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沈大年与王玉辉对子女的影响

2019-09-10 14:17穆海热木·麦图送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儒林外史悲剧

穆海热木·麦图送

摘 要:《儒林外史》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沈琼枝父亲沈大年与王三姑娘的父亲王玉辉在面对儿女时的选择却出现了鲜明的对比。沈父一切决定皆出自对女儿沈琼枝的考量,但王父却更看重封建礼教,迂腐不堪。两位父亲不同的选择让其女儿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关键词:父亲;烈女;悲剧;女性解放

《儒林外史》是以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著称于世的。它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容以及杰出而鲜明的讽刺艺术使他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评价。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称赞它“诚微词之妙远,亦狙击之辣手”,足见对《儒林外史》的推崇。而这些成就离不开小说中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小说中有许多众所周知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沈琼枝为典型的女性角色,也是个性鲜明,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性。而在这世上有光明就有黑暗,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逃脱封建礼教的魔爪。例如,作者在第四十八回里描述了徽州府烈妇王三姑娘殉夫的惨烈情节。面对封建礼教的压迫,沈琼枝奋起反抗,王三姑娘殉夫而亡,在这过程中两位姑娘的父亲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父亲态度在选择中起主导作用

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不管是沈琼枝还是王三姑娘她们出场的时候都是在做人生中最重要决断的时候,而他们的父亲直接影响了她们的选择并导致了不同的结局。沈琼枝刚出场时是在待嫁的位置上。“回到家乡,将小女许嫁扬州宋府上。此时送她上门。”从父亲亲自送嫁这一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沈父对女儿的疼爱之意。当沈父察觉到盐商宋为富对女儿沈琼枝的轻视之意时,并不是独断的选择悔婚或者任由女儿为人妾室,而是询问女儿的意见,让她“自己主张”。在女性居于男性附属地位、沦为男性生育工具、没有人格和尊严可言的封建社会,沈父竟然让女儿在婚姻大事上“自己主张”,可见其对于女儿发自内心的亲情挚爱。沈父的选择是出于对女儿的呵护疼爱之情,一切以女儿为重。

王三姑娘在丈夫病逝后选择殉夫,母亲,公婆皆劝其三思。在王三姑娘说出殉夫的决定时,公婆第一句话是“我儿,你气疯了!”是难以置信,然后以“你生是我家人,死是我家鬼,我做公婆的怎的不养活你,要你父亲养活?”为由劝她不要担心,往后婆媳三人相依为命,无需担心累着父亲。他们的反应是激动的,激烈反对的,但是王父王玉辉的反应却恰恰相反。他很平静的思考这件事情,想到了女儿殉夫是青史留名的事儿,是要受人赞扬的,是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因此劝说亲家母与妻子,支持女儿殉夫。亲家再三不肯,王玉辉执意。

同为父亲沈父一切以女儿为重,王父却考虑功名利禄,青史留名。两位父亲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造就了不同的结局。

二、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生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社会环境在子女成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沈大年与王玉辉同为读书人在其女儿成长过程中为她们提供了截然不同的环境,给予了不同的教育。

沈父是读书人,后来做了教书先生,沈琼枝是他独生女儿,沈大年的收入除了自己的开支,剩余的都给女儿沈琼枝支配。“教了两年书,积下些修金,回到家乡,将小女许嫁扬州宋府上,”由此可见,沈大年的收入都给了他女儿沈琼枝为嫁妆。这让沈琼枝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了比较富足的生活。较为富裕的生活环境为沈琼枝塑造健全的人格,坚强独立的品德提供了物质基础。王玉辉当了三十年的秀才,一直在想修书并没有稳定的收入,家中经济并不宽裕。王三姑娘殉夫时道:“…父亲是寒士,也养活不来这许多女儿!” 由此可见,王玉辉的家庭状况并不好。作为秀才,他自持清高,想的是修书,是青史留名,但并未利用所学知识造福,改善家庭情。从小贫困的生活环境使王三姑娘清楚在自己丧夫回家后,家里无法再养活她,大姐姐守节的情形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济本就不宽裕的娘家,“寡妇门前是非多”的社会环境使她丈夫過世后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断然选择殉夫。

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父亲是起引导作用的。从父亲亲自送她出嫁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沈琼枝是深的父亲喜爱的。当察觉到宋盐商对女儿的轻视之意时,向女儿琼枝道:“…这头亲事,还是就得不得,女儿,你也须自己主张。”连婚姻大事都让沈琼枝自己决定。沈父对沈琼枝的美好父女之情,让他对女儿更多的是呵护而非压制,这样就为沈琼枝创造了一个颇具民主气氛的宽松的成长环境。由此,才使沈琼枝没有像封建社会其他女性那样深受毒害,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面对盐商骗婚不是大哭大闹,而是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反抗。先与宋府来的妈妈入府,在确定宋为富想让自己为妾后,当机立断的逃走。这是对宋为富自负自大的讽刺,也是对“出嫁从夫”这一封建理念的反抗。沈父作为读书人教会女儿的是独立自强,聪明机敏,珍惜、疼爱自己。凭着自己“精工顾绣,写扇作诗”的一技之长,沈琼枝远离家乡,孤身一人的情况下养活了自己,并抓住机会为自己与父亲伸冤,有了比较好的结局。沈琼枝这些珍贵的品德与性格的养成离不开沈父的教导。

王父也是读书人。王玉辉刚出场时便说立志平生要编写三部书。一部礼书,一部字书,一部乡约书。三部书无非是封建教化之书。王玉辉深受程朱理学思想的荼毒,而作为在家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家长,他对女儿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只怕我将来不能像她这一个号题目死哩”(第四十八回)。对于王三姑娘来说,父亲王玉辉的教导和灌输造就了她的思想观念和人格,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也推动她更决绝地走向殉夫之路。王三姑娘之所以心甘情愿的走向祭坛,是长期受到封建礼教思想浸润的结果,而向她灌输这种思想的主要人物却是她的父亲——王玉辉。

不管是沈大年还是王玉辉作为父亲对子女的一生起了巨大的影响。沈父同样学了程朱理学,但是她很清醒,理智,他深爱着自己的女儿,并没有将所学要求女儿遵守,而是尽其所能给女儿优渥的生活,充满爱意,民主的生活环境,让她拥有健全的人格。但王玉辉却恰恰相反。他没能为女儿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信奉程朱理学思想,向女儿灌输畸形的封建礼教思想。他对封建礼教的迷信助杀了自己的女儿。作为父亲应当为子女提供好的生活环境,正确引导子女培养健全的人格,独立自强的品德。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8

[3]薛艳.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论析[j]曲阳师范学院,2005

猜你喜欢
儒林外史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画家的悲剧
单宝塔诗
肿头龙的悲剧
肿头龙的悲剧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伦理理想论析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和讽刺艺术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