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莉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教学中,关注阅读的有效性,实现语文学科的学科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育者的目标。判定学生的阅读是否有效,依靠的是学生主体的精神成长,在阅读中是否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是否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获得了助力,是否对于民族的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承。批注阅读是一种可以提升阅读有效性的阅读方式。
激发批注阅读的兴趣
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学生没有阅读兴趣的课堂,就像是没有一丝涟漪的湖水,静得让人沉闷。批注阅读需要学生的全身心投入,需要学生对于文本有着深入探究的欲望,带着一种敬畏甚至是崇拜的心情去阅读,才能与文本中的内容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样的敬畏需要教师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批注兴趣。
例如,在《黄山奇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采取激趣法激发学生的批注阅读的兴趣。这篇文章中以各种松树的状态起笔,意在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上课伊始,教师为学生展示黄山奇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播放了黄山的景色视频,在直观化的美景中,学生的眼界开阔了,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你能不能将你看到的美景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圈画,看看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美景付诸于笔端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也初步的产生了批注的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作家、作品入手,讲授作家的一些经历,分析作品的写作意图,或是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更为直观化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去做文字批注,这样学生就会有探究的欲望。
示范批注阅读的形式
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限,在阅读中,他们往往会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总是反复的回看,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中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及时地做出批注。有了批注学生就不会忘记了,而且印象更加深刻,对于文本的内容了解也更加全面。每篇文章都要精心的去阅读,去批注,这样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提升阅读的效果,提升综合素养。当然,每节课中教师都要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批注内容,哪怕是一个段落的,也要做出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小学生对于小说的学习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于是教师介绍了三要素分析法,小说的学习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入手,而三要素中最主要的就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本文中主要介绍了两个人物,林冲和洪教头,教师为学生示范性的批注了相关段落,以投影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林冲寻思……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批注的是:忍让。“不敢,不敢”批注的是:谦虚有礼。“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批注的是:狂妄傲慢。“洪教头偏不信他”批注的是:盛气凌人。在这样的批注中去分析人物形象,收效明显,之后教师让学生去做其他句子的批注,在阅读中边批注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慢慢积累,对于那些理解不了的问题要做出标记和注释,自己喜欢的段落也要做出标记,让阅读与思考同在,在对于文本的审视、对比和评判中去感受是非曲直,这样的阅读才会更加有效。
学会批注阅读的整合
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能是支离破碎的,需要学生去认真的对全文进行审视,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找准文字中渗透的思想内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同学在读文章的时候关注点都可能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让他们可以在阅读完每部作品的时候,将自己的小批注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例如,在《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引导学生去做批注阅读。学生在批注的时候非常认真,在小组交流讨论的时候,有的学生说,“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这个句子可以看出王冕比较顾家,是个懂事的孩子。而另一个小组立即补充,“还可以看出他勤奋好学”“用荷叶包了回家孝顺母亲”,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這样的批注终究是零散的,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批注内容进行整合,综合的来看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人物就完整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无论是那一类的文体,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去做批注整合,总体来看文章的脉络和思想,在这样的整合中去发现那些闪光的思想,进而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个人的精神品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阅读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学生在批注的同时,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可以在其中发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以此来影响自己的生活。小学生还不具独自备批注阅读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每节课都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批注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批注阅读的策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批注内容进行整合,立足全篇去窥看文本的思想内涵,发现其中的优秀传统与思想品质,丰富学生阅读形式。
参考文献
[1]钱雨婷.让语文课堂在批注中走向高效[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9(01).
[2]丁敏,王苏.批注式阅读,让阅读更有效——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J].课外语文,2018(33).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