找好方向,适应升学或社会工作。

专职“辅导员”兼职和“班主任”制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让教育方向更明确,更符合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响应“三全育人”的党中央号召。

猜你喜欢
辅导员班主任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