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洁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突出强调化学学习的基础性、启蒙性、发展性。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应着力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与应用,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为下一阶段持续深入的学习化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知识保障。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改进化学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授课质量,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别,拨动学生心弦,进行了一些探究。
一、将理论与生活实践融合渗透,着力打牢学科基础
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关系非常密切的自然科学,在初中阶段应重点打牢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坚持把符号概念、常用公式、原理性质贯穿教学始终,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实践感悟、消除困惑中培养基本的化学素养。
1.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常识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什么是化学,单从字面理解就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科学”,而事实上化学所涉及的方面很广,她本身就是生活,就是方法论。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化学,化学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三一年的化学学习,首先要在大脑中对化学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通过一些简单、常见、实用的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索,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简单的现象,解决各种常见的问题,将生活搬入课堂,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性、实用性和重要性。
2.在解读辨析中提高认识
在学习化学的最初阶段,教师应加强重点知识的深入解读、学生之间的互动,将辨析讨论作为深化认识、扫除迷惑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大纲的实施,教师要逐步学会转变角色,创新授课方法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设置“学生讲台”,发动学生提问题,谈想法,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组织与引导的作用,借此来摸清掌握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围绕学生关心的焦点,书本知识的要点,大纲考核的难点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讨论,着重启发思维,引导教育,加深印象,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不断强化对所学概念、公式、定律的熟悉程度。
3.在深化启迪中拓展见识
化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的进步伴随着化学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化学的理解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在书本知识外,最新的化学前沿知识的启发引导最能挑动学生渴望探求未知世界的那根敏感神经。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有意识的穿插讲解最新的化学研究成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夢想,激发他们内心那股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强烈求知欲望。学生对化学的理解见识水平,决定了他们看待化学这一学科的高度,只有认识到不足与差距,内心才会有感触,学习才会有动力。
二、将实验教学与启发引导内外结合,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与其他学科最大不同之处是在于她所有的理论都立足在实验基础之上,实验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所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印象最深刻,感受最直接。为此教师要运用好化学实验这个 “突破口”“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善于因势利导,利用问题促进思考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历经多次失败后获得的,失败后的反思往往成为成功的阶梯。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实验,在操作实验的时候大多以失败而告终,教师在这时候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探究问题所在。通过细致深入地思考,加强对实验原理、物质性质、操作流程的学习掌握,牵引学生克服胆怯,怕失败、危险的心理,启发他们大胆实验,在不断反复的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通过这一过程为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自主探究,通过实践印证想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印证想法最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究,留给学生思考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激发自己动手实验的兴趣。初三学生在初次接触化学实验时,怀有很强的好奇心理,非常积极渴望利用手中的化学仪器去尝试各种不同的实验,观察不同的结果,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通过切身的实际感受来认识了解化学。教师要巧妙利用这种心态,鼓励学生在积极大胆去探索,在实验中探寻书本之外的各种有趣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来解释,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3.讲究团结配合,立足协同培树意识
交流与合作是引导学生在未来走向更高一个层次的重要因素,在接触实验的初期,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与人交流、合作、沟通的意识。在实验操作安排上,尽可能地进行编组实验,随机地把2-3名学生安排在一个组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发挥“粘合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将彼此不熟悉、性格有出入的学生团结在一起,促使他们尽快熟悉对方并互相分工合作,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实验任务。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让学生认识了解更多的同学,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激发积极参与实验的热情,有助于培育学生协同配合的意识,提高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三、将思维拓展与素质培养同步给力,牢固树立成才意识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一个入门阶段的基础学习,讲究的是思维方法的传授与能力素质的培养,教师应注重给学生传思想、教方法、引路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生活和社会等现实问题,强化学习成才的良好意识。
1.搞好思想教育,在成长过程中校正航向
在初三化学学习阶段学生对为什么学化学,学完化学干什么,很长一个时间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学生都是本着“考试所需,升学所要”的原则跟着教师的授课走,盯试卷的分数学,缺少动力源泉,没有信念支撑,学习后劲不足。化学本身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在学习的第一阶段,教师要乐为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以自己所学知识、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去启发引领学生,当好思想领跑者,下大力气搞好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贯穿全年反复不断地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化学重视起来,在心中铸牢学习化学成才的强烈意识。
2.开好第二课堂,在研究学习中启迪思想
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开放性研究学习,充分挖掘开发化学实验和实践的拓展功能,辅助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发散思维,使个人能力得到横向纵向双向发展。初三化学的第二课堂应以具体的实践活动为主,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成立兴趣活动小组,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动手,自由选择的机会。活动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为主,可考虑使用生活中的常见的废弃物模拟演示各种化学装置的反应,比如灭火器、充气弹等。
3.注重社会实践,在解决问题中谋求进步
开展小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促进个人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初三学生由于受学识水平的限制,对社会的认识比较浅显,通过书本上知识很难对整个化学学科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个深刻的认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组织他们到附近的工厂、社区、河流、科研单位参观学习,邀请化学专家、技术人员讲解化学物品的制作过程、周围环境的化学特性、化学物质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在理论结合实际中受教育、长知识、增才干。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增强实践经验、点燃学习热情,为其下一步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