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缺失与改善

2019-09-10 13:21钟伯权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改善策略缺失小学

钟伯权

摘要: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非常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技能。数学语言具有严谨、抽象等特点,很多小学生往往在阅读方面存在障碍,导致不能读懂题意,或者不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又或者对数学教师的话断章取义导致理解失误。因此,针对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缺失,教师应当引起重视,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小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加以改善,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创造机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缺失;改善策略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最重要的,学生只有先将基础夯实,才能逐步提高,不断进步。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中,阅读教学就是用来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很多数学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所以给予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普遍较差。新课标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师要针对这一现象予以重视,弥补阅读教学的缺位与不足,使数学课堂重新焕发生机,取得理想效果。

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分析

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缺失情况,数学教师在这方面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普遍较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生无法快速、有效审题。由于数学阅读教学的缺失,学生普遍存在片面审题的情况,在答题的时候一味求快,出现的失误比较多。此外,在审题的时候,学生不能有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难以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其二,学生不能连贯地、准确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由于数学阅读教学的缺失,学生阅读能力普遍较差,面对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回答不完整,甚至牛头不对马嘴。与此同时,学生在解题的时候经常出现主次不明、条理杂乱等问题,不能使用数学语言完整地、准确地进行表述。其三,学生缺少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由于数学阅读教学的缺失,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审题的时候很少进行“批注”“画圈”。通常都是逐字逐句去读,第一遍不理解再逐字逐句地读第二遍。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审题慢,而且容易被无效信息干扰。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缺失的原因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 在大多数人看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是语文教师的任务,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即使是数学教师,大多数也是这样认为。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观念,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忽视阅读教学,没有给予阅读教学应有的重视,造成阅读教学的缺失。

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 这种情况下,教师为了节约时间,经常省去了让学生自主阅读这一看似比较消耗时间的教学环节,尤其在分析数学概念这类抽象的知识时。还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远远比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更“实惠”。在这种功利化的思想下,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很多原本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完全由教师代替。比如在读题的时候,教师一边读题一边给学生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缺少锻炼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教师产生越来越强的依赖性,数学阅读能力也在不断下降。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改善策略

指导学生课前初读 数学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数学教师每节课需要讲解较多的数学知识,这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教师很难做到全面兼顾,既完成预计的教学任务,又腾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在笔者看来,将一部分数学阅读放在课前阶段是可取措施之一。具体点说,数学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在这个环节进行课前阅读。课前初读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阅读,让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感知,初步认识新知,唤醒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和知识经验。一般来说,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初读,主要是让学生阅读数学概念和数学例题,尤其是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比较吃力,学习效果不佳。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课前自主阅读,以此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讲解“圆”这一课题之前,数学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个前置性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圆形物体,列举5个,说一说它们的特征;茶杯盖、下水井盖、车轮等物体设计成圆形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结合这几个前置性问题进行课前初读,引导学生课前仔细阅读。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让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切实有效的锻炼,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对学生进行抽查检验,比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圓”的概念以及自己对“圆”这一图形特征的了解。

指导学生课中细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实验、观察以及猜测和验证,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把握学习主动权,尤其在阅读教学方面,不能代替学生,应当交给学生自己,指导学生课中细读,以此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点说,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特别是应用题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将课堂交给学生,而不是自己一边阅读一边给学生分析题意。换言之,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能够做到知其所以然,学会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这个过程应当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主要扮演辅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姐妹题”或者“正话反话”等形式,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甄别、比较,以此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譬如,在讲解“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在讲解“钝角、锐角”知识点的时候,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大于90度的角均是钝角”与“钝角都大于90度”这两个概念,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别;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一条路修了3/4”与“一条路修了3/4千米”这两个概念。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记住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防止出现思维定式负效应。

指导学生课后研读 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除了课前初读和课中细读,还包括课后研读。学生的课后时间比较多,教师可以将这些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和阅读厚度。在笔者看来,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后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研读。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可以立足文本,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习题,或者让学生将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知识整理成思维导图,通过这种类型的习题训练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拓展。例如,在讲解“圆”这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对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进行整理,将其绘制成思维导图,导图中的内容包括圆的概念、圆的特征、生活中常见的圆、圆的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公式等。这样的锻炼方式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将零散的数学知识串成线,并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利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阅读能力是每一个小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要具备的技能,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面对数学阅读普遍缺失的事实,数学教师要引起重视,加强数学阅读教学的训练,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课前初读、课中细读、课后研读,促使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阅读问题、成因与指导[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01).

[2]杨娜娜,孙洪洋.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3).

[3]高美玲.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

[4]肖卫芳.农村小学数学引领学生提高深度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改善策略缺失小学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