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历史选择的金色昂拉

2019-09-10 17:23施建华
青海湖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习仲勋庄园青海

这是一段尘封在历史画卷中的难忘故事,这是一处见证了历史进程的贵族庄园。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境内,有一个叫做昂拉的地方,这里有一座青海乃至安多地区保留最为完整的贵族庄园——昂拉千户府。昂拉地处黄河沿岸,三面环山、东临黄河、山高林密、地形复杂。上个世纪50年代初,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段比“七擒孟获”还要曲折的故事,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关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昂拉,走进千户府邸,让在这座古朴华美的贵族庄园里,踩踏着历史的足音去感受一下解放初期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难忘故事。

一、千户制度、昂拉八庄及末代千户长项谦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意为“群兽出没的河谷地带”,昂拉乡位于尖扎县城以南9公里处,为尖扎海拔最低、气温最高的农业区。历史上,这里始终盛行着世袭的政教合一的千户制度,由头人或者千户长来负责打理地方一切事物。

据资料记载,世袭的昂拉头人是一千多年前吐蕃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为了守卫边界和征税,吐蕃王朝赤热巴坚大臣(意为征税者)贡·叶西达杰到这一地区居住生活,成为尖扎黄河两岸的头人。到了元代萨迦系统治时期,尖扎滩头人本雅加延续前辈职衔,世袭头人官位统领昂拉。公元1735年,清朝雍正皇帝正式封他的后代云美为昂拉千户长,由其家族世袭官位,从此以后代代相传。到了解放前,千户依旧为封建世袭官职,直隶西宁府、省政府。据195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的青海各地共有千户26人,其中总千户1人,副总千户6人。

昂拉千户是青海境内规模较大的千户部落。昂拉一词的来历,大概是因当地的藏族人气宇轩昂,个性刚毅,性格强悍如战壕或堡垒而得名。昂拉千户府实行部落头人制度,有特定的组织、纪律以及地方法规,分别设有三个部门,即“曲董康”(宗教事务部)、“恰董康”(税收部)、“聂董康”(司法纠纷部)。每个部门有一至三名管理人员。千户管辖的昂拉八庄分别设有一名百户,其下为若干个自然村,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议事长老负责管理村务。

千户的管辖地旧称“昂拉庄杰”,意为昂拉八庄。八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村庄,而是指藏族的百户部落。这些部落分别是昂拉、雷松、措玉、能科、当顺、雷刚、尖扎滩、羊直八个部落。各庄又下辖若干个自然村。其中千户庄园所在的昂拉庄最大,有“三百户”之说,下辖尖巴昂、牙那洞、东加、合金加、格尔、洛合仙、牙子盖、佐加、如什旗、尕敦、日扎、拉茂等12个自然村。

解放前的昂拉千户势力范围广而且人数众多。据1949年统计数字显示,当时昂拉八庄下属共有57个自然村,1289户、约7416人,是一个农牧业自然交错的区域。从地域上来说,当时的昂拉千户管辖地包括现今的尖扎县马克唐镇、昂拉乡、能科乡、当顺乡、尖扎滩乡以及措周乡的部分地区。

末代千户长项谦东智,为昂拉第七代千户,公元1904年出生于尖扎昂拉部落尖巴昂村藏族世袭千户家庭,1929年繼任昂拉部落千户长之职。他身材魁梧、性格刚毅、办事果断、笃信佛教,在民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和组织号召能力,项谦1946年任青海省参议员。解放军进驻昂拉后,起初继续保留昂拉的千户制度,由项谦担任昂拉千户数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中国政权建设的全面落实,旧有的千户贵族世袭制度的历史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得到终结,成为人们的一种历史记忆。可是关于解放前后末代昂拉千户项谦归向的故事,一个旧制度下的庄园主是如何得到转变的,其中又有什么样的曲折经历?静静矗立在黄河岸边的昂拉千户府邸成为了这一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二、昂拉平叛过程及其历史功绩

1.青海解放

1949年5月9日,中国人民第一野战军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指挥下,开始解放大西北的战争。当时的西北地区,政治黑暗、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为“西北群马”马鸿逵、马步青、马步芳所统治。 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甘肃省兰州地区同西北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当时兰州被国民党守军称为“不可攻破的铁城”。8月21日首次攻击失利后,第一野战军于8月25日发起了第二次攻击,激战至26日12时,全歼守敌,解放兰州。这是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第一野战军以伤亡8700余人的代价,歼灭兰州守敌2.7万余人。

兰州战役后,国民党在西北的势力被基本清除,结束了马家军、胡宗南在西北地区长达四十余年的统治,并且打通了进军青海、宁夏和河西走廊的门户,为西北地区的全面解放奠定了基础。之后,解放军部队以雷霆之势继续挺进西宁。8月28日以来,相继解放民和、化隆,直捣西宁,国民党沿途守军纷纷溃逃。9月5日,野战军第一兵团解放西宁。至9月中旬,青海省全境得到解放,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但在当时的青海境内,时常有马步芳残匪发动的反革命叛乱,社会秩序异常混乱,各族人民惶惶不安,百姓生活并不安宁。一些漏网的反革命头目以及股匪纠集到少数民族地区,对当地的头人或者上层人士进行策反,或者在交通要道设伏抢劫,杀人越货,昂拉地区也不例外。

2.昂拉平叛

青海昂拉地区的叛乱,是青海解放初期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七代昂拉千户项谦为自身利益和地区势力组成武装部落,称自卫队,拥有武器和装备,是青南地区实力很强的部落武装。加之他与马步芳的高级军官马老五、谭腾蛟、马全彪、马成贤、谭呈祥及循化县刚察部落头人宗吾加洛等结为至交,在他们的蛊惑和离间之下,项谦始终在归顺和对抗政府之间游移不定。解放后,全省几次大规模的反革命武装叛乱被平息,一些漏网的土匪头目乘机潜逃至昂拉地区,极力煽动和挑唆项谦对抗人民政府,他们诱使项谦担任反革命组织“中国国民党西北革命委员会”委员、“反共救国军”第二军军长,拥有部落兵众2100余人,并有步枪、火枪、冲锋枪、八二炮、短枪以及刀、矛、斧等兵器和凶器数百件。当时,项谦囿于阶级局限性和自身利益,自恃武装强悍、地势险要,开始攻打解放军驻地和人民政府武工队。之后,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项谦非但不接受人民政府的领导,还与青马残匪勾结在一起,拥兵自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给昂拉及其周边地区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

当时的党中央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对解决青海昂拉问题非常关注,做过多次具体指示。青海省委、省政府为了和平解决昂拉问题,曾广泛征求党内外人士和各民族代表的意见。为了和平解决昂拉问题,从1949年9月至1952年4月上旬,先后17次派出省政府相关领导以及青海各界著名人士马乐天、古嘉赛、夏茸尕布、岳赛多杰、宦爵才郎、孟全录、喜饶嘉措、扎喜旺徐、马良、松布、周仁山、桑热嘉措等共43人(次)前往昂拉地区找项谦谈判,对项谦晓以利害,对他与反革命武装分子划清界线。班禅额尔德尼和塔尔寺也曾特派代表昂嘉格赖等持函亲往商谈,但共产党所做的数次努力均被冥顽不化的项谦拒绝。

1952年4月下旬,在和平解决无望,加之青海省各族各界代表坚决要求肃清昂拉地区反革命武装的基础上,中共青海省委报请中共中央和中央西北局同意,作出《关于进剿尖扎区反革命武装的决定》。决定指出,为肃清日益猖狂的尖扎区反革命分子,巩固民族团结及人民民主专政,特决定对尖扎地区以马全彪、韩起禄、项谦为首的反革命武装坚决剿灭之。4月下旬,经西北军区批准,进剿部队以一军一师为主组成尖扎地区剿匪部队,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5月1日,进剿部队一万余人在一军一师首长罗坤山的统一指挥下,到达指定地区隐蔽集结。2日拂晓采取南北东西四路分进合击剿灭的战术,向昂拉腹地攻击前进,并以炮火封锁匪徒的逃亡之路,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彻底摧毁了昂拉叛乱分子的防御阵地。整个战斗于5月2日12时结束,基本肃清了昂拉地区成股的叛匪,千户项谦及少数匪首逃脱。5月20日,剿匪部队撤出昂拉地区。

平叛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安抚群众,做好善后工作。1952年5月9日,中共青海省委按照党中央和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的指示作出《对尖扎区目前工作方针与具体工作安排问题的指示》,强调善后工作的重要性:进剿尖扎区叛匪,以军事力量打进藏族部落在西北来说还是第一次,大力做好政治工作特别重要。要安定群众,从宽处理俘获的藏族匪首,争取团结宗教界人士,做好救济、医疗、贸易和宣传工作,借以早日恢复与安定秩序。根据省委的安排,1952年5月省委统战部部长周仁山、省协商委员会副秘书长古嘉赛等带医疗队、贸易队、电影队、救济队前往尖扎地区开展工作。联合工作队进驻尖扎地区之后,为当地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好事。比如医疗队免费为各族群众治病3000多人次;贸易队送物美价廉的生活必需品上门,方便群众生活;救济队共救济贫苦群众395户1624人。还给死亡人员家属和因虫害减产的农户发放了救济粮和救济款……

5月16日,昂拉区召开庆祝剿匪胜利大会。昂拉八庄的农牧民群众代表、寺院活佛、喇嘛以及百户等共500多人参加了大会,会议当场释放了70多名俘虏,让他们回家安心生产。之后,逃跑到山林附近其他地区的群众陆续返家。在党和人民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昂拉地区群众人心逐渐稳定,生活趋于安定,生产也得到了恢复。1952年5月18日,尖扎滩全体牧民写信给毛泽东主席,称赞党的政策好,称赞人民政府的领导好。

3.项谦归向

平叛后,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指示:争取项谦归来,不但有利于迅速安定昂拉及其周围地区,更重要的是能否切实贯彻党和人民政府的各項政策,对争取团结青海各地少数民族以至对进入果洛工作和开展甘青川边工作,打击傅秉勋、马元祥匪部都很有益。我们过去17次争取项谦,是为争取更多的藏族部落首领,也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青海省委、省政府赴昂拉工作组根据习仲勋的指示,派出人员持昂拉八庄及项谦家属的亲笔信件四处寻找项谦。1952年7月11日,昂拉千户项谦带着逃亡的11名亲信回到昂拉,向人民政府投诚,交出长短枪16支、子弹2583发、望远镜1架、马5匹。

项谦回到家中,亲眼目睹了人民政府对他家人、家产的照顾和保护,不仅没有损失一针一线,解放军还派出军医给他躺在病床上的老母亲治病,非常感动,主动向尖扎区工委书记王鹏远认罪忏悔。远在新疆的习仲勋得到消息后,立即致电西北局和青海省委要求妥善地稳定项谦情绪。7月31日,项谦到达西宁,受到青海省政府主席赵寿山和副主席张仲良的接见。他们明确表示对项谦既往不咎,保留其千户职位、省协商委员职务。项谦说:“此次我回来并非是两个佛爷(指劝他回来的昂拉德欠寺赛池活佛、古浪寺陈雷活佛)他二人将我争取回来,主要是政府之政策实现了,同时我的家庭财产人口一点没有受到损失,政府并多加照顾,因此感动了我。”

8月7日,省协商委员会召集民主人士座谈,对项谦归向人民政府表示欢迎。8月10日,项谦前往兰州,参加西北民族学院干训班毕业典礼及晚会。当晚,项谦谒见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中央人民政府民委副主任汪峰,并向他们敬献了哈达。第二天,习仲勋为欢迎项谦举行招待宴会。习仲勋对项谦说:“你回来人民是欢迎的,今后再不要受特务土匪的欺骗。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一条光明的道路。”勉励项谦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做好建设尖扎区的各项工作。同日,《青海日报》发表了项谦的署名文章《归向人民后的感想》。9月8日,《人民日报》载文向全国介绍了争取项谦、平息昂拉地区叛乱的基本情况。

收复项谦后,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毛泽东汇报了这一事情的前后经过。毛泽东十分高兴,称赞道:“诸葛亮有个七擒七放,我们还多,我们来个十擒十放。”后来,毛泽东见到习仲勋,开玩笑地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项谦归向人民后,一直牢记着习仲勋的嘱托,他决心立功赎罪,努力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1952年底他去北京参观期间,受到周总理等中央首长的接见。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亲自找他谈话,鼓励他一心跟共产党走,为家乡建设多做贡献,项谦受到很大鼓舞。1953年6月,项谦被选为尖扎县首任县长,他开始马不停蹄地为工作忙碌起来。他根据省委和省政府的安排,不顾个人安危,多次给匪首谭奴日、木哈买、马七十八等做思想工作,用他自己的经验教训说服他们认清形势,弃暗投明,终于使他们投案自首;1956年4月,青海省委、省政府组织果洛工作团,项谦被任命为副团长,到果洛后,他用切身感悟做当地藏族头人和广大牧民的说服工作,在推动果洛建政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项谦还在调解历史纠纷的过程中,主持正义,耐心说服教育尖扎方面的头人和群众放弃私利、顾全大局,使得同仁与尖扎、尖扎与贵德等多处县内纠纷得到妥善解决;他还先后将儿子、儿媳和女儿送入省民族师范和当地小学就读,对当地少数民族子女接受文化教育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项谦带头捐献三千元人民币,支援抗美援朝斗争……项谦从旧时的封建庄园主蜕变为新时期受群众拥戴的好县长,这是国家巩固和发展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青海的一次成功实践,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习仲勋同志功不可没。

4.历史功绩

西北地区的统战工作,最重要的首先是民族问题,这也是中共中央西北局领导人当时的共识。据《习仲勋传》记载:习仲勋熟知西北的状况,他说:“现在我们面对的已不是过去的小天地,而是广大的西北五省,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方面的情况,都比过去复杂得多了。”正是这种情况决定了统一战线特别是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西北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前后,在青海的大小叛乱很多,生活在尖扎县的昂拉部落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那里的藏族人民对共产党不了解,昂拉千户项谦更是心存疑虑,加之马步芳残部拉拢项谦,使得项谦公开与人民为敌,甚至袭击人民解放军。中共青海省委和省军区领导数次派人前往昂拉地区争取项谦无果,也使得他们对争取项谦失去了耐心和信心。

1951年9月1日和7日,青海省委和西北军分区分别两次向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西北局请示,要求用軍事手段解决项谦问题,被中共中央和习仲勋否决。9月21日,习仲勋发电指示,要求青海省委、省政府领导人张仲良和赵寿山继续说服项谦,同时组织藏族上层人士给项谦写信,加强政治争取工作,但青海省仍旧坚持军事进剿的意见。收到电报后,习仲勋心急如焚,经过慎重考虑,于30日致电青海省委严肃地指出:请务必按照中央9月18日电示,首先做好政治进攻工作。习仲勋坚持认为:正确解决昂拉问题,不仅对解放昂拉藏族同胞关系重大,而且对于共产党在青海工作关系极大,甚至对甘、川、康藏区,乃至西藏有重大影响,因此要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首先要用和平方式解决。

中共青海省委10月5日再次致电西北局要求军事进剿昂拉部落,又一次遭到习仲勋的拒绝,习仲勋给张仲良打电话说:“决不能打,万万不可擅自兴兵,只有在政治瓦解无效后,才能考虑军事进剿。”

到了1952年4月9日,在17次争取无效的情况下,青海省委再次致电中共中央西北局:“我们认为过去坚持争取是正确的,但在动员各族上层争取了十七次,依然无效,且使匪势渐大的今天,应速围剿比拖有利。”

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习仲勋同志审时度势,反复权衡,终于同意了青海省委和省军区的意见,并提出进剿时应该注意做好的工作:一是在剿土匪名义下去打,头人财产一概不动。二是进剿同时召开青海协商委员会,解释政策,说明我们多次争取过。三是进剿前后,做好当地群众和争取上层的工作。之后,习仲勋又两次致电中共青海省委,反复叮嘱省委领导。习仲勋的这些指示,为争取项谦奠定了思想基础。

后来,在5月2日的军事围剿取得基本胜利的情况下,习仲勋和中共中央西北局继续做出指示,要求中共青海省委坚持争取项谦归来的方针。他反复强调:“我们过去17次争取项谦,以至以后进剿项谦和现在又继续尽力争取项谦,都不是因项谦一人,而是为的争取更多更多的藏族头领,也就是争取更多的少数民族部落。”

实践证明,对昂拉千户项谦的争取工作正如习仲勋所料,在藏族地区头人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而且为我省果洛地区和新疆、西藏部分地区和平解放提供了借鉴。为了让项谦这个桀骜不驯的头人归顺,青海省委、西北局和中共中央之间的来往电报多达20余份。时任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政委的习仲勋自始至终指挥对项谦的劝降工作。实际上,对项谦的劝降是17次,加上进剿后的一次,共18次。共产党18次争取一个藏族头人,对项谦做到了仁至义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的。中共西北局负责人习仲勋以共产党人的远大眼光、坦荡襟怀、博大爱心,与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交相共事,以诚相待,以恩感化,做到了让他们对党和政府心悦诚服。

争取青海昂拉部落第七代千户项谦归顺中央政府,是习仲勋的统战理论在西北地区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次成功实践,体现了他炉火纯青的领导才略,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习仲勋对项谦问题的考虑,并不是单纯局限在争取昂拉一个部落上,而着眼于广大藏区的工作,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出发,团结包括藏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

三、古朴华美的昂拉千户庄园

历史上,历代昂拉千户长都居住在规模与庶民房屋基本相同的民宅内。随着贵族势力的扩张,逐渐地有了不同。后来第七代昂拉千户长项谦及家人私房和公用房屋显得不足,就在原来的宅基地旁边重建这座占地面积约4600平方米的新式庄园。

昂拉千户宅院位于尖扎县昂拉乡尖巴昂村,1941年由尖扎地区昂拉第七代千户长项谦东智组织群众重建,1949年竣工。是青海全境乃至安多藏区保留比较完整的藏式贵族庄园,融藏汉建筑、木刻和壁画艺术为一体,豪华而不失典雅。该庄园是个院落式、全木结构的庭院建筑,门楼由水磨青砖砌成,斗拱飞檐,雕镂精细。四周全是封闭式夯土大墙,高达7米有余,整体设计精巧,做工细致,充分体现了20世纪安多藏区民居建筑的整体风格,被称作安多藏式建筑的一颗明珠,在当地民间也有“藏有帕拉庄园,麦有昂拉本仓”的说法。

走近昂拉千户府,首先可以看到大门前的砖雕照壁,照壁上刻有67组正方雕花。这里是客人的下马处,不论任何客人都不能骑马穿过此处进入庄园。正对着照壁的,是庄园又厚又重的朱红色木门,两侧是精美的木雕和砖雕。穿过正门,中间是两件房子大小的门厅,门厅的二楼是千户府管家的寝室,此房设计有可以推开观察外面的隐蔽木门,为的是方便管家查看来客,并决定是否开门让访客进入。

门楼的最高处正中间有一根木质的主轴,这是昂拉千户府权力的象征,据说当年在木轴的顶端还镶嵌有一颗玉石,我们站在这里环顾庄园府邸宽阔的空地,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千户长站在这里检阅百姓的威严和气派。

从正门进入就是庄园的前院,这是一栋四面环立的藏式平顶土木结构二层楼。设计独特,构造结实。每面有7间房屋,每层共七七四十九间房屋,似乎有藏传佛教的某种寓意或者理念蕴含在其中。所有的房屋上下两层都只有一根柱子相通,柱子的大小一模一样,显得格外整齐和庄严,据说这是由当时的工匠们从当地的森林里一棵一棵砍伐运来的。一层的房间,主要是各类财物的储藏室、家丁房以及马厩。二层的房间,则为贵族内眷的起居室,千户的接待室和会客厅。在前院中间的空地上,我们还能看到解放军解放昂拉时炮轰的痕迹,当年,解放军为了攻破这座牢固森严堡垒一般的庄园,将两枚炮弹射入院内,既要起到威慑敌人的作用,还不能损坏庄园的任何建筑,充分展示了解放军攻敌时的策略和高超技巧。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两个凹土坑,就是当年解放军炮弹落地的弹坑,右侧墙面和柱子上的这些小洞,是当年炮弹弹片留下的痕迹。

从前院二层楼的正中间,有楼梯通往后院,楼梯口设有栏杆和平顶木门,木门可随时密闭起来。后院左右两面各建有4间平顶式土木结构的厢房,这是千户的办公室,也是各村议事长老们办公和住宿的地方,属于整个庄园的政务中心。

后院房间的正面,修建有佛堂,这是一处单层砖木结构的正房,房屋中间有四根大柱子,佛堂是这个贵族家庭举行佛事活动和念经祈福的主要场地。在佛堂门前的地板上,有两条深深的凹槽,据说是千户的母亲叩首膜拜磨出的痕迹,地板上还有其母磕头时留下的脚印,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藏族贵族祈祷平安、虔心拜佛的场景。佛堂两侧还修建有回廊,回廊尽处各有一座小院,院内是独立的两层角楼,修有木梯,北侧的角楼用于接待高僧和贵宾,南侧角楼专门供庄园内的宗教人员诵经。

从昂拉庄园的前后两院,我们可以感受到庄园的富丽堂皇、端庄威严,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显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农区贵族家庭的居住模式。在60年前的黄河谷地,能够建成如此规模、拥有200多间房屋的大型庄园,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这在青海地区民宅中属于首屈一指的建筑。该庄园在昂拉解放期间由驻军部队使用,部分雕刻及装饰品受损,后来成为乡政府驻地,“文革”时期又遭到严重破坏,但庄园总体构造保护完整。1998年,昂拉千户府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政府筹资180万元,修缮了庄园部分破损的房屋。

今天的昂拉千户府邸,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黄河之滨,庄园古朴华美的建筑、精美绝伦的雕花、厚重的历史气息仿佛都在向人们讲述着半个多世纪前黄河沿岸昂拉千户投诚的曲折故事,讲述着那些不可追溯的东流岁月。它是时代的见证,亲眼目睹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被历史选择的昂拉谷地,经过了风雨,走过了波折,它的历史进程足以激励我们向着一个更加伟大的时代迈进!

作者简介:施建华,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南州作协副主席,媒体记者。

猜你喜欢
习仲勋庄园青海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皱眉人
动物庄园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印度KL庄园
两碗鸡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