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学生厌学成因

2019-09-10 07:26:55李祥辉朱兴能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厌学成因中学

李祥辉 朱兴能

摘 要:现今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在广大农村早已落实了普及义务教育。相应的,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也在农村学校基本普及,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在这样的条件、环境下,农村中学生中仍然较普遍的存在着厌学现象。本文对中学生厌学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旨在帮助教师梳理症结,找到解决的切口。

关键词:农村;中学;厌学;成因

随着国家教育兴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不仅是城市学生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就算是在广大农村,也早已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而且,原先在城市学校中才拥有的现代化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网络等),现在农村学校也基本普及了。再加上,现在农村的师资力量配置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教师专业化水平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但是,就是在这样优先于农村发展水平的环境和条件下,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效率却没有出现对应的发展势态。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从一线教师的视角上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中学生厌学问题比较突出。

只有找到农村学生厌学的成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为农村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更进一步——通常,农村中学生厌学的成因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即个人、家庭、教师、环境。下面,分别展开探讨。

1. 学生个人因素

都说农村的孩子吃苦耐劳,但这些主要是体现在他们的生活方面。而在学习的坚毅度上看,农村学生其实远不如城市学生更能吃苦——在学习中往往体现为动机不足、目标不清、自律性差等。这大概是有几个原因。一是农村的生活相对于城市比较松散,比如务农不会像上班一样对时间、工作进度有苛刻的要求,这就使得学生自小养成自律性比较差;二是农村学生的视野比较窄,感受不到社会竞争压力、不了解社会发展节奏,在学习成长上缺少足够的动机,认为自己将来不过还是务农,学与不学影响不大;三是农村学生的学习素养不高,除了动机之外,他们往往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也缺少足够的素养。学习力的不足使其学习过程比较艰苦,学习的收获感、满足感很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家庭因素

农村家庭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到非常明显的“助力”作用。主要的是几个方面。

一是管理缺位——这在当前的农村是相当普遍的问题。就是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不平衡,促使很多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到外打工去追求家庭的经济改善。而这些外出打工者,又恰恰是中学生的父母。这些“留守儿童”常年缺少学习上的监管、心理上的引导,自然就生成了学习的惰性。

二是家庭的文化意识、文化基础较弱。首先是农村的经济生活对文化的需求不像城市那么显性,家长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解不到位。这种轻视文化教育的理念也自然会传导给孩子;其次是家长自身文化水平比较低,即便是有教育意识,但在管理和辅助孩子学习上力不从心。不懂得如何引导孩子学习、不会辅导学习。特别是在教育的引导上,由于方法不对(比如娇惯或暴力),会造成孩子的厌学。

3. 教师教育因素

教师的教育行为使学生产生厌学,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教师重教不重育——除了班主任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方面的教育引导之外,大多任课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到底愿不愿意学、学习的心理是怎样的,并不關心。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心理、态度、动机方面所受到的引导教育力度比较弱。这就造成一些学生上班主任的课装模作样,上其他教师的课则缺少自律。

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策略刻板无趣——其实大多教师是知道一些高效教学方法的。比如开放的讨论法、交流互动法,比如以调动情感的游戏法、体验法、竞赛法等等——但是,师生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不愿意学、不配合教师,教师也懒得费事。只是用传统的灌输法来完成任务,学习过程单调乏味,而且对学生学习力、学习情感方面的培养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度低、学习过程体验不佳,再加上思维跟不上节奏,学习阻力大——厌学不仅是产生,而且逐渐恶化。

4. 社会环境因素

农村环境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也是影响很大的——但这不是教师一已之力可以解决的,需要整个社会参与变革才可以实现。这里简单的分析一下。

一是文化环境落后——很多落后的文化风俗在农村依然比较盛行,现代的思想理念在农村没有市场。一些低俗的文化活动、文化信仰(比如低质网吧、低俗表演、不正规的歌舞场所、迷信活动等)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文化条件的不足——在城市中,大型的、综合性的文化场馆非常多。比如科技馆、图书馆、大型书店等等文化场所,在农村中基本是没有的。这样,学生的健康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难免会去接触一些不良的、庸俗的事物,学习的正确价值观无法形成。

以上,对农村中学生厌学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我们教师只有找准了学生厌学的症结所在,才有可能采取对应的举措引导学生、优化自身,带领学生走出厌学困局——当然,不同学生的厌学成因是不同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来操作,才能保证教育引导工作的有效。

参考文献:

[1]张伟斌. 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学校教育因素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J]. 基础教育参考, 2009(3):54-61.

[2]古学青. 对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4):280-281.

猜你喜欢
厌学成因中学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在多解中学创新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9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 22:07:57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 09:14:38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1:00:38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4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