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9-09-10 10:33冯萍
电子商务 2019年11期
关键词:原因及对策人才需求跨境电商

摘要:跨境电商产业的飞速发展,在全球外贸形势低迷的时期,背負起了打造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任。然而,隐匿在跨境电商行业高速发展的表象之下的,是跨境电商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棘手难题——人才缺乏。本文在了解分析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了造成人才瓶颈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走出困境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原因及对策

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和电子支付工具的完善,人类的商业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虚拟市场已经将全球经济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国际贸易流程的日益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催生了跨境电商这个新型的国际贸易手段,并迅速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或异地仓储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自2015年起,我国外贸形势不容乐观,传统国际贸易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但跨境电子商务却保持着超过30%的增速,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并因此得到了各级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审时度势,印发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和交易规模。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发挥我国制造业大国优势,扩大海外营销渠道,合理增加进口,扩大国内消费,促进企业和外贸转型升级;有利于增加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加快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

1、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现状

在国家的政策的引导和大力扶持下,为了顺应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跨境消费需求,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猛。据相关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已有近万家各类跨境电商平台企业,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外贸企业亦已超过30万家。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也自2013年国务院发布外贸“国六条”,首次正式表明对跨境电子商务予以政策支持起,逐年攀升。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在2019年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上指出:“中国的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在这几年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发展速度,2017年增速为80%,2018年又增长了50%。”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9.1万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10.8万亿。

跨境电商产业的飞速发展,在全球外贸形势低迷的时期,背负起了打造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任。传统外贸企业也有望借助跨境电商解决困扰其进一步发展的“市场订单不足、利润空间变小、产品价值低端”这三大难题,从而积极应对全球贸易发展的新格局。

然而,隐匿在跨境电商行业高速发展的表象之下的,是跨境电商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棘手难题——人才缺乏。201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联合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报告显示:85.9%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供应存在严重的缺口。2016年重庆跨境电商人才专场双选会上,70多家跨境电商中小企业提供了400多个电商岗位。招聘会主办方u仕联盟表示,重庆每年都存在2000人左右的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而且随着该市自贸区获批,广东等沿海地区显现出跨境电商企业内迁的趋势,这一缺口或将进一步加大。此次招聘会上,就有不少来自广东的企业前来“抢人”。浙江卫视记者在2017年初的采访中了解到,当年仅杭州市跨境电商产业链企业便将达8000家,61%的企业对人才有需求,缺口预计达20万人左右。

“在大势所趋的跨境电商氛围下,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目前,市场需求和人才现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湖南嘉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泼金指出。据《2017年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管理调研分析报告》显示,中国跨境电商相关领域的人才缺口在未来三年内将高达450万,且这一缺口在2018年正以30%以上的增长率持续拉大。201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北京、西安、南京、厦门、武汉等22个城市设为新一批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此举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又添了一把火,但同时也使相关企业所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更加棘手。

2、跨境电商人才缺乏的原因

如此“春风得意”的跨境电商行业,本该求职者趋之若鹜,为何会遭遇人才瓶颈呢?

2.1 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猛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速仅为3%左右,而跨境B2C的年增长率就超过了20%,与发展逐步趋缓的传统外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预计到2020年,跨境电商这种新型商业模式下的交易额将占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35%左右。跨境电商在短时间内的迅猛发展,使得人才供应市场措手不及,相关人才的培养和积累无法跟上市场需求,便形成了即使企业开出高薪也是一人难寻的尴尬局面。

2.2 对跨境电商行业及其人才需求缺乏充分的认知

由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来不及对其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甚至大多数相关从业者也仅仅将其作为传统国际贸易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细细想来,业界将跨境电商定义为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虽无不妥,但初看之下也确实让人觉得跨境电商就是使用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国际贸易活动。然而,根据当前的实际运营情况,我们平常所说的跨境电商主要是指B2C、C2C,也就是零售跨境电商,而且跨境零售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则相差较大。小批量、多批次、金额低、周期短的订单类型,以及网上支付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大部分面对零售市场的跨境电商企业并不需要设立传统的报关报检岗位、单证员岗位、跟单员岗位等,以致认为掌握了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就能胜任跨境电商工作的想法落空,企业也难以招到心仪的人才。

2.3 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善

当前,跨境电子商务已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为该行业输送专门人才的主要源头——各大高校,却还没来得及建立起完善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201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被招聘的跨境电商从业人员中有高达82.4%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而这一比例里有53%是本科学历毕业生。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针对此行业的大学人才教育存在一定问题。据了解,目前多数高校并没有设立单独的跨境电商专业,因而也没有特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便是开设了跨境电商这门课,也是作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的特色课程而存在,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市面上甚至缺乏该课程的权威教材。此外,从事跨境电商教学的老师,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拥有较为丰富的一线实战经验,面对这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有再多的理论修为也显得力不从心。再说到课程实训方面,跨境电商模拟平台性能品质良莠不齐,大多对“跨境”体现不够;而实操平台例如速卖通、亚马逊、敦煌网等也因为平台规则等原因并不适用于大规模教学。可见,落后于跨境电商市场发展需求的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无疑要为跨境电商人才缺乏负起重要责任。

2.4 社会培训机构难挑大梁

高校这个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主力军正在“摸着石头过河”,势必让社会培训机构觅得了市场。体量小、反应快的特点,使得社会培训机构迅速把握住了跨境电商企业“招人难”的痛点,开始推行短期课程,以速成的方式,为企业输送“可立即上手”的从业者。这种做法,虽然短时间内确实起到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跨境电商人才供应紧张的问题,但是,由于“速成班”出品的大多是具体操作人员,缺乏对跨境电商运营较为全面的掌控,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需求。

2.5 员工变同行

有句老话叫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种现象在准入门槛较低的跨境电商行业尤其明显。不少跨境电商公司的老板抱怨:好不容易把一个新手带熟,可以独当一面了,结果没多久,人家就辞职单干,自己当老板去了。暂且不深究是否当真饿死了师傅,但是给师傅带来了麻烦是肯定的——师傅的公司又要招新人了。而且,这个徒弟的新公司要立足要发展,也要招人,无疑使得跨境电商人才缺口愈发明显。同样的道理,相比行业新人而言,有经验的实战和高级运营人才,即便是开出高薪,也是一将难求。

3、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建议

要破解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的困局,势必要对以上几个造成跨境电商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给予足够的关注。显然,跨境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乃属大势所趋,并且已确实成为疲态初现的传统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所以,当前困境的解决只能寄希望于提高相关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速度,而且还必须保证较高的人才素质和能力水平。

首先,加强对跨境电商行业及其人才需求的认知。当前,以零售为主的跨境电商行业,以其小批量、多批次、金额低、周期短的订单特点形成了与传统国际贸易的主要差别,它并不仅仅只是将传统国际贸易搬到了互联网上进行这么简单。高速发展中的跨境电商行业,需要的是熟悉国际贸易运作、懂得网络营销运营与管理、擅长电商商务技术,了解电子商务平台,并具有良好外语沟通能力,能把握跨境电商产业流程与操作流程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这种人才对于针对产业市场的跨境电商活动同样适用。

其次,完善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鉴于跨境电商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的复合型要求,作为人才输送主力军的各大高校应该认真考虑交叉学科的设立,例如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交叉,或者考虑直接设立跨境电商专业。无论哪种形式,确定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亦必不可少。与之配套的,还应有专业的、权威的系列教材。此外,还应该意识到,跨境电商教学尤为强调实操,“进门即可上手”也是当前大多数跨境电商企业的需求。在一线教师实践经验暂且缺乏的条件下,不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聘请企业导师,甚至可以考虑订单式培养模式。合作企业能够提供实操平台固然好,但是按照现有的各大平台规则,貌似并不能匹配大规模教学。所以,构建一个较为权威跨境电商模拟教学系统平台也应该提上日程。

再次,减少对社会培训机构的依赖。不可否认,在各级高校“尾大不掉”的情况下,社会培训机构对缓解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紧缺的状况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此,Jumia、Linio、Daraz三大平台人力资源经理王颖提出:“社会上有很多针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训机构,他们培养的往往是具体的操作人员。对全面型运营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一定是企业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无法依赖外部,这不仅仅是我们平台所面临的挑战,对于亚马逊、速卖通这些大的跨境电商平台、其他新兴平台甚至是卖家来说,都将是未来人才培养和需求的重点。”可见,基层的跨境电商操作专员可以交由社会培训机构“速成”,而能够适应全球化市场并具备国际化能力的全面战略型运营人才的培养,则需要企业“亲力亲为”。

最后,企业应启动“留人机制”。即使企业拥有一套非常有特色并卓有成效的员工培养体系,但人才培养出来之后留不住,是比招人难更加棘手的事情。所以,除了依靠外界,企业自己也需要想办法减少人才流失,构建一个能留住员工的企业机制和企业文化。对于员工而言,需要一个看得见的上升通道,知道凭借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同时,企业也应该从企业文化层面给予员工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员工意识到到公司壮大了,自己的财富和人生也会随之壮大。要知道,缓解人才缺乏的困境,开源固然重要,节流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4、小结

早在2014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就将“跨境电商”作为10个课程子项目之一予以立项,凸显出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定位。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印发的《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的第十条亦明确提出要:“联合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培训。”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明确提出要“改革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扶持政策”。相信在政策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总结经验,且措施得当,在普及跨境电商知识,保证较高人才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情况下,提高相关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速度,并同时启动企业留人机制,跨境电商当前所面临的人才瓶颈问题一定会得以妥善解决,迎来人才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詹玉兰.基于企业需求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角度[J].现代商业,2018(1):51-53.

[2] 党婕.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观察,2017年,第6卷第3期:104-105.

[3] 徐璐璐,谭艳华,江六一.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对外经贸,2018(4):106-109.

[4] 张鑫.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和对策研究[J].電子商务,2016(12):65-66.

[5] 蔡建惠.研究大数据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挑战[J].当代经济,2018(12):146-148.

[6] 李桂江.跨境电商为什么那么难招到人才呢?.https://www. sohu.com/a/145558772_361503,2017-06-02.

[7] 陈晴.跨境电商再迎利好 电商环境得到大幅改善.http:// www.100ec.cn/detail--6499226.html,2019-03-11.

[8] 浙江新春用工新变化 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大.http:// www.100ec.cn/detail--6385211.html,2017-02-20.

[9] 钟云莲.招工难,“打屁股”式培训......跨境电商服务市场如何破局“人才困境”.http://www.cifnews.com/article/ 37923?open_source=weibo_search,2018-09-17.

作者简介:冯萍,副教授,现就职于汉口学院经济学院,主要从事国际经贸事务研究。

猜你喜欢
原因及对策人才需求跨境电商
数读
AI需求集中于一线城市,七成从业者月薪过万
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大学生中长跑锻炼焦虑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探究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