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婧
摘 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是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网络新媒体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效融合的结果,可以突破原有的职业生涯教育传统模式。高校要在清晰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开发职业生涯教育微课程平台,构建日常微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多路径开发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的教育功能。鉴于微载体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运用中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要从完善监管机制、组建专业师资团队、线上线下活动密切结合等方面着手,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0-0062-03
Abstract: The micro-carrier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education is the product of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online new media and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education, it can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career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clearly defining the basic goals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education, colleges should develop a micro-course platform for career education, build a daily micro-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platform, and multi-path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areer-oriented micro-carriers. In view of the many problems that micro-carriers may have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education, colleges should start from the aspects of perfect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forming a professional faculty team, and closely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activities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use of micro-carriers in career education.
Keywords: interne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education; micro-carriers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互联网+”国家行动计划, 其内涵就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往、学习等方式,也被充分运用于高等学校教育领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微”载体是互联网一种新兴的教育载体,近年来广泛运用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中。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领域中主要是以微博、微信、微课程、微教学平台等微传播媒介为载体表现形式。微载体是“互联网+”背景下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依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微载体对高校传统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新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高校育人工作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不断推进高校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也不例外。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实践方式,是网络新媒体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效融合的结果。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指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微信、微博、微公益、微课等一系列微文化传播方式,具有内容短小精悍、信息丰富、传播速度快、参与度高等显著特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的建设可以突破原有的职业生涯教育传统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
(一)进一步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传统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主要以生涯辅导讲座、个体咨询、团体辅导、职业辅导课程为主,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微载体为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多样化提供了新平台。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微信、微博、微课、微电影等“微”文化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学习选择、互动的社交渠道,它以无处不在、时时运用的微博、微信等形式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不可或缺的亲密伙伴。这些微载体用精练的内容和快捷的形式展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其自由、高效和个性的特征符合高校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微载体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多元化内容的优势,可以丰富职业生涯教育的手段,增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吸引力,即时展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优秀成果。
(二)不断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互动性和主动性
从目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来看,生涯辅导课程主要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員或其他管理者兼任,教师的专业性不足,缺乏深层次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不强。职业生涯辅导讲座、生涯辅导实践活动等其他教育形式在激发学生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并没有良好的效果。而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实现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内容、时间和方式,实现“按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新渠道,改变了学生“单向性”的参与模式,促进了师生与学校的双向交流互动[2]。
(三)切实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传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习惯于讲理论、提要求,而不善于贴近学生现实,了解学生需求,职业生涯教育很大程度上停留于表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类微载体在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就创业信息、就创业政策以及丰富的生涯教育活动等职业生涯教育信息,内容更为丰富和即时,能切实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提升。在各类微载体平台上,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特点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育者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建立起畅通、平等的对话模式,从而切实提高了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建设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把有教育意义的生涯辅导内容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参考;如何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教育产品导购,是值得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建设的关键问题。“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在“微文化传播”背景下成长已成为新常态,高校要顺应这种新常态,努力探索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建设和运用的新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目标
职业生涯教育关乎学生,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其求职就业的竞争力,从而提高职业发展效率为出彩的人生奠定基础;职业生涯教育关乎高校,可以帮助高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生涯教育关乎社会,可以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和使用[3]。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类微载体在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仅仅是一种手段,必须要紧扣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目标,坚持目标导向,以此为中心进行各类微载体平台的运用,将职业生涯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二)开发职业生涯教育微课程平台
借助慕课在高校学科教学领域广泛运用的良好态势,高校要加快开发职业生涯微课程平台,加快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应用。高校要突出“以学为中心”和“短小精悍”的特点,坚持以角色平视化、交流互动化、主体多元化、参与体验化、信息开放化、展示个性化为基本落脚点,强化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多种课程形式的开发,使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式,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4]。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老师同学开展线上交流;教师可以随时将教学成果、课件等相关资料上传进行资源共享,即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生涯辅导。微课程平台的构建,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利用率和覆盖面,从而增强教育实效。
(三)构建日常微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微文化”得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传播,也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加丰富、便捷和有效的教育形式。“微文化传播”具有内容丰富、信息多元复杂、传播速度快的特点,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微文化传播”特点,打造职业生涯教育日常微教育新平台。高校要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自我认知不够深入、职业测评与规划不科学、生涯决策迷茫等,开发职业测评与规划等系统平台,强化方法引导和思想辅助,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生涯。同时要建立职业生涯教育日常管理与服务平台,如高校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微信公众号,开通在线教育、政策咨询、留言信箱等功能板块,全面了解学生在就创业过程中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解答,切实提升职业生涯教育服务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整合多方育人资源
在职业生涯教育比较成熟的国家,政府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要求或鼓励家长、企业、社区、社会团体等力量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中去。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成效不大,应整合校外企业、社区、家庭等多方育人资源,共同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铺路搭桥。我们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强大推动力,注重顶层设计,优化资源,加快高校与校外各相关育人机构联系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融理论先进、特色鲜明、资源优质、主动性强为一体的职业生涯教育载体,把校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微平台与校外的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单位、行业团体、街道社区等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利益相关者相互连接,最大程度地方便大学生获取生涯教育理论和方法,了解职业信息和就创业政策,也有助于各个利益相关者多途径了解高校人才培养的举措方法,更好地参与到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工作中去。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运用的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在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中运用各类微载体有力推动了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升了工作实效,但是我们也应该同时看到新媒体网络在教育中的弊端。鉴于微载体信息传播快、信息内容多元化、信息获取渠道多等特点,大学生在学习职业生涯新知识、接收职业新信息、习得职业生涯自我管理新技能的同时,也面临大量消极信息和观念的侵扰,从而产生思想上的混乱,精神上的焦虑,给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在微载体运用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微载体的教育实效性,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运用的监管机制
面对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态势,为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微载体平台能充分、有效运用,高校要从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建立网络安全响应机制和应急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定网络安全规章制度,做到随需应变,及时处理;职业生涯教育教師和管理者要先学会熟练运用微载体,结合青年大学生个性特点开展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要选好角度,设计载体,选择大学生关注度高、参与性强的职业生涯教育话题,设计大学生普遍感兴趣、有吸引力的职业辅导活动,扩大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学生“网络信息员”和“微领袖”要及时把控网络舆情,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微载体活动,密切关注网络信息和言论,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阳光的职业心态。
(二)构建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管理与服务团队
要有意识地培养一支以职业生涯教育专业教师、辅导员、优秀学生骨干为主体的管理与服务团队,明确各类微载体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转变观念,把“互联网+”互联互通、无处不在的优势积极转化为服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功能,有效利用微载体以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高校应定期组织培训,培养其选择和应用微载体开展教育、教学以及服务的能力。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微载体的运用还应紧密结合线上活动
各类微载体的出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开辟了广阔的虚拟空间,但现实的校园生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问题与困惑产生的来源,因此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应做到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充分立足于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以及大学生的个性需求,组织策划职业辅导讲座、优秀校友事迹宣讲、校园模拟招聘等活动,同时注重将职业生涯教育思想渗透至各专业学科和课程,推进现实教育内容、方法与途径的有效转换。
总而言之,“互联网+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微载体的建设和运用始终要坚持目标和价值导向,以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和自我实现为驱动力,以满足学生现实需求和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基本出发点,采取学习跟踪、个性化推荐、实时反馈等方式,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优良学风,从而促进大学生进一步提升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能力,为他们成功的人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5-11/25/content_5042926.htm,2015-11-25.
[2]周彦彤,张国启.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载体[J].继续教育研究,2013(11).
[3]张雅,许南.“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与提升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9).
[4]張宝君,刘静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