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2019-09-10 12:40王超芸
健康前沿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王超芸

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作两组,各组50例。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甲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显著,不仅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效果;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塞在心血管疾病当中比较常见,多发于老年人群中,具有发病急、病情恶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护理路径是近些年来临床当中较为常用的一类新型护理方法,能够为患者从心理上、病情方面提供一个全面的个性化护理服务,预后效果较好[1]。因此,本次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100例对象均匀选自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接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50例。甲组包括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处在51岁-85岁之间,年龄平均在(72.21±8.32)岁;乙组包括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处在50岁-86岁之间,年龄平均在(71.35±9.28)岁,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性别、年龄)没有显著的差异,可以实施进一步对比,P>0.05。

1.2护理方法

甲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办法: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给予吸氧、止痛、静脉溶栓、心电监护、卧床休息等护理。

乙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统一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2)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及内容,主要分为时间、日期及内容三个部分,内容上可分为药物、治疗、检查、饮食、活动、健康知识宣教、诊断、护理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等方面。制作CNP表格,设置相应的护理目标及内容。(3)患者入院后,为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检查、诊断、运动及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护理,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医院及病房情况,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流程来进行每一项操作,每完成一项需患者进行签字。(4)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提前对并发症进行预估,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需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以便对护理方案及时作出调整。(5)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剧烈心绞痛等症状,在治疗期间需进行各类检查以及仪器监护,极容易引起紧张、恐惧的不良心理情绪,所以,需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随时观察患者心理状态,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及缓解患者紧张及恐惧的心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依从性。另外,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开窗通风,定期为病房进行杀菌消毒,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需耐心对待患者,采用柔缓的语气和患者交流。(6)在患者出院之前,为患者讲解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饮食及运动训练方面的指导,让患者填写好临床护理路径表,并给出建议[2]。

1.3指标观察

(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包括平均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率两个方面,并发症有心源性休克、泵衰竭、心律失常、发热四类症状。(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护患沟通及病房环境等。

1.4数据统计处理

本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例(%)] ”表示,用“χ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选择“t”进行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甲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1.29±3.15)d,乙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6.87±1.63)d,乙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明显低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2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00%,乙组患者并发症发生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乙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乙组5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45例,满意2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47(94.00%);甲组5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5例,满意11例,不满意14例,护理满意度为36(72.0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临床症状方面大多不稳定,发病急且病情变化快,伴有各类威胁生命健康的并发症,所以,对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高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尤为必要。CNP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常规护理模式比较统一、缺乏针对性,且护理内容不够全面。而CNP护理模式是依据患者入院时的病情特点,具有前瞻性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利用CNP表格,为患者详细设计护理目标及内容,并将各类可能存在的并发症考虑在内,同时提前制定出应对措施。CNP护理模式中对并发症的提前预防、提前预估、提早发现以及尽早治疗的理念,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及效果,还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促进患者预后[3]。

本次主要针对心肌梗塞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1.29±3.15)d,乙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6.87±1.63)d,乙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明顯低于甲组;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2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00%,乙组患者并发症发生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乙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甲组患者护理满意36例,护理满意度为72.00%,乙组患者护理满意47例,护理满意度为94.00%,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采用CNP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提高护理质量及效果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显著,还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俊.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78-79.

[2]石金蕾,刘小燕.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对急诊时间、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7):106-107.

[3]季彦楠.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急性心梗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当代临床医刊,2017,30(05):3381+3376.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塞60例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监护及整体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