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偏向

2019-09-10 03:30于殿利
新阅读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学科学艺术

于殿利

关于阅读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因为诸如阅读是否需要大力推广,阅读是否需要推荐书目,阅读是否需要专家指导等,远没有形成高度的共识。至于人文素养阅读,就更莫衷一是了。阅读是人类的生存之道,考察人类需要阅读什么内容,也必须从这一基本需要出发。我认为第一是科学,第二是文学,第三是艺术。总体而言,这三类阅读是人类进化最需要的养料。

科学阅读

向知识和道德进化,是人类的方向,这一方向让人成为理性的动物。人是工具性动物,离开工具人便一事无成,甚至无法在地球上获得生存的机会和空间,知识是人类制造工具的思维源泉,没有知识的依托,便没有制造工具的灵感和依据。人利用知识制造工具的能力特性,可以称为工具理性。只有工具和工具理性还不够,还要保证人类能够正确使用工具,把工具用在促进人类进化和社会进步方面,这样一种积极价值的方向性需求,可以称为价值理性。科学阅读可以教给人以理性,包括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大体说来,工具理性由自然科学来完成,价值理性则由人文社会科学来完成。

科学是世界观,科学是方法论,科学最终养成人的种属特征——理性。所以科学最终是人类的生存之道,也是人類的生存方式。所以阅读科学之书应是阅读的重中之重。 科学阅读将奠定人生的底色。

文学阅读

人是情感型动物,光有理性是不够的,光有科学也是不够的,理性和科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不能解决情感问题。文学可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文学图书可以培养人的情感,让人表达甚至宣泄情感。

人还需要理想和幻想,理想和幻想有时是很难区分的。文学不仅能满足人的情感需求,还能满足人的理想或幻想需求。人类的幻想可以或有望实现的时候,它便成为了理想,理想实现了的时候,便成为了人类的业绩。文学可以是提醒器,文学可以是催化剂。

文学还是最能展现人性的文化方式。如电影《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该片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所著的小说《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电影。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犹太人的屠戮与拯救这样沉重的历史为题材。影片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该片包揽了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7项大奖及第51届金球奖的7项大奖。与剧情紧密相连的、震撼人心的原声音乐,也成为经典名曲。

艺术阅读

艺术不似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仅仅是关乎审美。“各种艺术的整个氛围都反映出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所产生的一种直接的喜悦。” “原始的艺术可以把充满在思想家脑子里的观念加以象征化。中世纪前期的艺术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扣人心弦的迷人之处。它的使命超越了艺术自身为达成审美目的而存在的范围,成了深藏在自然界内部事物的象征,这便增强了它的内在品质。”

中世纪知识和自然界实际联系的影响首先还是表现于艺术方面。中世纪后期自然主义兴起之后,科学发展所必需的最后一种成分也就深入了欧洲人的内心。这就是对自然界物体与事态本身发生了兴趣。某一地区天然的树叶曾被雕刻在一个偏僻地点的后期建筑上,其目的只在于表示对这些常见的物体所发生的兴趣。

经典案例一,毕加索的巨作《格尔尼卡》:绘画艺术对抗暴行。

经典案例二,兼具音乐和社会意义的委内瑞拉国立青少年管弦乐团系统。“系统”原为委内瑞拉经济学家、音乐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何塞·安东尼奥·阿布留1975年发起的“音乐社会运动”。 阿布留发起这项教育计划,是想通过为贫民区孩子提供免费乐器和乐团训练,让孩子远离街头的毒品和枪战等犯罪,并在音乐中得到进步。乐团指挥杜达梅尔曾在一次访问中谈道:“音乐挽救了我。”“小时候,犯罪、毒品和绝望每天就在身边上演,罪恶离你那么近,是音乐给我们出路,让我们远离这一切。不同的人生轨迹之间,也许就相差一把小提琴的距离。” 阿布留以一己之力,影响了委内瑞拉千千万万儿童的命运,并证明了音乐可以改变人生。

文学、科学、艺术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文学与科学。二者也有相通之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事实和经验为基础。科学史家指出,当有人声称科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以事实为基础时,这些事实被假定为就是一些关于世界的主张,他们可以通过仔细和无偏见地运用感官直接证实。 科学是以我们所能看到、听到和触摸到的东西为基础的。科学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从事实中推导出来,而不是以一个人的观点为基础的。科学知识与众不同的特征就在于它是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纵使认同,也只能是以一种非常谨慎和高度限制的方式认同。

文学的不同则在于它超越了事实和经验,可以把各种事实的最突出点都集于一身,所以具有了夸大的成分,因此它能更大地激发人的情感和想象力,幻想力。实际上文学所激发出来的人的情感和幻想力,在很大程度上又能够促进科学的发展。因为科学的发展是靠思维和思想来驱动的。所以17世纪是现代科学天才的时代,也是文学天才的时代。

科学与文学。希腊戏剧作品通过各种形式在许多方面对中古思想发生了间接影响。今天所存在的科学思想的始祖是古雅典的伟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等人。他们认为命运是冷酷无情的,趋使着悲剧性事件不可逃避地发生。这正是科学所持的观点。 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成了现代思想中的自然秩序。他们倾注精力于特殊的英雄的事迹上,并把它当作命运的业绩的证明和个别实例。

科学与文学的同盛不是偶然。对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来说,这些天才都是完全相称的。在文学方面,培根的《论学术的进展》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就同时在1605年发表了。这事似乎说明17世纪要以一种继往开来的气概出现似的。刚好在这事前一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剧出版了第一个四开本版,到这一年时又发行了一个略有改动的版本。最后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又同在1616年4月23日去世了。

哈维在伦敦医科大学发表关于血液循环的理论正是这一年的春天。而牛顿出生的那一年(1642年)伽利略正好去世,同时又正好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发表的100周年。前一年笛卡尔发表了他的《形而上学的沉思》,后两年又发表了他的《哲学原理》。总之,这个世纪可以说是时间不够,没法把天才人物的重大事件摆布开来。 弗兰西斯·培根、哈维、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巴斯噶、惠根斯、波意耳、牛顿、洛克、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都是这类人。这个数目远不能完全代表当时的情形。

科学与艺术。在一般人的观念里,科学和艺术是不相关的,而实际上他们不仅相关而且是互为表里的。可以说,科学是抽象化了的艺术,而艺术则是具象化了的科学。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也是事实和经验。科学是在具体的事实和经验之上,演绎出一般的抽象原理和思想。艺术则是透过具体的事实和经验,把科学的原理和思想展现出来。所以思想和精神才是艺术的灵魂。

科学、文学与艺术:事实+方法+人性 。科学是本质,文学与艺术是其表现形式。

实验的方法,归纳法,写实主义艺术的兴起是形成我们科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写实主义艺术的做法比法律界中的做法更近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做法。哈维评论培根:“以大法官的作风写科学著作”。培根心里有一点信念,认为只要在搜集例证时做到仔细,普遍规律就会自然显现出来。

艺术,有时是黑暗中最光亮的火炬。思想,是光亮的本质。毕加索创作了许多惊世杰作,其中最伟大的作品就是《格尔尼卡》。如果没有这幅画,格尔尼卡屠杀事件可能只是一个伤亡数字,将淹没在数不清的战争灰烬中。有了这幅巨作,法西斯的暴行永远有最强烈的见证,永远不能被掩盖、涂抹。《格尔尼卡》引起各方议论。展览時,一位德国军官指着画问毕加索说:“这是你的作品吗?”“不,是你们的!”毕加索冷冷地回答。

为了表达抗议,毕加索宣告只要佛朗哥独裁政权还存在一天,这幅《格尔尼卡》就不回西班牙。所以这幅画从1939年后便收藏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并在世界各地展出。一直到1973年毕加索过世,这幅画都无缘回到西班牙。1981年,佛朗哥政权倒台六年后,西班牙恢复民主共和,《格尔尼卡》这才回到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后移到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

阅读的偏向

以上关于科学、文学和艺术的阅读,只是个人的浅见,不一定正确。之所以提出来,是因为在我看来,目前的阅读尤其是学生阅读,存在着一种偏向,那就是过分重视文学阅读,轻视了科学阅读,忽视了艺术阅读。科学应该是基本和根本的阅读,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必要的补充。令人担忧的是,社会、老师、家长都鼓励文学阅读,过多地推荐文学阅读书目。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文学阅读相比较而言是最轻松的阅读,文学阅读也是从孩童时代最先接触的阅读。艺术阅读,这是一个完全被忽视的话题,各类阅读推荐书目,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把艺术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门类,予以正式、郑重的推荐。

一个有理性有思想力的民族,光靠文学阅读是不够的。三者之间的阅读比例为多少是最科学的呢?也许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了。

作者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猜你喜欢
文学科学艺术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纸的艺术
文学小说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科学拔牙
爆笑街头艺术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